《哪吒》里面申公豹的口吃,欢笑背后的辛酸真相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火热上映,这部让人笑中带泪的影片有不少有趣的人物设定,带给观众欢乐。其中反派申公豹的口吃梗,就是其中之一。

《哪吒》里面申公豹的口吃,欢笑背后的辛酸真相

很多看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粉丝,总结该片笑点时,认为申公豹的口吃最搞笑。

《哪吒》里面申公豹的口吃,欢笑背后的辛酸真相

申公豹为什么口吃?

A: 因为他豹子精的身份受到了偏见,是长期不自信的原因。

B: 总被人打断,老龙王嫌弃他口吃,对申公豹说“你点头就行”,这太打击豹了!

C:先天条件不足,毕竟是本体是豹,化成人形,发音器官还是和人有差别。

D:全怪导演

《哪吒》里面申公豹的口吃,欢笑背后的辛酸真相

据导演饺子在采访时所说,申公豹之所以设定为结巴,还有人物形象的考虑。同为天尊的弟子,申公豹比太乙真人优秀,但因为自己妖族出身,待遇不仅比太乙真人差了一大截,还没法成为神仙。

所以申公豹这个角色,内心应该非常压抑。前期申公豹结结巴巴贡献笑点,到最后偷灵珠事情败露,内心压抑的愤怒一次性爆发,说话就不结巴了,“我,申公豹”和“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搬动”这两句台词,毫无结巴痕迹。

《哪吒》里面申公豹的口吃,欢笑背后的辛酸真相

动画片里的角色是这样,而现实中导致口吃的因素比这还要复杂。

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或短语)、停顿、拖长打断。它也包括言语前的反常犹豫或停顿(被口吃者称为“语塞”)和某些语音的拖长(通常为元音)。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

这些因素不留神,很容易形成口吃

一,模仿或暗示,也就是跟别人学的。孩子如果能经常接触口吃的人,或者能在电视节目上听到别人口吃,就容易学会口吃,毕竟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而且孩子“不知好歹”,他并不知道口吃不好,不能学。

二,生病,某些病,如发高烧,猩红热等都可能引起口吃。至于为什么生病能引起口吃,这个就需要医学家们给出答案了。

《哪吒》里面申公豹的口吃,欢笑背后的辛酸真相

三,发育因素,也就是词汇量匮乏,想说话时找不到对应的词汇,就容易口吃。大家常说的小孩子聪明,脑子快,嘴慢,容易结巴,就是这个意思。

四,受惊吓。受惊吓后,可能之后的几天都处于紧张状态,自然就容易口吃,口吃久了,固定下来,成为习惯。

五,语言习惯刚刚建立,还不够牢固,容易出现失误。

六,小孩子胆子小,容易紧张,自然就容易口吃。

口吃只要克服了心理障碍就能解决吗?

答案是不一定,当然这个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本身的问题——口吃的心理障碍是否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容易克服?

抛开一大段口吃心理特征的分析和论述,直接说结论:常人因紧张时发生口吃,克服了心理问题就可以解决,但长期口吃的人(已形成一种心理和语言节奏的习惯),克服心理问题的过程,要远比大多数人想象中困难得多。

《哪吒》里面申公豹的口吃,欢笑背后的辛酸真相

所以口吃的人往往会说(这种感受)“别人理解不了的”,口吃的心理问题却和语言节奏绑定在一起,这往往会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有时可能确实比“断胳膊断腿”更加严重,而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更重要的结论:口吃的心理问题,更不是自制力不好,自我调节能力不行等旁人看起来似乎很容易解决的个人原因,用《哪吒》的原话:“偏见是座山”!

《哪吒》里面申公豹的口吃,欢笑背后的辛酸真相

口吃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也不是“再等等”就能变好的,据多年临床数据总结,口吃只要得到及早的干预治疗,还是可以改善现状的,引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吒儿的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要积极配合干预治疗,克服口吃不是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哪吒   猩红热   结巴   心理障碍   偏见   停顿   欢笑   真人   语音   真相   结论   言语   紧张   习惯   答案   语言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