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的意义在于学会做自己的导师

读博的意义在于学会做自己的导师

Sept.

30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真想做自己的导师,这是学术生命意志问题,更是生命意志问题,只能自己面对和解决。

作者 | 李连江

读博的意义在于学会做自己的导师

做自己的导师,就是把导师角色内在化。

李零先生说:“治学之难在于,我们常常分不清我们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特别是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孔子也喜欢说‘不知’,但并非真的不知道,而是知道也不告诉你,借以表示不满” (《丧家狗》)。

导师之为导师,是能回答李零先生说的三问。

答这三问,靠经验,也靠直觉。这直觉类似猎手对猎物的直觉。猎手的视觉不如鹰,嗅觉不如狗,但清晰知道想找什么,隐约知道到哪里找,大概知道怎样找。

求学的最后阶段是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是生命的转变,根本意义不在于做出具体的研究成果,而在于锻炼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眼光,实现从学生到学者的脱胎换骨,也就是学会做自己的导师。这是个不短的过程,虚心、耐心都必要,更需要转型意识,主动摆脱学生心态,自觉地积极培养学者心态。

学生心态,有三个特点。

其一,把依赖老师视为常态,遇到难题,不是先竭尽全力自己解决,在尝试突破自己极限的过程中锻炼能力,而是希望老师尽快帮忙。学生心态,也许与长期吃学生食堂有关,能学会挑拣,但学不会做饭,学不会买菜买粮,更学不会种粮种菜。

其二,不喜欢老师批评,不喜欢自我批评,也欠缺自我批评的能力。不喜欢批评,喜欢赞扬,是人的本性。“闻过则喜”,是违反人性的修养标准。能做到闻过不迁怒于批评者,就是圣贤了。但是,自我批评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也是最重要的成就事业的能力。心理学研究发现,世人心目中的成功人士,过度自疑的概率较高。过度自疑,是自我批评过头,从健康的追求完美变成了病态的完美主义。盲目自信与过度自疑都是病态,但是,就个人与他人的利益而言,前者危害较大,后者危害较小。

其三,擅长批评他人,一旦变成批评者,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充分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善于疑人,不善于疑己。有当他人导师的能力,无做自己导师的心态。

怎样才能学会做自己的导师呢?

当然,首先是真想做自己的导师,这是学术生命意志问题,更是生命意志问题,只能自己面对和解决。真想做自己的导师,没有捷径,但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启功先生的《启功给你讲书法》,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都是明镜。

路很长,但你不孤独。

— THE END —

☀作者:李连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本文选自在学术界谋生存(ID:Wisdom_and_Love)。灼见经授权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导师   闻过则喜   灼见   自我批评   猎手   病态   直觉   善于   意志   批评   心态   意义   能力   老师   生命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