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35岁还能干嘛?这是我纠结后的答案

过了35岁还能干嘛?这是我纠结后的答案

(插画师:Folio Illustration Agency)

Nov.

19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我过了35岁,是个跃跃欲试的小学生,也是个越挫越勇的女战士。

作者 | 梁爽

过了35岁还能干嘛?这是我纠结后的答案

01

很久之前,我对于写作,产生了纠结和拧巴的情绪。

那时,随着信息流、打破时间轴等各方面的改革,公众号的阅读量越来越低。我不清楚,公众号的几次改革是因为阅读量越来越低,还是因为阅读率越来越低,所以公众号才几次改革。

追热点的文章受到追捧,占尽先机的公号一直红火,分享一些小而美的自我生活感受的文章,感觉越来越不受待见。

我也知道借着热点和情绪的势能,可是我内心却排斥这样的写作模式。

我总觉得,太多八卦新闻,太浪费时间;太多社会热点,信息不对称。

总之,我陷入了一种阅读量和内心热爱不可兼得的矛盾境地,让我很纠结,很拧巴,连带产生其他一些负面情绪。

02

正巧那段时期中的一天,我朋友给我发来两件衣服的购物链接,她说她很纠结,不知道选哪件好。

我分别点开看看,确实都挺好看的,我也不知道选哪件,索性建议她预算够的话,两件都拿下。

我原本以为她会嫌弃我的建议,没想到,她竟然采用了我的方法,跟我说,两件都买下来,不用再纠结了,有这纠结的功夫,赶紧把钱赚回来。

那一刻,我也好像对写作的纠结豁然开朗了。

写作,可以在自己的价值观内,选用最适合公众号的写法;写书,选用最适合书籍出版、更成体系性的写法。虽然累一点,苦一些,但是对二者都好。

两手抓,是治愈纠结和拧巴最佳方案。

不知道买哪一件衣服,金钱够的话,两件都买下来。不知道写作怎么调整,精力够的话,两种方向兼顾。

当然会更累,但是纠结和拧巴本身也很累的。心累和身累之间,我觉得心累更是一种消磨人心的暗黑势力。

现在流行“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式的废话文案,二选一难的话,那就二选二。

03

我不爱破釜沉舟,不爱赌徒心态,不爱ALL IN,我向往有保障、也有惊喜的生活。

曾有大三大四的读者问我,临近毕业,心生迷茫,不知道是出国好呢、考公务员好呢,还是去公司求职好?

如果内心真的没有主见,甚至倾向性都没有,我建议都准备。

你先别嫌累,我们来拆解一下,出国需要外语、专业、面试,考公务员需要行测、申论、面试,公司求职需要笔试、面试、英语。

有些需求是重合的,比如抓英语,抓口语,对出国和求职都有帮助,考公务员的行测题,在有些大公司的笔试或考事业单位中也会遇到。面试技能更是三种选择的交汇点。

所以你纠结来纠结去,求助来求助去,不如早一点准备着。准备期间辛苦一点,等拿到OFFER再纠结选哪个。

04

曾经我也觉得我已经在两手抓了,一方面小工作干得还可以,另一方面小写作写得还不错。

前几个月和一家头部出版社聊合作,编辑上来就说爱我的文章,去和领导开完会回来画风突变,直接问你有视频吗?

她解释:以前喜欢签公众号的作者,现在抖音上的作者遭疯抢。

其实视频当然是想去尝试的,但是前几年,我最想做的事情当然是有个女儿。我自然没有太多遗憾,但我还是想以自己的例子,告诉你两句话。

1. 你要不先两手抓,世界就会逼你两手抓。网上那些手艺人,你以为精通那门手艺就够了吗,没有,至少人家拍视频创作的手艺也是厉害的。

2. 如果非要在“两手抓”之前,加一个修饰的话,那就是“尽快”。

05

以前我觉察到自己正在纠结,甚至快要纠结时,总是这么开导自己:

如果我有一笔钱,我纠结着投A项目,还是投B项目,就算举棋不定,至少本金还是自己的。

但是如果我有一笔时间,我纠结着是做C事,还是做D事,这笔时间的本息是全军覆没的。

因为我既没有在C或D两件事中的任意一件上有所积累、有所建树,而且我思考的时间全部沉没,可能其中或其后的心情也不好。

长大后学了一些理财知识,我意识到我开导自己的方式不严谨,我低估了投资中复利的彪悍作用。

理财课上说,你最后手里的钱=你的本金×(1+收益率)的时间N次方,根据公式,影响财富收益的有3个因素:本金、时间和收益率。公式里,本金只是一个乘数,不算最关键,而投资时长是在指数位置上,威力强大。

老师说了个案例,两个同龄人做基金定投,小早和小晚。

小早从25岁开始,每月定投2千元,坚持了10年,35岁后不再投入本金;而小晚30岁开始,每月定投2千元,一直投到60岁。

如果两人的年化收益率都都是10%,那么2人在他们60岁时,小早有530万,小晚只有480万。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没有其次,做一件事亦然。不管是涉及时间,还是涉及事情,迅速做功课,了解相关知识,如果有明确的倾向性,就集中火力,单点突破。

如果没有明确的倾向,不知道选择哪个更好,什么都不做不会让自己更开心、更放松,那就索性都开始准备。

贝壳的左晖有个认知方程式:认知=时间×思考强度×干。我理解真正压轴的,就是你得干起来。

或许当你开始行动以后,你对两三种方案的认识,已经不再停留在道听途说或书本网贴上,你会更知道自己需要选什么。

或者在你能力和精力范围内,两个都做着,在时间的复利下,都能开花结果。

当你随着认知的深入、能力的提升,自我意识的明确,你会更清楚将来在这两件事上,资源配置比率的优化。

我在深圳工作时,我们的客户在询盘时,同时发给3-4家同行,甚至广发询盘,只有我们的报价足够有优势,业务足够专业时,才能拿下订单。

但作为人,我们不喜欢被选择的感觉,尤其在感情中,就不适合两手抓。

梁遇春在《春醪集》里说的:要做一件事,就不宜把它拿来瞎想,不然想来想去,越想越有味,做事的雄心力气都化了。

我过了35岁,是个跃跃欲试的小学生,也是个越挫越勇的女战士。不纠结,两手抓。年龄呀,没在怕的!

— THE END —

☀作者:梁爽,理性天蝎女,新晋飒妈,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点燃你自律的心。公众号: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微博:@梁爽笑抽筋了,代表作《当你自律自控,才能又飒又爽》《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灼见经授权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灼见   复利   倾向性   热点   本金   跃跃欲试   英语   收益率   认知   公务员   公众   情绪   内心   答案   时间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