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风俗文化

1.印度妇女的“美人痣”

印度妇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一颗点上去的“美人痣”,事实上,那并不是什么美人痣,而是喜庆、吉祥的象征,被称为“吉祥痣”,在印地语中叫“迪勒格”。据说,这本来是一种宗教符号,可以消灾避邪。

从前,红色的“吉祥痣”是女子已婚的标志,未婚女子和寡妇不能使用。印度女子在结婚当天,由丈夫用朱砂粉在妻子额头点上一个圆点。这个圆点一是表示这个女子已婚,二是表示她丈夫健在,三是表示她的家庭平安吉祥。只要丈夫健在,妻子每天都要为自己点红,因此叫它为“吉祥痣”。

不过,如今不管是印度教徒还是其他教徒,已婚还是未婚,甚至几岁的女孩,都可以点红色的“吉祥痣”了,但是一般情况下,寡妇没有这样的资格。此外,给客人“点红”是印度给予尊贵来宾的一种传统礼遇。

现在“吉祥痣”的颜色也有了变化,除红色外,还有黄色、紫色、绿色、黑色等,可视衣着条件而定;“吉祥痣”的形状除圆形外,还有三角形、五角形、瓜子形、水滴形等,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

附:除了“吉祥痣”外,印度妇女还有一种特殊的饰物——鼻环。未出嫁的少女一般不戴鼻环,出嫁时才郑重其事地将其戴上,并用一条金链或银链将头饰和鼻环连接起来,形成了外观非常独特的面饰。

2.将笑视为禁忌的民族

人们普遍认为,微笑是世界通行的表情,它能表达出一种友好的意思,让人际关系变得更顺畅。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偏偏有将笑视为禁忌的民族,那就是沙特阿拉伯的甸蛮人。

在这个民族的习俗中,笑是一种不友好、不礼貌的行为,甚至是对神明的亵渎。甸蛮人认为不对客人笑才是友好的,不对长辈笑才是尊敬和孝顺的。晚辈在见到长辈时,如果笑了,则被认为是对长辈的侮辱,很可能会被人告到族长那里,受到族长的惩处。

不仅如此,年轻人在一起谈恋爱时,也是不准笑的。如果男子笑,就会使“美满婚姻”就此告吹。因为男子的行为会被对方看做是对她极大的污辱和打击。因此她会马上拒绝男子的求爱。同样,如果女子笑了,对方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报复”,与女子就此分手。

附:在斯里兰卡有一个费达族,他们虽然不忌笑,但却没有一人会笑,因为他们天生没有“笑的神经”和“笑的功能”,所以他们被称为世界上最“严肃”的民族。此外,在英国西海岸一个小岛上居住的祖芬格族人,通常会以哭的方式来表达喜悦心情的,因此每逢婚嫁喜庆吉日,他们会欢聚一堂,放声大哭。

3.摩洛哥的“新娘市场”

市场通常都是卖东西,但在摩洛哥却有“新娘市场”。在那里,年轻的小伙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挑选自己的意中人。

在摩洛哥阿特拉斯山区的柏柏尔人居住地,每年9月都要举行“穆塞姆节”,即“圣徒纪念日”,当然这也是一个求偶的盛会。节日期间,待嫁的女子会由家长或亲戚带到市场。她们打扮各异,待嫁的少女穿着鲜亮,戴面纱,披圆形头饰;再嫁的寡妇则着装肃穆,戴面纱,但披尖顶头饰。

当地未婚的小伙子可以在其间亲自挑选喜欢的女子,然后通过主动搭讪选择中意女子。如果女子对他中意,就允许他握住自己的手。接下来,两个人便可以一起到特定帐篷里填写结婚申请表,由摩洛哥政府授权的代表签字后,婚姻正式生效。

附:在阿拉伯国家约旦,求婚的方式十分特别。在那里,求婚是由双方的家长或长辈来完成的,而且方式也非常婉转。通常,男方家长或长辈来到女方家,会对女方的父亲说想喝对方家里的咖啡。如果对方转移话题,则表示求婚失败;如果对方说:“好啊,我们一起喝吧”,则表示求婚成功。

4.“买卖鸡肉”——奇特的婚俗

在苏丹南部上尼罗河盆地的沼泽四周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丁卡族。他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牛,甚至有“后找老婆先找牛”的俗语。而且,对于一个男子来说,没有牛是找不到老婆的。

丁卡人婚俗特别,尤其是丁卡女孩在挑选自己的对象时,会采用“买卖鸡肉”的方式。每逢节日到来,丁卡女孩们便把家中的肥鸡杀掉,放上作料清炖,然后盛在小盒中,摆到场坝上去卖。她们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在等待自己喜欢的男子来买鸡肉。如果看对方不如意,女孩们就会加倍地要钱,对方自然会知趣地离去。但如果女孩们见到中意的对象,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当两人目光相遇时,女孩会羞怯地低下头,躲避着对方的目光。之后,两个人便端着鸡肉,走进安静的村子里倾吐爱慕之情。

此外,丁卡人结婚的聘礼是牛。男子娶媳妇,至少要给女方父母十五头母牛和五头公牛。

附:丁卡人的成人礼也很特别。每到收获季节,接受成年礼的男孩的额头会被刻上六道水平线,并接受长者的祝福,之后在高粱地里挖一个小坑用来接自己的血,而他们的父母则要无动于衷地在旁边观看。仪式师用刀在男孩的前额上划时,如果男孩喊疼或者是动了一下导致线没划直,那么这个男孩将受到终身鄙视。

5.用吐口水来打招呼

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所以打招呼的方式往往是不同的。例如,中国人难以接受有些国家的“碰鼻礼”,而外国人也很难理解“吃了没”的中国式招呼。不过、让人想象不到的是,竟然有的人通过互吐口水的方式打招呼。

在非洲的肯尼亚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马赛族人。他们在见面时,会通过往对方身上吐口水的方式来打招呼。可以说,如果这种事发生在中国或其他大多数国家,肯定会因此打起架来。不过在当地,你完全不必有这样的担心。

马赛人吐口水的习俗与我们文化中的意义完全不同,在他们看来,那并不表示侮辱和蔑视,而是表示疼爱和尊敬。在与长辈握手前,他们也会先往手上吐口水,以表示尊敬对方。

据说,当婴儿出生时,大人们也会往婴儿的身上吐口水,并说一些坏话——马赛人相信,说坏话能让小孩顺利长大。

附:马赛人盛行一夫多妻制。通常,成年男子蓄发编成小辫,年轻妇女剃光头。马赛女孩生下来就扎耳朵洞,以后逐渐加重饰物,使耳朵越拉越长,耳洞也越来越大。此外,马赛人通常会随身携带一根圆木或长矛用于防身或赶牛,即使进城逛街也不离身。

6.以长颈为美的“长颈人”

在缅甸有一个特殊的民族,该群体被人们称为“长颈人”,这是因为他们中的女性以长颈为美,甚至为了使脖子更长,采用一些非常手段。

克伦族是缅甸最大的少数民族,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女性无论老幼,颈部皆固定十几根到数十根金环或铜环,以拉长颈部。在当地,小女孩自5岁起就会在脖子上缠绕一圈金属环,之后每三年再加一条,不断加高。到成人后,她们的脖子最长有40多厘米,相当于普通人的2倍那么长。

然而事实上,缠绕金属环环并不是真的能使脖子无限量地长长,多出来的脖子长度更多的是因为重量近10千克的铜环压迫了锁骨,使胸腔下陷,从而使脖子看起来更长而已。

附:长颈妇女的头颈由于长期靠金属环支撑,所以颈部肌肉基本已萎缩,如旦除去金属环,她们的头便会向前倾。在过去,如果妇女与人通奸,族人便会把她的金属环摘除,使其头前倾,不久就会窒息而死。

7.婚纱为何多为白色

如今,人们结婚时往往都选择白色的婚纱,其实这种习惯是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新娘所穿的下摆拖地的白纱礼服,原本是天主教徒的典礼服。由于古代欧洲一些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体,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与祝福,这样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而在结婚时,新娘往往都穿上白色的礼服,为的是向神表示自己是真诚的、纯洁的。

事实上,在19世纪以前,新娘在出嫁时所穿的礼服,并没有统一的颜色和规格。19世纪20年代后,白色才逐渐成为婚礼上广为选用的礼服颜色。这是因为,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上穿了一身洁白雅致的婚纱。自此,白色婚纱便成为西方正式的结婚礼服。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西方的风俗,只有再婚妇女,才可以穿粉红或湖蓝等颜色的婚纱,为的是与初婚相区别。

附:欧美以及日本、韩国的丧服基本都是黑色的。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丧礼上会出现死者的灵魂,而穿着鲜色衣服,容易被灵魂发现并伤害。穿黑色衣服的话,不容易被死者的灵魂所发现。可见,身穿黑衫并不是为了哀悼死者,只是害怕死者。

8.西方人最忌讳的数字“13”

如果有人问最令人讨厌的一个数字是什么,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是“4”,因为“4”与“死”同音,让人感觉很晦气。其实,在西方文化中也有令人讨厌的数字,它就是“13”。为什么西方人忌讳“13”呢?传说这与耶稣有关。

在《圣经》中记载,耶稣基督被处决的日子就是13号,而且当时背叛耶稣基督的犹大又恰恰是耶稣的第13个门徒。因此,西方人极其讨厌“13”这个数字。

然而,也有人认为,在西方文化中对“13”的厌恶由来已久。在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上住着12个神。因此,古希腊人心目中最完美的数字就是“12”,甚至他们的算数也采用“十二进位制”。在古希腊人看来,“12”上加上“1”而变成“13”,严重破坏了数字的完整性,更破坏了“12”在他们心中的完美形象,于是厌恶“13”这个数字。

附:在西方文化中,也有受欢迎的数字,它就是“7”的由来。《圣经》中说,上帝创造一切共用了6天,而在第7天时,上帝便休息了。现在的一个星期有7天,而星期天休息的规矩,实际上就源于此。西方人也因此特别喜欢“7”,认为它可以给自己带来幸运,类似于中国人对“8”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摩洛哥   马赛   印度   西方人   鸡肉   风俗   长辈   礼服   婚纱   脖子   吉祥   妇女   外国   男子   女子   方式   数字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