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而内的视角

由外而内的视角

- 最近这一两年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到了自己的身上,我戏称为内聚,和经常意义上的自己看自己的自私不同,更多的是站在别人的视角和观点上看自己,然后去剖析和解读问题,最终输出自己的能力


我越发肯定的发现,每个人都会非常强势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定义别人,从而,大家都看到了同样的问题,只是因为以往经历、知识积累的高低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认知层次罢了。不管如何,绝大多数都会很自然的忽略别人,看到自己,然后强调“我认为……”


在各种会上总能碰到各种讨论不休争执不止的情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也的确没有什么错的,不过切入点不同罢了,但大家就不愿意切换个视角看一下自己缓一下怼别人,即便大家的观点高度重合。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的正确,而且只能接受别人认可自己而不去认可别人,甚至自己琢磨中会彻底忽略别人说什么。


在行为模式的自我调整下,除非必要,现在的我更多的会静静的在一个角落里看大家各种装X,同时也会在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有意识的把自己放到当前问题小白的角度上看当下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重心到底在哪里。把自己抽离出来,观察与会者们的状态,看自己和别人到底有什么区别,发现自己激昂了,会尝试让自己安静下来。


只是在对垒的环境下,一方突然的安静不会有什么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方不如不想受力时,往往会形成力的穿透,感性认知上会有另外一方强势获得胜利的错觉。现在的我有的时候可能会碰到的情况是,ABC方案最终效果其实差不多,如果不是非常必要,我极度不喜欢battle到底谁赢了,在我看来实在是太没有意义了,自然的我会让对方赢下去。


我从外向内看自己的时候,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有点退得多了,挺可怜的,会自己推着自己往前一点,硬气一点,但我会发现,行为就出现了意料中的扭曲,然后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因为彼此间形成了对抗,越是对抗越是拧巴,而不拧巴的唯一方向就是一方些许的退避,如果对方没有这种察觉一心要赢,那只有我后退一下了。我现在有的思考是,后退了并不可怜,在工作中为人做事,没有必要强调自己的正确,也没有必要显露自己到底有多强势。


培养站在外面看自己的视角后,很多问题就变得很有层次感,结构化了。很多问题的解法就会变得很简单,不会有那么多的冲突。有些问题本来可以不存在,只是大家在意的东西多了,问题就爆发出来了。有些问题即便解法很简单,也因为互相之间利益链的错综复杂而拧巴了,而愿意退一步的人又太少了。


比如说讨论团建的时候去哪里玩,组织者一般为了各自安好的开心,会给大家一些选择,然后组织一小撮人讨论,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理由和目的地。这个时候,如果从外向内看,会看到其实去哪里都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交融在一起,那么就会发现,自己会坚定选择大家能够聚在一起玩的地方。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别人,看到的往往只有我想去哪里,而忽略了团建到底为了什么,而更多的人一般都只在意去哪里,我能得到什么。



大家好!

我是守护,我选择用不同的视角寻找不一样,我相信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有他非凡的一面,需要去发现和学习!

我还在路上,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成长,走过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视角   硬气   解法   认知   强势   在意   安静   角度   观点   正确   效果   自然   情况   发现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