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流行病学:

几乎所有人群均证实有EB病毒抗体,90-95%成年人EB病毒阳性。人类、灵长类动物是宿主(环境一般为阴性),宿主细胞仅限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上皮细胞、肌细胞。

EB病毒初次感染可引起并发症、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临床特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际上是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尤其是异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最开始为不适、头痛、低热,而后有扁桃体炎、咽炎、颈部淋巴结肿大、中高热。

咽炎:扁桃体有白色、灰绿色或坏死性的渗出物。

大部分EBV初次感染者能顺利康复,并产生持久高水平免疫力,急性症状1-2周内消退,而疲劳可能持续数个月。

婴幼儿和低龄儿童初次感染EBV可能无症状。

妊娠期间感染EBV未证明对孩子有致畸性关系。

EBV几乎可能影响所有脏器系统,包括肺炎、心肌炎、胰腺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肌炎、肾小球肾炎、神经系统(格林巴利、面神经麻痹、脑膜炎、横贯性脊髓炎)、血液系统(贫血、血小板减少、再障等)

慢性EBV感染罕见。

并发症:

EBV感染期间,使用氨苄西林之后出现麻疹样皮疹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几率较高,70-90%可能),其次是青霉素(部分孩子在口服头孢、阿奇霉素也可能出现,几率较小)。

口腔毛状白斑(无痛白色斑块,常出现在晚期HIV患者舌侧缘)

脾肿大(大概50-60%IM患者会出现);脾破裂(大概千分之1-2)

恶性肿瘤、鼻咽癌等情况(较为罕见)

治疗:

初次感染EBV一般只需要对症支持治疗。

其他:糖皮质激素(阿昔洛韦+泼尼松龙联合能减少口咽部病毒排出,但不影响病程进展。单用激素可能有轻微改善,比如淋巴结炎、肿胀减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

临床症状:发热、扁桃体咽炎、淋巴结肿大(三联征),发展中国家4岁前儿童EBV血清阳性率接近100%(美国部分低收入人群中阳性率约为25-50%)。

儿童期大概有10%感染者会发展为临床感染(即症状明显到可能就医的情况。)

英国部分数据证明,更年长发病、病情可能更重、更需要住院治疗。

传播:感染EBV后,病毒可在唾液中长时间高水平排出,中位时间约为6个月,但可间断排出大概数十年(约等于终身)。

但这并非一种“显著接触传染的疾病”。

实验室检查:

淋巴细胞增多(绝对数>4500/μL,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50%,异性淋巴细胞比例>10%)

肝功能:氨基转氨酶升高见于绝大多数患者。咽炎+肝功能异常强烈提示为IM。

确诊实验:血清EBV抗体或EBV病毒阳性。

EB阴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大概10%的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并非EB病毒感染引起的,可能是CMV、HIV、弓形虫、乙肝等病毒)

恢复运动时间:

因为IM主要累及青少年、儿童,其活动度较高,而超过50%患者可能在2周内出现脾肿大,建议疾病早期避免体育运动,3-4周后再安排体育活动,但有腹部运动的活动建议4周或更长时间后再安排。

预后:

大部分EBV感染者都能顺利康复,产生持久免疫力。急性症状在1-2周缓解,但疲劳、功能差可能持续数月,有10%患者可能持续感觉疲惫至6个月+的时间,其后逐渐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传染性   细胞   淋巴细胞   宿主   肝功能   扁桃体   阴性   恶性肿瘤   血清   咽炎   并发症   症状   患者   病毒   医学   时间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