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学问之“迁仔”篇—成长日记之三百九十

五一假期后早晨4点下火车,到家浇花、喂鱼、洗澡,又小睡一个小时,和同事约好的去基层布置工作8点准时出发,结果一睁眼已是7点40,赶紧收拾下到县区出差。同事们曾戏称我是铁打的身体,太抗折腾了,好在已经坚持四年多了,再坚持两年多就解放了,我能感觉出胜利已在向我招手。


生活处处皆学问之“迁仔”篇—成长日记之三百九十

回加区的晚上,一个女滴滴送我,特别地健谈,她对我女儿能读一中很是羡慕,听到我是外地的,把孩子送到大庆读书,很是意外。我说“你们教学质量高啊,你们当地人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幸福,很多孩子也不珍惜那么好的教育资源,一中的初中部管理的堪称完美啊,一中的师德师风在全省也是最好的,教学水平也不输哈市,可惜,再好的老师也没办法教好就是不肯学的熊孩子啊。”

女滴滴悠悠的叹了口气,“这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是啊,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我们自己最了解我们当地的教育状况,实验高中,最好的成绩就是大连理工、吉大,哈工大了。每个有目标的孩子,也都是起五更爬半夜的熬三年,出来读书的,成绩明显好于留在家里读书的。小学或者初中同班的小伙伴们,就这样被拉开了人生的平台差距。两个同事的孩子,出来读高中的,考了同济,留下的,成了我的师弟,考取东北农业大学。我的两个侄子,出来读书的,考了中央财经,留下的,考了齐大。当然,初中时成绩已经有了分水岭,但高中师资力量的差距让这分水岭的鸿沟更宽了。

有格局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走的更远,将来后代的传承更优秀。

我们那,仅我认识的高一的家长,在大庆读书的孩子就有7人,一中2个,除了贝贝外她班还有一个小庞,学习也非常好。她爸我也认识,她是家里的老二,据说老大不喜学习,这个小庞最爱学习,孩子非常有志气,也是初中转到一中来,初中时比我女儿成绩好,大榜一直在50名左右,当时就立志要考一中的清北班,结果中考发挥不理想,与清北班失之交臂;文理分班时,重新按成绩分文理科的清北班,这孩子险险地进入了这个班。第一次月考70名,第二次26名,我就非常喜欢这孩子,懂得努力,知道自己奋斗目标。她现在的成绩和女儿是不相上下的,我认为她的基础知识要比女儿扎实多了。

中考前,学校周测排名,女儿始终一百多名,也不见着急,还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每天必把自己关在卫生间一个多小时,鼓捣她自己的玩意,我现在知道那是在搞翻译。她爸一说就吵架。

有一天晚上,小庞妈打电话和我聊了半天,我一听,人家姑娘这学习状态,再看看我家那学习状态,我就没忍住胸中的火苗,打电话给女儿,一开始还端着,保持着冷静,结果越说噪门越大,最后就变成了吼,“贝贝,妈从来不拿你和别的孩子比,但我今天就真得比下了,你看七班的小庞,父母的学历都没你爸妈高,她妈妈更是没有你妈妈这么有文化、有思想,可人家小庞就做到了成绩比你好,比你稳定,你说你俩差在哪儿!是不是妈的民主过头了,你太由着性子来了。你再看看人家学习态度,跟住老师,不整那些和考试无关的了,人家就按着老师的要求来,你能不能向她学学踏实、勤奋这点。”

女儿说,“妈妈,我现在看来没法和你沟通了,你瞧我怎么都不如人家了。我就看小说解解压不行嘛!”我一听,又后悔自己噪门大,感觉自己又庸俗了。马上给女儿道歉,让她做好自己就行。心想,由着女儿去吧,别刺激她了,我也别纠结了,再不济,女儿考一中是没问题的。只是没想到中考成绩出来后,女儿倒比她多了近20分。小庞爸说,孩子发挥失常。

高一上学期文理分班后,小庞卡在最后一名冲进了重点班,女儿有一天和我说,“妈呀,庞**在我心中的形象老高大了,你以前把她都夸天上去了,结果很一般呀。”“唉,我那时不是为了激励你嘛,现在你班都是学霸,自然看不出她有多牛了。妈看重的是人家的学习态度。”学校规定,连续两次考70名之后,下学期就要调出重点班,小庞第一次月考70,第二次26名,成绩进步很大,这样的孩子多让人省心。知道努力的,未来就不会差!贝贝第一次44,第二次23,也进步了,我也挺欣慰。

单位同事家的儿子,配额进入了铁人,听说也是努力从配额班考到了普通班。同事说,他儿子和贝贝差得太多了,我说,“这就是进步,不用和别人比,和自己比就好。”他们都是一直靠上辅导班补课成长起来的孩子,我总是觉得,孩子自主思考能力被遏制了,所以学习的潜力受到了限制。

铁人还有一个我朋友的女儿,高一开学前转过来,现在学文,也是被物理吓得,最初在学校排名比较靠后,现在学习非常之刻苦,每天都学到晚上一两点,文科大榜已排到第4,这成绩,如果能保持住,也是冲击清北的可能了。这刻苦程度和我家贝贝有一拼了,刻苦的都人神共愤了,做父母的谈起来都非常心疼。

我认识的实验高中还有3个,一个学理,两个学文的,学理的在实验大榜一百多名,那是相当的厉害了。这孩子也和贝贝似的,从来没上过辅导班。所以我也非常看好这孩子。

我们这些家长们都过着类似我的生活,每周有两晚在火车上,一晚在大庆,四晚在自己家,确实比较辛苦,大部分都是妈妈们在跑。女儿说,她之所以没有阻拦我周周去看她,是不忍心看我一个人住了这么久。这些孩子大都能明白父母送他们到外地读书不容易,都还比较励志。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也会觉得苦累有价值。

古代孟母“三迁”,才成就了孟子“亚圣”的地位。我把我们这类家长称为“迁友”,偶而在车站遇到,大家都相视而笑,然后都颇为低调地谈论各自家的崽崽,互相聊聊各学校的现状,交流下经验,共同点是都心疼孩子真累。

我真诚的希望我们这些“迁仔”能不负家长们的辛苦和期望,在2023年取得好成绩,给自己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如今的奋斗,也是期望这些“迁仔”们,将来可以生活在更好的城市里,不必再为了他们孩子的教育奔波!也不希望再有“迁孙”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贝贝   学理   铁人   文理   辅导班   配额   学问   同事   父母   女儿   晚上   初中   成绩   高中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