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学问之高考篇—成长日记之四百零九

今天早上在头条无意间刷到一位叫“学海波澜V”的视频号,一个长达33分钟的视频:“《我们的孩子》—寒门为什么再难出贵子”。


生活处处皆学问之高考篇—成长日记之四百零九

这个视频解读的是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帕特南用半个世纪追踪了107位不同阶层年轻人成长经历和生活机遇,讨论了美国穷孩子和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全方位差距。

这个视频深深吸引了我,我听了三遍。我一边听一边比对我身边人的现状,有些方面与我们现在的情况很相像。比如,中产阶层的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富足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规划方面的引导、提供优渥的资源;而寒门子弟,不仅是经济上穷,还有可能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父母在精神世界无法给予关怀和引导,或者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双全的关爱或在祖辈陪伴下长大。在这个生而不平等的时代,仅仅谈机会均等都是不公正的。

《我们的孩子》这本书,写出了美国阶层与流动方面经历的变迁,曾经的美国梦是这样子的,“任何人,只要肯努力,就能走向成功。” 作者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小镇,现在是中产阶级的名人。作者在追踪了107位美国年轻人的阶层流动和自身的成长经历后,他发现自己阶层的提升不仅仅缘于他自身的努力,还有一部分缘自他小时候的历史环境。当时的阶层没有固化,贫富差距不大,大家成长在相对平等的社会中。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我出生在内蒙古一个极小的林业局,10岁时又随家来到农场,初中和高中在子弟校读书,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家几乎看不出明显的贫富差距,也没有富二代、官二代这样的字眼,每个人心里也没有什么贫富概念,穿衣服也没有是否名牌一说,看书,看电影,看电视,看报纸杂志,听广播几乎是能接触到外界的唯几途径。

等我上了大学,我发现了和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还是有点差距的,他们有的会弹琴,会唱歌,会绘画,会跳舞,但会才艺的毕竟还是少数,绝大多数还是我这类普通型的学生。

我们毕业于九十年代初,我国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这个阶段和作者成长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比较类似,都属于阶级壁垒的历史最低点,社会收入平等程度高,阶级分化现象不突出。这个时期个人经过奋斗是完全有能力提升自己的阶层。

纵观我俩的大学同学,大多数都在体制内工作,经商的也大都事业有成,大部分人都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过上了中产阶层的生活,完成了命运的改变。

而这半个世纪以来,美国阶级固化越来越牢靠,甚至于美国的精英们刻意在强化这种阶级分层,因为他们从教育入手了,普通的孩子只能是上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免费的公立学校,精英的孩子们都在上教学质量高收费高昂的私立学校。作者感叹,美国寒门真的是再难出贵子了。因为,通过高考改变阶层的机会已经被堵死了。

这本书听完后,我为自己和孩子庆幸,生在中国。我们国家的公立学校义务教育绝对是全球最好的,而且还是免费的,这使得我们的孩子,包括寒门子弟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阶层。

虽然现在教育内卷化严重,但刻苦努力的寒门学子仍旧有机会通过公平的高考机会来获得向上阶层流动的可能。

以我自己为例子,父亲来自辽宁农村,当兵复员后到内蒙一个小小的林业局,母亲来自四川农村,读完初中后闹饥荒时从四川来到这个小林业局,父母是半路夫妻,我们家庭是个大家庭,母亲带来的一个哥哥高中毕业后考了技校,被留在规划院,因热爱写作,多年发表论文,被领导赏识,调到体制内,如今已是领导,儿子考上中央财大,留在北京,从事投行工作,现在在圈内也小有名气。

我呢,是通过高考,毕业后进入体制内工作,从而脱离农场改变命运。目前,女儿高一,在重点中学重点班,后年高考,成绩一定会比我当年好,且女儿有大志向,立志要成为科学家,并懂得为之奋斗。高考确实给了我们普通人向上流动的机会。

纵观周围的普通人,凡是能坚持读书学习的,现在的日子过得都不会太差。家里面如果妈妈重视孩子的教育,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也都不会太差。因为中国的公立学校,不仅义务教育是免费的,而且现在义务教育是学区制,这就给很多有远见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名校读小学和初中的机会。这个学区房的投资还真是有必要的,哪怕是贷款买房也是值得的。

人这一生自已为事业奋斗固然重要,但如果孩子没教育好,这一生就比较失败了。

《我们的孩子》这本书,写明了现在美国的富孩子和穷孩子的差距已经是全方位的了。尤其是美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导致贫富居住隔离,因家庭收入不同孩子们被分流到了不同的学校,富人学区的是名校。孩子们从一出生就站在了非常高的起跑线上。

生而不平等是所有国家都存在的现象。然而我们国家现在的中产阶级大多也都是通过高考为自己挣下了阶层流动的机会,因此,我们国家的中产阶级更重视孩子的教育。

普通家庭的孩子似乎从一出生就在起跑线上被拉下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钱去辅导班,没钱报特长班,但还是要庆幸我们国家的公立学校教育资源还是最好的,如果一个小孩子,从小到大,始终跟上老师,刻苦学习,这个孩子也是不会差的。

我女儿高中前从来未上过任何辅导班,也一样考到重点中学重点班。我们仅是帮助孩子培养出了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美国的名校很多是富有的家庭赞助一些资源的,而我们的公立学校,哪怕是高中,不属于免费的义务教育阶段了,教学经费也大部分来自于政府。

我们的在校学生,老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品行和成绩,而不是官多大,产业多大。学生成绩的高低常常决定着老师的职称和绩效工资等。事实上,老师更愿意教好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比赛中胜出。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说:“如果中国没有高考的话,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怎么去拼过官二代和富二代?他们没有资源,没有人脉,也没有背景和金钱。而高考是唯一不看家庭背景的一场考试。

明天开始又是一批莘莘学子为自己十二年的辛苦和付出交上答卷的时刻了,加油吧,孩子们!愿考的都是你们会的!加油吧,孩子们,祝你们旗开得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林业局   中产   寒门   学区   中产阶级   美国   义务教育   阶层   阶级   学问   平等   孩子   机会   家庭   学校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