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慢半拍——育儿实战与觉察日记

作者:张文静

家长请慢半拍——育儿实战与觉察日记

01

每天早晨,孩子起床以后,看到他,我习惯性地就和他打招呼,他也会和我打一声招呼。

但今天看到他以后,我没有吱声,也许是因为昨晚批评了他几句,我自己还有点余气未了。

他站在洗脸池边,对着镜子,估计眼睛余光也看到了我,也没有招呼我。

随后他走进房间穿袜子,我也跟着进了房间拿东西。他回过头看向我,主动给我露出一个阳光般的笑容,我也跟他示意点头并说:“看到长辈要先打招呼哦”。他“哦”了一声。

这时我觉察到了一点,那就是平时看到他,好象我条件反射、有时会快他一步打先招呼。以后的日子我要慢半拍,对他微笑示意即可,留意一下他平时是否会主动先打招呼。

再联想到孩子小时候,当别人问他啥事时,他说话不急不慢,我有时急性子就抢答了。一想到这,我打了个机灵,天哪,这样岂不是在剥夺他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

我又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有关西方一位母亲如何教育孩子的事情。她的孩子还在幼儿期时,早晨起来很努力地想要把被子叠好。保姆看到了后,走过来三下五除二就叠好了。

妈妈很不解地问保姆为什么这样做。保姆回答说,“孩子小,我看她叠得有些费力,想帮助她。再说了,这样也可以节省时间,她花十分钟叠个被子,我一分钟就可以做完了。”

妈妈生气地说,“下次请不要剥夺我的孩子锻炼叠被子的机会,让她自己叠。”

对比之下,我怎么那么象那个保姆,无意中剥夺了孩子成长和锻炼的机会。

且以此故事提醒家长们,孩子的事情自己做,孩子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己试着去解决,不要急于出援手,给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观望,请克制住自己爆棚的母爱。

放手让孩子去做事情,哪怕做不好也没有关系,熟能生巧,相信做多了,孩子就会做好的。

02

吃完早饭我正在洗碗,孩子在房间喊我,我从厨房走进客厅,他也从房间走进客厅,我们同时到达客厅。

他举起手上拿着的手机朝我挥了挥说,“老妈,我上一下qq啊。 现在还没开始上课,我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

“好的”,我一边同意一边肯定他。“很好,你跟我打一声招呼,我就不用多操心你的手机使用情况了。”

说来这是我和他之间一个约定,他可以较为自由使用手机,不论是用来娱乐,还是用来学习,但我希望他如果是娱乐聊天之类,尽量记得告诉我一下。

我虽然不会多过问,但也希望自己心中有数,既给他自由和尊重,也给他小小的要求和约束。放手而不放任他,让他知道我并非完全不关注他的手机使用。

有没有发现,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渴望独立、自由,另一方面又对父母有着尚未完全独立的那种依恋感。所以他们本身就有着矛盾性,想要渴望像个大人一样自主,但还是有着孩子一样的思维。

青春期的孩子属于大脑没有完全发育好,容易冲动,所以我们要理性看待并理解孩子们所谓的“叛逆”。

03

夜里11点多半了,孩子看我还没睡觉,纳闷地问,“老妈,你不会失眠吧?”之所以这样问我,是因为我跟他聊天时说起前一天晚上失眠了,白天没有精神。失眠的原因是晚上睡觉不能被打扰,不能中途醒来,否则就会好长时间难以入眠。

而他恰恰在前一天晚上到我房间拿书和作业时的声音惊醒了我。所以,就出现他这样的问话。我回答,“应该不会失眠,因为我刚才也没有睡着啊。”

他赶紧把桌上的一张数学卷子递给我,“老妈,万一你失眠了就看数学,就容易入睡了。”

“我可以看看手机上的英语新概念呀。”我笑着说,他知道我不爱动脑筋,不喜欢数学。

“就怕你越看越兴奋(他知道我对英语感兴趣),数学可以给你催眠……”

我俩都被对话逗笑了。

每个孩子生来都善良而又有些萌,愿岁月洗礼中,孩子们依然向善而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矛盾性   英语   青春期   保姆   被子   实战   客厅   招呼   早晨   房间   家长   事情   数学   孩子   机会   自由   日记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