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看上去又乖又听话,但是自己家的却一直是个淘气包不听话呢?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大家常说只有不听话的孩子,哪有家长犯错导致孩子不听话的?

孩子不听话,怎会是我的错?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是不是觉得我写错什么了吧?

嗯,肯定是,他肯定思绪开小差了……

HAHA,其实并没有!

我认为,在养育关系中,孩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很听话的。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都是模仿身边的大人。

一般情况下,谁带孩子,孩子吸收对方的行为模式就越多。

只有当养育者向孩子传递出了让孩子不听话的信号,孩子才会在互动中变得不那么听话。

哪有专门让孩子不听话的家长呢?

是的,是没有人故意做让孩子不听话的事情,可有没有无心插柳插出“不听话”的后果呢?

关键在于养育者。

往往是先有大人的说话不算话,才有孩子的不听话!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我举个我自己孩子的例子吧:

很久没有见过孙女的我父母,有一天带着孩子和爷爷视频中曾要求的心心念的超市收银机玩具来看孩子。

事值晚上,孩子欢天喜地、迫不及待的摆弄自己的玩具久久不能尽兴。由于天太晚,孩子作息规律的缘由不得不终止玩玩具。

孩子虽然没有尽兴,但是由于我妻子告知孩子明天是周末,可以尽情的玩一整天,孩子还是听话的洗漱完毕乖乖就寝了(此时的孩子是让众多家庭羡慕中的听话宝宝)。

次日,孩子在起床闹钟没有响的时候就自己起床了,自己乖乖的穿衣、刷牙、洗脸、吃早餐(孩子爷爷有晨练的习惯,回来会带有餐食)后,就立即投身到她的超市贩卖工作中去了……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孩子自己摆的超市

不得不说,这一天家中的序曲是在女儿积极、有序的听话状态中展开的。

不过随着家人早餐后的时间安排,逐渐改变了这和谐的画风……

我:出门会朋友。

我妻子:医护人员没有双休,已经上班。

我父母:餐后习惯外出散步并采购中午的食材。

总结出来就是,除我女儿一人想呆在家中玩玩具外,其他家庭成员一致的安排都是外出。

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对孩子想尽情玩玩具很不利的场景,这种场景中,怎样让她“听话”?

通常在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就是“权威威慑”,这不,爷爷开始发话了:“别玩了,我们去外面公园玩”。女儿专注于自己的玩具,像没听见一样。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为了引起女儿的注意,爷爷继续发力道:快点儿,要你不去的话,我就下去了啊,等会奶奶收拾好餐具还会下去呢?我们都出去就剩你一个了。

听到这里,女儿顿了一下,小嘴嘀咕着:坏蛋!

接下来爷爷“唠叨”式的表达,让女儿的情绪爆发起来,最后开始大吼大叫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其实孩子起床后的表现一直很好,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大人的安排发生变化导致孩子“不听话”因素加剧。

我去哪了?

我此时正忙着收拾出门的东西呢?

虽然我前期没有参与他们的互动,所以可能是旁观者清吧……

1. 父母想着户外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好处,多接触大自然总比在家里呆着玩玩具要好。

2. 孩子心想昨天妈妈都答应我了,为什么你们现在又在变化?

其实孩子的不听话在这个时候是缺乏基于理解,以达成共识为目的的有效交流。

我收拾好东西,蹲在女儿身边,轻声问她可不可以暂停一分钟,说几句话?

女儿很乖,停了下来。

我赶紧说:“爷爷奶奶不经常和我们在一起,他们来了之后呢,很想带你出去接触大自然,你心心念的玩具就是爷爷奶奶给你买的呀?买来就是让你玩的;可是昨天晚上你很想玩的时候因为天太晚了妈妈没有让你玩并答应你今天可以玩一天,爸爸现在征求你的意见,你已经4岁了,是一个小大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你是要和爷爷奶奶出去呢?还是要玩玩具?”

女儿看了看站在门口的爷爷,又看了看玩具,然后小声告诉我:“爸爸,我想玩玩具,玩一会儿就出去”。

我继续说道:“你看这样可以么?让爷爷先下去活动活动,在奶奶收拾餐具的这个时候,爸爸和你一起来玩这个玩具,你当老板,我当买东西的,十分钟后我们和奶奶一起出门,爸爸去办事,你们去公园,你还记得老师说过户外活动对你们的身体发育有好处嘛?你们户外锻炼好后回到家中,可能爸爸妈妈都回来了,我们大家一起陪你玩玩具好不好?”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和爷爷奶奶去公园

女儿听完,若有所思,最后说了句:“那好吧”。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家长朋友们,看到这里心里是不是会有所沉思......

无论养育者的初衷是有多为孩子好,不论家长是对的还是错的,孩子必须无条件的服从,说好了第二天做这个事情,而第二天的时候孩子乖乖的做着时,却被家长用另一件事所代替,孩子此时会想:“你不是说好了让我做这个么?还没做好呢又让我干别的,你们到底想让我干嘛啊?我不管,反正我就这样”。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只要不考虑孩子自身的需求、感受,都会让一个乖孩子变成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尊重是相互的,你想让孩子尊重你,首先你就必须先要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想孩子之所想,做孩子之所做,不要觉得孩子小,其实孩子是很敏感的,给孩子阐述事情的时候,不能暗含诱导或威胁,要基于事实,耐心听取孩子的诉求并尊重孩子所做的选择,因为我相信,孩子是能够理解大人的。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想让孩子听话?最关键的是达成有效的亲子沟通!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倾听比表达重要

认真倾听孩子的话,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情绪宣泄重于内容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孩子内心感觉悲伤,源于没有达到孩子内心的满意,家长基于事实,先让孩子发泄情绪,再用心平气和的语气让孩子说出让他不开心的事情。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尊重大于方法

当孩子宣泄情绪时,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急于做出评价,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孩子“不听话”的真正原因。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往往是先由于大人的说话不算话

我是“陪我伴你”

分享最实用的原创育儿经及成长记

我伴你成长

你陪我变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大人   孩子   户外活动   听话   爷爷   奶奶   内心   情绪   爸爸   说话   家长   父母   女儿   事情   习惯   玩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