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跟你讲条件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妈妈,我听,等下能不能坐摇摇车?”

“妈妈,我好好吃饭,能不能看下手机。”

“我喝这个牛奶,你能不能给我买个玩具”

“我数完1-20,你能让我出去玩沙子吗?”

......

当孩子跟你讲条件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不少妈妈说,现在的孩子“精”得很,只要让他们干点活,就要开始讨价还价的讲条件。

你家孩子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场景?

其实,孩子之所以这么爱讲条件,大多是受了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生活当中,很多父母为了鼓励孩子,总是习惯性地跟孩子说:

这次考试能考前十名,周末就打你去吃大餐。

如果你能早点完成作业,我就让你玩一会游戏。

如果你能提前把周末的作业写完,就抽时间带你去游乐园。

今天出门去姥爷家,表现好,就给你买你喜欢的零食。

这样的话语是不是经常出自父母之口呢?

孩子表现好,奖励孩子没有错,可是频繁的物质奖励就会变质,孩子慢慢觉得什么事都要讲条件,而不是出自于内向想要去做某件事。

也就是说他们学习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父母的奖励。


当孩

当孩子跟你讲条件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子习惯于跟你谈条件的时候,你就需要思考是不是要适当地调整孩子的思维和心态了,增加他的内驱力。

那么,家长对孩子进行奖励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在奖励孩子的时候以鼓励为主,奖励为辅。

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奖励的时候,多以精神赞美为主,可以偶尔性的有一些相关的物质奖励。

比如,这次班上的孩子们考试成绩不错,可以表扬前几名,平时学习努力。奖励作业本或者笔。全班都考得好,可以奖励孩子们十分钟早下课,这样的奖励也更能刺激孩子们。

孩子回到家,父母除了表扬孩子,还可以奖励孩子一个爱的拥抱,奖励孩子买一本喜欢的书,一次可以行使的特权等等。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奖励方式。在面对成绩的时候,归因于努力学习的过程,而非奖赏的制度。

这样就把孩子的成绩与他努力的过程挂钩,奖赏只是附带的,而非最终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条件   孩子   目的   作业本   作业   什么事   姥爷   物质   家长   周末   父母   成绩   努力   过程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