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作用更大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聊老子《道德经》中的智慧!

老子在《道德经》第11章写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老子还举例说明: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隙,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中空部分,才有房屋居住的作用。

由此可见,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作用更大。也可以说,越是看似无用的东西,反而越珍贵。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下面通过2个方面来阐释!

老子《道德经》: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作用更大

第一:庄子眼中的无用之树;‍

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而且庄子用了很多生动形象、富含寓言的故事,来解释老子《道德经》中的思想精华。

比如说,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对一般人来说,这棵树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

但正是因为如此,这棵大树一直没有遭到刀斧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如此看来,正是因为“无用” 的这个特征,帮了这棵大树的大忙,让它保全了性命。

老子《道德经》: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作用更大


张良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帮助刘邦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功劳很大。但是他崇尚道家思想,深知“功成身退,天之道”的道理。

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后,张良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到“帝者宾”的地位,显得自己可有可无,对于刘邦来说,好像是已经没有太大作用了。

正是因为张良懂得激流勇退,表现得“无用”,最终得以明哲保身。反观其他众多西汉开国功臣,功成名就后,居功自傲,显摆得自己很有能耐,最后都成为了刘邦的眼中钉,一个个被刘邦铲除了。所以说,无用,有时候可以保命,可以远离很多是非与祸患!

老子《道德经》: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作用更大

第二:没用的东西,反而最贵;‍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东西最贵重?估计很多人会说:钻石、黄金、美玉最珍贵。但是,我试问大家:金子有什么用?珍珠有什么用?它们是能够让人吃饱肚子,还是能够让人保暖呢?

反倒是衣服的功能很实在:保暖和遮羞。如果我们按照满足这两个功能去买衣服,那么买一身保暖舒适的衣服,只需要花100块钱。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却要花一两万买一身衣服呢?因为他们选择大牌子,好以彰显尊贵与奢华。

人们不禁要问:同样是衣服,一个100元,一个1万元,那多出来的9000元是从何而来呢?就是来自于没有的东西——牌子。说白了,名牌就是满足人们的虚荣心。

所以说,有些时候,没用的东西,反而最贵!阅读更多关于道德经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专栏!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道德经   关中   老子   绳墨   作用   东西   刘邦   道家   器皿   庄子   保暖   大树   牌子   衣服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