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当行为背后有4种错误信念,你遇到过吗

孩子和成人的认知往往是两个世界,我们很多成人活在社会价值系统里,比如自己得到多少薪水和得到多高的地位、孩子考试的分数和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等。那孩子则是生活在生命的价值系统里,比如他得到多少爱、得到多少支持、受到多少鼓励和尊重。孩子抵御外界风雨的能力,依赖于他生命价值系统的储存,也就是我们父母给予他多少安全与温暖。

所有孩子的首要心理需求就是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我们看得到的是孩子的行为,但是孩子的行为是受他的想法、信念、情绪所驱动的。孩子的第一想法和核心信念就是要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行为、情绪、想法是心理的三大变量,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我们去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就是要透过孩子的行为,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想法,真正地理解孩子,了解孩子。一个不当行为的孩子都是缺乏或者是用错误的方式去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孩子。

孩子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首要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但是如何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往往会形成一些错误的信念,因为孩子对他的行为的目的,他没有清醒的认识,孩子的大脑皮层还没发育好,所以他的观察能力很强,但他理解这些事情的能力很弱,所以我们要在这里强调是孩子的信念,因为您相信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您的孩子相信什么!

孩子不当行为背后有4种错误信念,你遇到过吗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三岁的小花的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小弟弟从医院回到了家,小花就观察到妈妈对小弟弟的关注比对她的关注要多很多。糟糕的是,她把这些现象解读为妈妈爱小弟弟,超过爱她,但这不是事实,但是事实并不重要,对小花来说,她相信的想法才是更重要,因为她接下来的行为是依赖她所相信的,而不是真正的事实。她的目标是要重新去获得妈妈心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她错误的认为达到这个目的的办法,就要她要表现得像一个小宝宝,他的小弟弟一样,才能得到妈妈的关注。

所以她的行为表现就变得是什么呢?他就会去抢小弟弟的奶瓶喝奶,然后她三岁了还会把巴巴拉到裤子上,然后经常爱哭,她这样的不当行为就会马上引起妈妈的关注了,妈妈关注了他,又去制止她的这些不当行为以后,她就好一点,但是当妈妈把目光又移到小弟弟身上以后,小花的行为又会重复。当我们面对一个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当你感到心烦、恼怒、着急、愧疚时,当要求孩子停止她的不当行为时,孩子的反应是停一会又重新开始,您的孩子可能是在寻求过度关注,Ta的错误信念是唯有得到您的关注、关心,Ta才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不当行为背后有4种错误信念,你遇到过吗

我们再来看一个寻求权力之争的孩子,同样是家里生小宝宝,14岁的琪琪的反应跟小花就完全不一样,因为14岁的琪琪她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她知道妈爸爸妈妈决定要生小宝宝以后,她的心思多多了,她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都强很多。然后当她知道爸爸妈妈有这种决定以后,她就向父母提出来,她要爸爸妈妈给她立下遗嘱,要保证她以后得到的财产比她的小弟弟要多。刚开始她的爸爸妈妈以为琪琪在开玩笑,结果琪琪的态度非常强硬,而且每天在家里撒泼打滚地闹。如果您是琪琪的爸爸妈妈,您现在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琪琪的爸爸最后面气得暴跳,第一次打了他一直视为掌上明珠的琪琪。当我们面对孩子,您感到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被激怒、被击败,但是您要求孩子停止Ta的不当行为,孩子的反应是:对着干,继续Ta的不当行为,那孩子可能是在寻求权力,因为他的核心错误信念是我要说了算,我要控制,我才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不当行为背后有4种错误信念,你遇到过吗

我们再看一个寻求报复的孩子,6岁的小明今天妈妈出差了,所以晚上只有他和爸爸两个人在家。爸爸又因为工作忙,埋头在赶自己的文件,一个晚上完全不理他,小明叫了爸爸很多次,爸爸都不理不睬,小明就很生气,结果小明就把一杯饮料倒在爸爸的刚打印出来的文件上面,这一下子就让爸爸怒火冲天,他用充满责难的语言辱骂小明:你就是被你妈妈惯坏的坏家伙。小明听了爸爸这种充满羞辱的语言,一下子就觉得自己没有归属感、价值感,所以他非常愤怒地对着爸爸说;我恨你。如果您是小明的爸爸,您现在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当我们面对孩子感到受伤、失望、愤怒、憎恶的时候,但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孩子的反应是用破坏性行为或伤害的话语去反击,您的孩子可能是在寻求报复。

我们再来看一个自暴自弃的孩子,自暴自弃的孩子是让我们每一个人特别心疼的孩子,在我们第一讲里面,我们就讲到一个14岁的孩子跳楼事件,现在在我们整个国家的自杀率已经大幅度的下降的情况下,但是中小学生的自杀率却在升高。上一个月有一则新闻,一个小学生写下一份遗书,然后跳楼身亡。他在遗书里面写到:我太累了,你们从小就要求我像个成年人一样,老师对我失望,同学们开玩笑的话语,于你们我已经感到深深的绝望,我只想好好的睡一会,休息一会。在孩子跳楼身亡的现场,他妈妈跪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如果您是孩子的父母,我想您一定也会感到深深的绝望吧。我们面对一个孩子,当您感到绝望,无能为力,特别无助,当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孩子的反应是:希望不要打扰他,放弃努力,孩子完全是消极的,孩子可能是自暴自弃。孩子的错误信念是:我做什么事情都不对,我放弃,别管我,我不相信我有所归属和价值,所以我们这些孩子的种种不当行为,其实是孩子丧失了信心,孩子为什么丧失了信心?因为Ta们有很失望的信念,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记住,最惹人讨厌,行为问题最多,那些最自暴自弃的孩子,他往往是最需要爱,最缺爱的孩子,请我们一定不能放弃Ta们。如果孩子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Ta就会变得很挫败,Ta就会通过4个错误行为来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不当行为背后有4种错误信念,你遇到过吗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我们要怎么做呢?老师就给大家分享一个错误目的表,当您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就对照错误目的表分析一下,找到孩子错误行为的目的,以及该表对应的有效的去鼓励孩子的方法。当您对错误目的表越来越熟悉了,你就更容易走进孩子的世界,更能够从容地去应对孩子的不当行为。

这里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我们在第一个事件和第二个事件,小花和琪琪面对的问题都是家里爸爸妈妈要生小宝宝,但是她们的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小花和琪琪的年龄不一样,所以她们的反应模式完全不一样。

但就算是年龄完全一样的孩子,Ta们也可能因为性格不同,养育方式不同,Ta们的反应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作为家长,您去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您识别出孩子的错误目的,我们才能用有效的方式去干预孩子的不当行为。

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错误目的表。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小花来说,因为她年纪很小,现在妈妈生了小弟弟,如果爸爸把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小花,比如爸爸下班以后就去多陪小花玩,跟小花讲故事,周末也带小花去看电影,去公园玩,然后小花感觉到家里有了小宝宝以后,爸爸陪她的时间还更多了。然后她感觉到,她在爸爸妈妈心中的地位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的,那孩子就不需要用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去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对14岁的琪琪来说,因为她已经进入到青春期,青春期就是要自己做主,父母就一定不能跟孩子进行权力之争,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学会先去跟孩子进行情感连接,要去告诉孩子她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这是我们每一个父母送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跟孩子的情感连接上以后,我们才去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因为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一定不能用高压高控方式去对待Ta,因为Ta要做主,您如果要高压高空去压Ta,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行为。

所以对我们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非常尊重地去对待Ta。

对寻求报复的小明来说,小明的爸爸一定要去跟妈妈进行沟通,妈妈回家以后,夫妻俩要进行有效的沟通,要理解小明的感受,而且小明的爸爸当时有很多侮辱性的,对小明有侮辱性的话,他自己要学会向孩子主动道歉,这样的孩子就不会陷于报复的循环。

对一个自暴自弃的孩子,我们每一个家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放弃孩子!每个孩子都是非常爱我们父母的,很多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高期待,不愿意去伤害父母,一步步去逼迫自己,再努力一点,直到把自己逼迫到,走上绝路。孩子在走上绝路之前,Ta肯定是释放了很多信息的,比如孩子要寻求关注,你不理Ta,比如孩子他要有自己的权利,你用高压高控去控制Ta,比如孩子犯了一个错误,你去惩罚Ta,孩子才会一步一步走上绝路。

孩子已经到了自暴自弃,我们做父母的就一定不能放弃孩子,要停止您的批评,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您无条件的爱。

因为一个自暴自弃的孩子,Ta已经觉得Ta自己不行了,所以爸爸妈妈要把针对普通孩子非常简单的一些行为的实行步骤,进一步细分、细分、再细分到孩子能够轻松完成得非常小的一个任务环节,然后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并能够感受到成功,这时父母需要全程的陪伴孩子。我们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关注孩子的优点,还有我们父母一定要去放弃对一个完美孩子的期待,要全力去支持我们的孩子。

其实老师教了大家一些方法,但是我们家长实施这些有效的方法过程中,肯定是会有阻力的。为什么?阻力又来自哪里呢?就像我们前面的这4个事件中的爸爸妈妈一样,我们大多数的大人在面对一个不当行为的孩子,因为我们很难有积极的心态,我们很多时候就会有情绪性的反应。

第二点,我们大多数大人不能充分理解,是自己的不当行为导致了孩子的不当行为,我不愿意为自己在这一孩子的不当行为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承担责任,我们每一个大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归咎于孩子,这就是迈向解决亲子冲突的一大步。

第三,我们在前面的事件中也要看到,当我们孩子的不当行为,激发我们的情绪性反应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一定要等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能够理性思考,能够去深思熟虑以后,再去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作出反应。

最后,我们所有的爸爸妈妈要勇于去做一个孩子不当行为的密码破译员,承担起孩子不当行为中的管教责任,采取有效的行动,帮助我们的孩子达到他们的真正目的,即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不当   信念   错误   孩子   目的   自暴自弃   归属感   小宝宝   青春期   小花   情绪   爸爸   父母   妈妈   价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