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拉、磨蹭、不主动怎么办?

今天这一讲的内容是:孩子拖拉、磨蹭、不主动怎么办?

孩子拖拉、磨蹭、不主动怎么办?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有拖拉、磨蹭行为的人越来越多,拖延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对所有事都拖延的人,也有只对某些事拖延的人……,而且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有拖延行为,主观上想改,可就是改不了。

我和大家分享一个与有拖延行为的年轻人一起工作的故事。

去年,我带领1个大学生团队,做了一档很有意义的线上“亲密关系”课程。3位年轻人分散在3个不同的城市,因为疫情滞留在家中上网课,我带着他们做社会实践。小雨,20岁,一路学霸长大,当时是心理系大二的高才生,做我的助教。熟悉我的朋友可能都会知道,我的性格有些追求完美,为了做好一件事呢,在过程中有时会要求别人比较苛刻,而且性子比较急,甚至没有顾及到对方的感受。

小雨的性格也追求完美,但她慢,后来她才告诉我,她有“拖延症”。第一节课,因为新鲜、好奇,小雨做事还比较积极主动。我们的课时共有八周,每周1次。她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课前她要和我对课,课中她要参与一起授课,还要维护学习群等等。随着课程的推进,我们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我对她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的也越来越细,她就开始拖延了,而且拖延的毛病越来越重。后来就发展到微信不复,电话不接,答应在学习群里发作业,互动等助教要做的事情,也拖着迟迟不做。

那小雨拖延的行为为什么会越来越重呢?就像我们前面的课程所讲的14岁的男生跳楼事件,单独去看孩子的行为,有时候确实不太好理解,但把孩子的行为放到关系中去看,就好理解多了。小雨的妈妈是我的朋友,母女关系绑得极为紧密,小雨妈妈对女儿的学习成绩、优秀出色极为关注,对女儿喜怒哀乐的情感忽视,控制切断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小雨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但她这一次义无反顾地为自己做了一次选择,选择去远离家乡的北方城市读书,选择专业还是心理学。

拖延症确实在那些小时候被父母过度控制的孩子身上更加常见,因为父母经常替孩子选择,否认孩子自发的选择。我们在学习“父母养育孩子的4种模式”中,就说了很小的孩子就会用拖延吃饭时间,来反抗父母的入侵。

孩子拖拉、磨蹭、不主动怎么办?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我选择、我体验,所以,我才存在。如果一个人活着,但各种事情都是别人替自己选择,他就没有自我,等于不存在。我们哪能指望这样的人会积极主动地创造和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呢?

童年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阿德勒有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孩子拖拉、磨蹭、不主动怎么办?

因为童年时期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已经内化到潜意识,成为我们内在的关系模式。小雨在与我的相处中,随着相处的时间增多,对她的要求越来越高,她小时候被妈妈控制的熟悉感觉又出来了,她对我的高要求、高期待内在其实是充满愤怒的,但我是她尊敬的长辈,意识上也知道我确实是为她好,愤怒发不出,行为上就出现一个症状“拖延”。

正面管教的一个核心理念:孩子感觉好的时候,才能表现更好。当爸爸妈妈问孩子:“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有些爸妈是用责备和羞辱的腔调,而有些爸妈是用好奇和很感兴趣的语气。同样一句话既可以营造疏远和敌意的氛围,也可以营造出亲近和信任的气氛。孩子们感受到的爸妈行为背后的态度和目的,决定了孩子们会怎么做。孩子拖延行为产生,往往是因为对大人有愤怒的情绪,愤怒的情绪发不出来,就通过拖延行为来表达。

大人对孩子说话,很喜欢用命令式的“不”语言,正在观看视频课的爸爸妈妈也可以觉察一下自己平时与孩子的对话,是不是有很多“不”语言呢,比如“不要拖拉、不要磨蹭、不要跑、不要哭了、不要打妹妹、不要玩手机啦……”等。这些“不”语言,是让孩子们感觉不好的负面语言。今天我们学习正面管教的工具,用正面语言代替“不”语言。正面语言就是让孩子感觉好的语言,爸爸妈妈要用“和善而坚定”的正面语言代替负面语言。

一般常用6种正面语言句式:

第1种,爸爸妈妈要用清楚、具体的语言和行为要求代替“不”语言。孩子在课室乱跑,爸妈和善而坚定的对孩子说:请坐下来并保持安静。

第2种,有限的选择代替命令。如:“孩子,你是愿意摆桌子还是洗碗?你来决定。” 、“你是自己关电视,还是妈妈帮你关?你来决定。”等。给出选择之后,加上“你来决定”,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被赋予了权利,向孩子们强调一个事实,他们确实能自己选择。

第3种,肯定式否定代替不可以。如可以这样和孩子说:“可以啊,你一收拾好你的玩具,我们就去公园。”肯定式否定在孩子听来是和善而坚定的陈述,表明了在规定的条件下自己愿意去做什么。

第4种,用约定代替规定,邀请孩子共同参与达成约定,并和善而坚定地跟进执行。如:“你认为电视/IPAD看多久合适?”、“关于完成作业,你的计划是怎样的?”等等。

第5种,用手势和暗号代替唠叨。注意,要孩子准确理解才有效。

第6种,用邀请合作代替指责。如:“谁能帮妈妈一个忙?”孩子们受到的鼓励是把他们的力量用到贡献、合作和快乐相处上。

学习了常用的6种正面语言句式,爸爸妈妈在平时与孩子的互动中需要不断练习。我们用孩子的拖延”来举例:孩子答应吃完晚餐后7点半开始写作业。但已经7点半了,他拖着不去,仍然在看电视,爸爸妈妈需要怎么做?

爸爸妈妈对孩子和自己都能保持尊严和尊重的前提下,首先呢,学习达成约定的四个步骤:

1,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展开友好讨论,每个人都说说自己对孩子晚上几点开始写作业的感受和想法。

2,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选择一个大家都赞同的方法。

3,情景3中与孩子达成晚上7点半开始写作业的约定。

4,要理解孩子们可能在时间期限内无法完成约定的事情,爸爸妈妈按照约定跟进执行自己的那部分任务,让孩子们承担起自己那部分责任。

还有呢,爸爸妈妈需要学习有效跟进的的四个提示:

1,保持语言简单、明确:“7点半了,妈妈注意到你还没去写作业,请现在就去做吧。”

2,如果孩子提出异议,就要问:“我们的约定是什么?”

3,如果孩子仍然反对,可以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指指手表,会意地微笑,拥抱孩子一下,并再次指指手表。

4,当孩子做出让步去遵守约定时,有时候很明显带着恼怒,爸爸妈妈要平静地说: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

最后,我想邀请爸爸妈妈重新去看待孩子的拖延行为,拖延行为的背后可能是孩子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对自己要求高,做事认真,满足自己和爸爸妈妈的高期待。爸爸妈妈要记住:孩子感觉好的时候才能表现更好。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就能学会积极主动地做事情。

好,今天分享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下次分享的内容是——“怎么问,怎么答,孩子更愿意沟通”。孩子们只有感受到爸爸妈妈鼓励、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和爸爸妈妈的情感连接到位,爸爸妈妈的话才听得进去,才能进行有效沟通。

觉得有用,不妨点个关注,分享一下,你的一个爱心,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拖拉   孩子   和善   小雨   童年   愤怒   坚定   主动   确实   爸爸   事情   父母   语言   妈妈   感觉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