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马宝贝:约束的艺术,被框定的行为与分析

2019年第六届暑期学校教育戏剧师资培训期间,我们邀请了抓马宝贝创意总监/见学国际执行总监曹曦先生,为大家带来晚间讲座《约书的艺术:被框定的行为与分析》。

《约束的艺术:被框定的行为和分析》

抓马宝贝:约束的艺术,被框定的行为与分析

曹曦 / 晚间讲座嘉宾

抓马宝贝.教育体验中心创意总监

见学国际教育文化院执行总监

中国教育戏剧/剧场重要推动者

人们总是处于一个又一个框架之中,我们的行为总是被框架所约束。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看得见的世界里,同样也处于一个看不见的社会交互中。可我们很少会用“框架”去看待身边的事件,这是一个来自社会学的概念。

在戏剧教学中,每一个瞬间都与框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探索框架的意义,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自的戏剧教学实践。

什么是框架?

对我而言,框架是一个视角。每个人都在以某种特定的视角看待事件,不同视角所导致的结果是不同的。框架还是一个期待。我们总是处在对下一瞬间的某种预判之中。当我们框定某种行为或某个事件时,这也在暗示着我们是如何期待它的。

抓马宝贝:约束的艺术,被框定的行为与分析

框架的概念在社会学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我们对其存在两点共识:关于事物的呈现方式以及人们处理事物的选择。

任何事件都需要被呈现出来。我们每天的穿着、言语、行为,都在有意无意地呈现自己,也在框定他人。但当事件发生之后,客观地描述事件本身,代入个人的立场描述事件,以及从第三者的视角评论事件的发生,每一种描述都在影响他人看待事件的方式。框架既决定了事物的呈现,也决定了它会如何影响你。

戈夫曼在《框架分析》一书中认为,所有的人类交互都存在一个初步的框架,但在此之上仍有很多不同层级框架的叠加。针对猩猩打斗的事件,戈夫曼认为,打斗的模式并未被完全跟随,它被系统地改变了,在打斗的框架之上存在着另一个框架结构——游戏。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经常被7、8种框架同时叠加着。当人与人的框架出现冲突之时,就会产生框架之争。“框定”的行为就是一个叠加的框架进行转变的过程

框架 vs 定调

社会交互还存在一个定调的概念,这是人类社会中约定而成的习俗。在人类交互中,一旦被预判、被期待,就会有调子出现。在教师入戏环节中,当引导者戴上皇冠,他就“真的”成为了国王。这个戴上皇冠的行为,就是定调。

定调是一种既定的约定行为。当行为不具普遍性时,参与者与围观者的体验就会存在差异。他们一个在事件中,一个在事件之外,这样的距离就被称之为“框架距离”。

为了解释清楚这件事,戈夫曼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基本调子为例:

第一种为定调为假装。如孩子假装的游戏中,会自己产生一个调子,为游戏定调;白日梦的幻想,是一种内在的定调;通过定调,戏剧可以让观众在特定的时间与场合下,将舞台上的事都当做真的;玩笑也是如此,严肃讨论中的玩笑就是对框架的扭曲。

另外一种定调为竞争,在体育比赛中,游戏娱乐的框架会被竞争的框架所替代。此外,仪式也是一种定调。任何形式的仪式都是某种定调,都对调子具有某种转化的作用。重做也是定调的一种,比赛前的千万次练习本身就是在定调。最后一种定调是再生,即生成一个与现在不太的状况,重新定义事件本身。

抓马宝贝:约束的艺术,被框定的行为与分析

教育戏剧中的框架理论

上世纪70年代,英国教育戏剧家希斯考特就意识到,戈夫曼说提到的框架与戏剧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老师总是以不同的框架为主要教学方式,这形成了戏剧的习式。70年代后,希斯考特开始意识到,经常将孩子放置在事件的中心,作为当事人参与其中,很难获得对事件的反思。为了思考不总被感觉湮没,我们需要将戏剧中的孩子拉远,于是产生了一下几种定义框架的距离:

- 参与者——我处于事件中;

- 引导者——我告诉你当时发生了什么,因为我在那;

- 中介——我需要再现事件,于是我们能够理解它;

- 权威——我需要重构事件的意义;

- 记录者——我要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

- 媒体——我没在那,但我评论事件发生的原因;

- 研究者——我为事件提供了研究的视角;

- 批评家——我为事件提供批评/阐释;

- 艺术家——我将事件转换成其他形式。

这样的概念影响了教育戏剧近40年来的教学发展,也影响了今天大多数人的实践。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有人一定要按照以上的角色去规定孩子,这只是告诉了我们如何看待事件的距离。

如今,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以媒体与批评家为主导的文化中。很多时候,人们在不关注事实的前提下,心中就有了一个观点。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了解真正发生了什么。在我看来,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沉浸于事件的机会。只有沉浸其中,才会有切身感受,才会感觉到与我相关,才会为自己承担责任,才会为这个社会承担责任!

但挑战在于,我们如何寻找一种方式,让他们既在事件中,又不被情绪所控制地观看自身?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开放与包容——在课程计划下,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状态与需求,而不只拘泥于自己手中的教案。这十年,抓马一直在摸索、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戏剧中,我们与孩子一起带着感受去思考,也带着思考去感受

抓马宝贝:约束的艺术,被框定的行为与分析

▽2019年10月

《隐形的我》&《考试》

抓马.创造力课程小学段项目

再次开放授权!


抓马宝贝:约束的艺术,被框定的行为与分析

抓马宝贝:约束的艺术,被框定的行为与分析


抓马宝贝:约束的艺术,被框定的行为与分析

抓马宝贝:约束的艺术,被框定的行为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马宝   皇冠   引导者   批评家   创意   调子   视角   总监   戏剧   框架   概念   距离   事件   孩子   艺术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