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男人自述:儿时讨好父母,长大讨好老板,升职加薪却与我无关

导读: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好好学习,考好成绩……说到底,还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比自己过得更好!那么,“钱”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今天的故事或许会带你从不一样的视角看待孩子的未来发展。


文/37度暖爸


“土拨鼠”是大学期间,全班一致通过“赐予”范涛的花名。个子不高,圆圆的脸,待人和善,一笑起来就会露出略显突出的门牙……不得不说,这个花名还真是贴切。

聚餐点菜,总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口味;同学有事,总是跑前忙后,比自己的事儿都上心;见人不笑不说话,大家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开朗、热情、善良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爱笑的人,在2012年抑郁了。

35岁男人自述:儿时讨好父母,长大讨好老板,升职加薪却与我无关

多年后再次相见,往事如烟……老同学见面,少不了推杯换盏,酒精作用下,让这个曾经睡在我下铺的兄弟,又回到了和我无话不说的年代。

“你知道不?我那阵子,总想站到马路中间,想着车开过来,我飞出去,然后一切都平静了。不光是想了,还真恍恍惚惚的跑到路上一次,我媳妇儿看我这样很是害怕啊!”说到这儿,自己也不免尴尬地笑笑,又露出了比例不协调的门牙。

35岁男人自述:儿时讨好父母,长大讨好老板,升职加薪却与我无关

“经过那么多,我发现我前30多年都是在为别人活着!”我看到他眼睛在闪光,不知道是为过去而伤感,还是因为光线的反射,我没敢打断。

小时候讨好爸妈,长大讨好老板,我感觉我根本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工作不少干,升职加薪却与我无关!前一阵子,我一咬牙,换了个工作,面试的时候,跟老板大大方方地谈工资,那一刻我才感觉自己像个人!我感觉我像重生了一样!这种事儿在之前,我是不敢做的。”

35岁男人自述:儿时讨好父母,长大讨好老板,升职加薪却与我无关

范涛工作的前些年,并不顺利,升职加薪和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还常常成为同事、老板的嘲讽对象,真是“好人没好报”?

35岁男人自述:儿时讨好父母,长大讨好老板,升职加薪却与我无关

究其原因,还是他太善良了,没有边界的善良与讨好,不带有一点棱角的妥协与忍让,缺少带有锋芒的进攻与争抢,会给别人造成一种错觉:你就是个软柿子。而范涛,不会表达或者说不敢表达,内心的纠结,导致自己抑郁。还有一点,他没有说明,但被我几个问题印证了的就是父母对他的影响。

35岁男人自述:儿时讨好父母,长大讨好老板,升职加薪却与我无关

关于范涛的事情,我想和你说说我的观点:

第一,讨好的姿态,多数是缺乏关心、关爱、关注,想用讨好的姿态获取他人的注意。其行为背后的语言是:你看,我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你看到了吗?如果看到了,你应该对我好一点。

讨好背后的逻辑是价值交换,他们笃信:只有我足够好,才能获取他人的关爱和帮助,爱与帮助一定是有条件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定是存在价值交换。当自己的付出,没有获得对方的回应,自己就会感觉到不舒服了。

35岁男人自述:儿时讨好父母,长大讨好老板,升职加薪却与我无关

第二,讨好的人,常常是很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和他人的感受,而完全忽略自己的情感感受。心中虽然有不满、怨愤,因为道德的约束和对于关系(任何一种关系)的重视,常常令他们不敢表达,事后又会为自己错过的表达机会感到后悔。由向外的攻击性,转向攻击自己,自责、愧疚常常陪伴身旁。

35岁男人自述:儿时讨好父母,长大讨好老板,升职加薪却与我无关

第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同样适应这个社会,没有竞争也就没有进步和发展。不敢竞争的人,也同样难以获得更好的生存资源(泛指,并非单指物质,也可以是隐形资源,如:领导的重视等),与钱的链接自然会变弱。

而当范涛通过咨询师的疏解,意识到了这一切之后,开始发生了变化:辞掉了工作十几年的单位,换了一份工作,大大方方的谈工资。在三线城市,某小公司一把手,底薪8k+各种提成,五险一金,虽说比之前忙碌了许多,但是整个人的状态都变得向上了起来。

35岁男人自述:儿时讨好父母,长大讨好老板,升职加薪却与我无关

那么,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如何看待自己),是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构建出来的,父母反馈给孩子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决定了孩子如何认识自己。简单来说,爸妈嘴里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

举个例子:如果父母常常关注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用指责、嘲讽的语气反馈给孩子,孩子感受到的是否定,那么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从而构建出消极的自我概念。

35岁男人自述:儿时讨好父母,长大讨好老板,升职加薪却与我无关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父母提供的物质资源(必要的生存资料:吃饱、穿暖),也需要提供精神资源。如果父母对孩子采用了有条件关注的教养策略,孩子会认为自己获得关爱是需要条件的。

举个例子:考试成绩好,就能获得父母的关心、关爱、和颜悦色,反之则会得到指责、愤怒,甚至打骂。

孩子为了保证自己能获取到足够的优质资源,会以一种讨好的姿态面对父母。久而久之,变成自动化的状态,也就形成了范涛这样的状态。在各种关系中,害怕因为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遭受他人的反对,导致关系破裂,所以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在无意识状态中一味的迎合,过于在意他人与环境,而忽略自己。也正是在这样的迎合之中,丢掉了许多和钱建立链接的机会。

结语:我们期望孩子能考好成绩,读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未来找个好工作……说到底,是希望孩子能够生活得轻松一些,舒服一些。除了要考虑孩子在学业上的发展,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发展:赚不到钱不一定是能力不够,也可能是“心穷”切断了孩子与钱的链接!


@37度暖爸 心理所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在职研,每天分享心理向育儿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关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满,孩子更乖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升职   父母   老板   花名   大大方方   门牙   自述   儿时   姿态   善良   状态   感觉   价值   关系   孩子   男人   工作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