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父母,是什么样子?

俗话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原生家庭是塑造人最早的温床,父母以什么面貌出现在孩子面前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方向,请远离下面几种类型的父母!

不做控制型父母

中国传统家庭中最典型、最常见的就是板着面孔说话的爸爸和躲在奶奶背后遥控孩子的妈妈。他们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命令孩子牢记对错。只要孩子听话照做就是好孩子,选择父母认为是对的决定,就被认为是孝顺,即使孩子心里不情愿,迫于压力也会无奈服从。这样的孩子活在父母的控制之下,长久后孩子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特别没有主见,是人群中的小透明,任人宰割;另一个极端是完全失控,成为人群故意不守规则的人。

不做善变型父母

他们的育儿观完全来自道听途说,今天看到一对严厉的父母教出了规规矩矩的孩子,回家就开始对孩子严厉;明天看见一位计划缜密的妈妈,孩子 6

岁已经在暑假安排去参观哈佛,便立即给孩子报名补习班。家庭中没有长期形成的规则,总是临时改变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最常听到的话是:“那个不算,从今天开始~”善变型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活得很累,自尊也很低,因为他揣摩不出妈妈爸爸下一刻又要说什么。

不做放养型父母

他们属于不自信,责任感缺失的父母。不想多管孩子的事,因为他们自己还是孩子,从来没有长大过。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把孩子全托给长辈或看管阿姨,长大了直接交给学校或补习班,他们认为反正孩子的事别人管一定比自己管更好。孩子往往亲情淡漠,各种习惯不好,性格要么外露叛逆,要么内向孤僻。

不做设计型父母

他们自认为自己有良好的洞见力和运筹帷幄的自信,从宝宝出生就设计好了“塑造工程”,此后的日日夜夜便按照这张工程图纸来亦步亦趋地实现孩子的成长旅程,而图纸上的地标基本上都是名校所在地。这样的孩子一般都被灌输到“拥有”非常明确的求学目标,然而很有可能小小年纪就已丢失孩子该有的率性和主动选择的能力与愿望,一旦不如人意父母就会指责埋怨,成年后总有不配得感!

不做比较型父母

孩子就如父母的附属品,是自己的面子,父母的幸福感来自于比过别人。给孩子经常灌输的是要不惜一切代价赢得某某某。孩子赢了父母对孩子就百依百顺,孩子输了父母就会给孩子施加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信念系统被扭曲,难以生长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长大后的价值观也比较让人担心。

成为有格局的父母

做格局大的父母我们要相信父母对孩子信任度的大小,决定了孩子的能力大小,相信孩子内在的力量。相信孩子的同时努力让自己成长,试问我们自己:我们做过什么来帮助他人、改善世界?我们有对知识的好奇心并不断学习吗?我们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吗?我们能够承认错误、接受改变吗?我们面对困难时做出过各种努力吗?

格局大的父母见多识广,提早从“养”宝宝的阶段脱身,进入“教”孩子自我学习的阶段。明白教育是要看孩子个性的,按孩子的实际状况来为孩子挑选“教”的内容和方式,参与育和教的全过程。看重良好的亲子关系,会想办法在良好的互动中把父母的影响作用到孩子的选择中去。这样养育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自信、阳光的形象,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他们了解家中的行事规则,明白与父母的良好沟通才是“护航”自己选择的最有效途径。#亲子教育-言传身教##很多奥运冠军都是出身寒门#

父母的格局 ¥39.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父母   补习班   善变   严厉   格局   自信   爸爸   大小   规则   阶段   压力   理想   能力   妈妈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