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自私”?分享的本质应该在于自愿和愉快

孩子太“自私”?分享的本质应该在于自愿和愉快

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发现:一岁多的宝宝们“变身”速度实在太快了,个个都越来越有性格。就算以前很温柔的宝宝,现在也是稍有不顺就大喊大叫。


“我家的现在特别霸道,自己的玩具不让别人碰,去别人家玩,别人的玩具也要抢。在他心里,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


是不是很有同感?为什么孩子突然变了呢?


孩子为何不爱分享


1-2岁孩子正处于物权意识的形成阶段。


幼儿早期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还不能理解有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


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不停使用“我”来宣誓独立性,使用“我的”来宣称物体归属。


孩子太“自私”?分享的本质应该在于自愿和愉快


你会发现,有些玩具即使放在那里很久不玩,或者至少当前并不需要,但是只要是别的小朋友一拿起来,他必定会要去拿回来护住。


很多家长不能理解:“那个东西你又不玩,让给别人玩一下怎么不行了?你怎么这么自私?不懂得分享?”


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的认识活动是复杂的。


比如一个小朋友把玩具车分享给小伙伴玩,这个时候这个小朋友的脑袋里就有几个不同的思维层面:


“这是我的车子,但是现在我不能玩,要给另一个小朋友玩”

“这个小朋友待会儿应该把车子还给我”

“还有多久他才还给我呢?”……


在这么多的层面中,很多幼儿还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就是物权意识形成的层面,只能区分“这个是我的”和“那个是别人的”


我们在孩子物权意识形成的时候通常会要求孩子“不要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同意”,但是如果物权意识正在形成阶段(通常是1-2岁之间),你又在孩子还不能理解分享、交换、以及时间概念的时候,要求孩子把自己手里的东西交到别人手上,这本身就是非常容易让孩子混淆困惑的行为。


孩子太“自私”?分享的本质应该在于自愿和愉快


孩子小时候“自私”,长大后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自私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


先独占,再分享,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而言,自私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3、4岁是孩子最自私的年龄,普遍显现出“利己”倾向,孩子通常要到7、8岁之后才真正懂得分享。


这是由于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因此想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这个阶段孩子表现出来的“自私”,并非大人世界里充满贬义的概念,而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点。


“物权意识”的建立,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十分重要。


他会逐渐懂得什么是“我的”、“你的”、“他的”,在待人接物上更加明确自己与他人的边界,既能维护自己的权益,也会尊重别人的界限。


只有当孩子真正拥有过一些属于他的,可以让他做主的东西,“物权”能够得到父母的充分尊重,才会建立起安全感,这是他日后学会主动分享的基础。


孩子太“自私”?分享的本质应该在于自愿和愉快


首先你要知道孩子其实还不能理解大人所说的“玩一会儿就还给我”是什么概念,也不明白“一会儿”是多久。


他们通常理解的是直观所看到的结果,即“我的玩具现在要给别人玩”


很多父母没有考虑到孩子在物权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认为孩子过度强调“这是我的”,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就是自私、小气,常常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而强迫孩子分享。


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分享的本质在于自愿和愉快。


家长强迫孩子分享,他感受不到分享的快乐,而是被剥夺的不快,被强迫地牺牲自我需求,孩子会对“分享”这一行为产生误解。


如何更好的帮助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要接纳和理解孩子的行为以及背后的情绪。关于分享这件事,我们能做的事其实非常多。


【物权感的培养】


孩子的物权意识是他与生俱来的宝贵礼物,被好好尊重物权的孩子,便能好好尊重其它人的物权和界限,孩子更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孩子的东西只有孩子有决定权,孩子的东西如果别人想要的话必须经过孩子同意,纵使家长都没权利强迫孩子将东西借人或者送人。


孩子太“自私”?分享的本质应该在于自愿和愉快


同理,别人的东西,自己家的孩子要玩也是要经过别人家孩子的同意,也要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拒绝。


【允许孩子“自私”】


有位亲子作家在书中所表达过一个观点:


“总是被家长要求分享的孩子,反而会对很多东西都有强烈的占有欲,因为他们没有享受过占有的权利,所以要努力地弥补自己。分享应该是一种权利,让孩子自己做主。”


因此,在孩子2岁—6岁阶段,父母允许孩子自私,比教会孩子分享更加重要。


尊重他自由使用自己物品的权利,不要仅仅因为面子或怕尴尬而随意处置孩子的东西,忽略他的感受。


在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喜欢的物品时,勇敢一点告诉别人:“不好意思,他不同意。”给孩子最大的尊重。


孩子太“自私”?分享的本质应该在于自愿和愉快


【建立玩的规则】


一句话,谁的东西谁就有支配权。公共场合的东西,应当遵循“先到先得,后来者等待”的原则。


大人为了自己的社交需求,朋友间的“客气”,越权处置孩子的东西,不懂事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哦。


从心理学上来说,父母不经意的行为侵犯了孩子的物权,如果孩子因此表现出失落、伤心和愤怒,是很正常的。


而且长期这么做,会让孩子失去界限意识。被模糊了物权的孩子,很可能也无法尊重他人的物权。


孩子太“自私”?分享的本质应该在于自愿和愉快


强制性地让孩子把自己的东西跟别人分享,会让孩子造成巨大的恐惧感和危机感,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的东西被强制性的分给了别人,那么我也可以强制性的得到别人的东西。


如果遇到了化解不了的矛盾,甚至是战争升级,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正面强化行为】


孩子做出类似分享的行为时,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当看到孩子愿意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给大人吃,或者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等分享行为时,及时表扬他:


“你懂得分享,做得真棒,妈妈为你骄傲!”


当他们能够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好处和快乐,就会逐渐愿意主动分享,这时家长的引导和鼓励才会更有效。


而在此之前,大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迫于面子要求孩子分享,他们不仅感受不到快乐,更被破坏了物权意识和界限感。


理解爸爸妈妈们希望孩子“爱分享”“懂社交”的初心,但是在孩子物权意识的萌芽阶段,还不理解“分享”背后意义的时候,倒是建议大家做个“厚脸皮”的家长呢!


不要为了表现出面子上的大方,逼迫孩子分享,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毕竟,咱们做家长的,为了孩子的安全感、界限感和健康成长,脸皮厚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自私   孩子   强制性   界限   社交   层面   小朋友   本质   愉快   大人   权利   意识   家长   父母   阶段   玩具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