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孩子打好这三剂“预防针”,上了名牌大学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毕业季刚走,开学季马上来临,家有准大学生的你们,做好彻底放手的准备了吗?

养育了十八年的孩子,即将展开翅膀,飞出父母的怀抱,在遥远的天空展翅翱翔,你放心让他们飞走吗?

真心建议给孩子打好这三剂“预防针”,才可以放手让他们飞。

不给孩子打好这三剂“预防针”,上了名牌大学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同孩子一起讨论并确定好大学的目标

有人用鲁迅先生的四部著作来代表大学的四年,大一《呐喊》,大二《彷徨》,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四年稀里糊涂就过去了。有些大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目标指导行动。 具体可行的目标就是灯塔,给孩子在大学期间指明了方向,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在大学四年结束的时候,学有所成,不负韶华。

大学生“空心病”现象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2016年,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博士第一次提出“空心病”的概念,是因为他在对北京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

在北京大学大一年级的新生中,有30.4%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

“空心病”其实就是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主要症状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得“空心病”的学生基本都是学霸。

准大学生们刚刚熬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厮杀,突然松懈了下来,心里畅快无比,觉得终于可以好好享受大学的轻松惬意了。

进入大学一段时间后,兴奋快乐的情绪不久就会过去,随后心里会变得空落落的。自己为之奋斗了十几年的目标实现了,那接下来的人生中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呢?

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他们就会随大流,玩游戏,谈恋爱,睡懒觉,好一点的就是去盲目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或者做些散发传单之类的无意义的兼职。

你若不信,去大学附近的网吧看看就知道了,看到那些通宵打游戏的天之骄子们,作为家长,能不感到痛心吗?

不给孩子打好这三剂“预防针”,上了名牌大学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大学生网吧打游戏三天三夜致中风入院

晚上通宵玩游戏,白天上课状态就是下面这样的。怪不得大家都说“大学毕业即失业”呢,你不失业谁失业?

不给孩子打好这三剂“预防针”,上了名牌大学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大学生上课状态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过:“一个人如果能看到人生的全景和界限,他便能够产生一种超脱的心情。” “活着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是我们的行动赋予了意义。”

每个人的人生意义是不同的,每个人要找到自己独特而具体的人生意义。

人生目标可以给孩子带来具体的人生意义。它会一直引导着我们克服当下的苦难和困惑。

所以说在孩子即将进入大学之际,跟孩子讨论确定这大学四年的目标是必须的。根据孩子自己的意愿,大学四年后或考研或就业或留学深造,家长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适当给出建议,但是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心里是认同的。只有他们自己认同的目标,他们才会自觉自愿地去努力实现。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意义或者人生使命,并保持积极的心态而又顺其自然地去努力奋斗,谱写出有价值的精彩人生。

不给孩子打好这三剂“预防针”,上了名牌大学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告诉孩子要有终身成长的心态

我们的孩子不仅要赢在高考,更要赢在未来。

20年前我刚上大学那会儿,连移动电话都还没普及。那个时候有几个普通人会想到20年后的今天,社会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别说20年前,就是十年前,如果我们可以预料到今天的房价,那我们早都买房投资了,现在都成千万富翁了。[呲牙]

可见,身为普通人的我们,谁都预料不到未来社会是什么样,未来什么样的职业最香。那么我们只能告诉孩子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未来多变的世界。

这一点不仅是送给孩子,也是送给我们家长自己的。我们家长想要跟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就要与时俱进。现在的孩子都是数字星球的原住民,他们从小了解信息的来源太广泛了。如果我们父母没有成长型思维的话,想要跟孩子保持亲密沟通是不现实的,这时所谓的代沟就该出现了。

不给孩子打好这三剂“预防针”,上了名牌大学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教会孩子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里面谈恋爱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了,所以跟孩子讨论一下正确的恋爱观,也十分有必要。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跟孩子讨论这个问题:

在大学轻松浪漫的氛围里,面对成双入对的同学们,每个人都忍不住也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谈恋爱没有问题,但是得遇到合适的,是因爱而谈,切忌随大流,否则伤人伤己,得不偿失。

俄国思想家、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如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仅在于我们个人的幸福,而我们的幸福仅仅在于一个爱情,那么生活就会变成一片破碎的心灵和阴暗的荒原,在人生的交响乐曲中,事业才是永恒的主旋律。”

敢于追爱,也可以接受被拒绝,更要有勇气接受分手。尤其是女孩子,如果遇到不喜欢的人的求爱,一定要礼貌而坚定地拒绝,千万不要拖泥带水,纠缠不清。大学生因爱生恨的例子,网上一搜一大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自身安全最重要。

不给孩子打好这三剂“预防针”,上了名牌大学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儿行千里母担忧”,面对即将远行的儿女,父母有千言万语的叮咛,万语千言的担忧。所以有的家长竟然会选择在大学附近租房陪读,我个人是坚决反对这么做的。孩子到了可以独立生活的年纪,我们家长该放手时若不放手,对孩子有害无益。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孩子已经长大,再怎么不舍,也不能阻挡他们展翅高飞。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后, 就可以放心地让他们飞走了。

最后,龙应台的《目送》中的经典语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给孩子打好这三剂“预防针”,上了名牌大学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笑笑嘻嘻的麻麻,请关注我,育儿路上,我们不再孤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预防针   孩子   北京大学   随大流   心病   哲学家   出息   家长   意义   父母   目标   恋爱   未来   大学生   人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