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奥数”再难,也只是数学殿堂的片瓦而已,兴趣才是进入大门的钥匙。

在2019年2月25日举行的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RMM)上,中国队无一人获得金牌,最好成绩是获得银牌的第15名,总成绩排名第6。回顾近年来的国际奥数竞赛(IMO),中国队也已经连续4年没有拿到冠军了。看到这则新闻,似乎已经离我们这辈人很遥远的“奥数”记忆又一幕幕地回来,让人不得不感叹时光荏苒,被“奥数”蹂躏过的我们也到了考虑要不要给孩子上“奥数”的年纪了。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❶傲人的历史成绩

1959年,第一届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在罗马尼亚举行,旨在选拔优秀的数学人才加以特殊培养,当时这项赛事只有7个国家参与,之后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该赛事也逐步成为了一个大型国际性赛事。

1985年,中国第一次选派了两名学生参加此赛事,获得了第32名,但之后,在中国参赛的33届比赛中,成绩基本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拿到了151枚金牌,35枚银牌和6枚铜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霸主。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❷疯狂的奥数热

1986年,第一次为国际奥数比赛准备的奥数“冬令营”只有81个学生参加,可谓是非常冷门了,随后,《义务教育法》提出新规——“‘小升初’取消统考,学生就近入学”,老师和学生家长都坐不住了,质疑声中,教育行政部门做出了让步,允许学校办英语、数学等实验班,允许学校招收文体、科技等特长生。为了争夺优质的教育资源,家长拼命让孩子学“奥数”,老师拼命教“奥数”,市场一片火热,“奥数”成了培训机构的摇钱树,也成了大部分八零后九零后的重负。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1990年,中国承办国际奥数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媒体的大肆报道下,“奥数热”陡然升温,越来越多的学生被迫走上”刷奥”之路,长期在各类杯赛和刷题中奔走,全民“奥数”时代悄然来临。

❸中国队为什么赢

多年制霸国际奥数竞赛,让我们有种我们本来就应该赢的错觉,其实并不尽然。我国是绝对的人口大国,在选拔人才的空间上是具备天然优势的,此外,因为“奥数”大热,苗子很多,所谓“群众基础”很扎实,以训练解题技巧为核心的中国式“奥数”培训,让很多孩子在“奥数”赛场所向披靡。不可否认,我们民族在做数学题这方面也有先天优势,从美国夺冠的华裔选手众多也可见一斑。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另外,我国的选拔机制一般会从约20万的参赛选手中选拔120名进入冬令营,再选出二三十名进入国家集训队,集训长达四五个月之后再选出6名参赛选手。而相比之下,美国的集训时间通常只有三周半。

我们一直以为我们领先很多,其实不然,尽管中国多次获得总分第一,但和第二名的成绩差距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微弱差距,所以输赢也有一些运气成分。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❶“奥数”被禁

“奥数”的狂热显然已经到了不健康的程度,选拔机制扰乱了义务教育的公平,给老师们增加了外快渠道,给学生们增加了不必要的学业压力,“禁奥”势在必行。

1979年,国内的“奥数”比赛和政府脱离关系,成为民间赛事,由各省市数学会承办;1994年,教委发出通知,除了国际“奥数”集训队,社会上的其他奥校一律停办;2005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公办初中、小学禁办奥数班,随后逐步取消了奥数加分,并在2010年正式取消维持了30年的“奥数保送资格”。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奥数”屡禁不止,但经过多年努力,也逐步显现出成效,“奥数热”已经在退潮。很多人开始把中国“奥数”的衰落归咎到“禁奥”的头上,其实国家从来没有禁止“奥数”,而是禁止“奥数”与升学挂钩。失去了利益驱动,拼“奥数”的人是少了,但这才是真正热爱“奥数”、适合“奥数”的孩子的春天。

❷被高估的奥数

曾连任两届国际奥数主席的雅科夫列夫曾经说过“现在参赛的学生,10年后将成为世界上握着知识、智慧金钥匙的劳动者,未来属于他们。”事实上,2000年后的14位“菲尔兹奖”(相当于数学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中有至少8位有过国际奥数获奖经历,但是拿下了最多国际奥数冠军的中国,至今没有一个人获此殊荣。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获得菲尔茨奖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毫不客气地炮轰:

做奥数竞赛绝对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数学其实是在做研究,而奥数却只是在做题。奥数金奖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而不是研究的能力。研究的根本是自己找问题,而奥数训练的不是这个。只知道去做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有些地方将学生聚在一起。进行专门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获了奖又怎么样,……(我)教过好几个得过奥数金奖的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的学问太狭窄,对考试有能力,对思想没能力,最后连毕业都困难。“

曾经,“奥数”成绩一度成为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尺,但是,就像竞技体育一样,奥数并不适合每个孩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通常只有3%~5%的人具备奥数优势,让所有孩子都参加奥数是违背教育学基本规律的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真正的数学教育重点是培养孩子的思维方法,而非背牢解题方法,但我国的“奥数热”催生的却是为了追求成绩,让孩子提前学习,疯狂刷题的培训机构。我们取得的“奥数”战绩只能表明我们的中学生数学竞赛的普及程度和训练水平,根本无法体现一个国家的数学实力。真正推动数学发展的是那些基于钻研的浓厚兴趣,向高等数学攀登的“数痴”,而不是在“奥数题”里刷出来的冠军。所以我们即便赢了“奥数”,却还是输了“数学”。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不少家长们对奥数还是有些纠结,到底要不要给孩子学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❶回归平常心态

奥林匹克竞赛应该是属于少数人的,应该属于那些真正热爱它并能够享受它的人。取得好成绩为国争光固然是好,但是更重要的享受比赛,为自己争光。就像奥林匹克体育竞赛,以前我们唯金牌论,把运动员逼得苦不堪言,超负荷的训练、一身的病痛和沉重的为国争光的压力让他们根本谈不上享受比赛,当我们能够更平静地面对输赢,把注意力放到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或者全民的基础数学水平上来,我们不再去过分纠结金牌,那我们的体育或者数学发展才能更加健康。民族自信不是金牌堆砌起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地通过发展惠及更多的大众,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姿态。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关于“禁赛”的解读当然也不能一刀切,禁止和升学挂钩是回归奥赛的本质,并不是说要因噎废食,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培养,数学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我们期待更多元的评价体系和不同专业的不同招生标准,让孩子发展个体的特长,才是群体的进步。我们也期待家长回归理性,控制盲目的教育消费,更关注于孩子的个性化需要,发挥出孩子真正的天赋。

❷被低估的数学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可以说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未来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背后的算法根基也是数学,无论过去未来,数学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大部分家长对数学的认知还停留在课本上的数学题,其实数学的应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惠及每个人的数学思维更是数学的核心,就像语文的行文逻辑、概括总结其本质都是数学思维。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奥数”是选修,但数学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这不关乎文理也不关乎成绩,而是这种思维养成,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❸以兴趣为导向

我们承认很多孩子都不乏解数学题的智慧,通过训练他们的确能取得优异的“奥数”成绩,但是这个成绩并不能带他走得更远,而他们的存在却把真正的“数痴”淹没了,“奥数”便不能起到选拔数学人才的目的。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2009年,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在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15个城市中做了一次公众调查,发现78%的小学生参加过奥数培训,而其中84%的孩子表示不喜欢。“奥数”的学习确实很枯燥,很多人都是刷题刷到恶心,但是这相比于数学研究而言只是一场“短跑”,数学研究则需要更为惊人的意志力和决心,所面临的问题是全新的,没有题型模仿,没有参考答案,没有强大的兴趣支持,根本完成不了这场“马拉松”。

如果孩子喜欢数学,喜欢“奥数”,愿意参加“奥数”,当然要支持他,无论社会导向是褒是贬,尊重孩子的兴趣,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人生动能,如果孩子确实不喜欢,这种逼迫下的损失绝对大于孩子在“奥数”上取得的成绩。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旺妞

数学思维的养成不是源于数学课堂的教育,更重要是源于生活的启蒙,它是一门很美的学科,不要让家长的挤压、逼迫,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排斥情绪,剥夺了他们走进数学大门的兴趣。

中国奥数队惨败:奥数≠数学,竞技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中国   罗马尼亚   奥林匹克   中国队   集训队   数学   赛事   金牌   思维   家长   兴趣   成绩   孩子   竞技   学生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