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一直坚信的很可能是假的,你的记忆骗了你


心理学:你一直坚信的很可能是假的,你的记忆骗了你

人类的记忆能有多不靠谱呢?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记忆。

试着回想一下,上个周六,你的晚餐吃了什么?青菜?肉类?大多数人都不能立刻想起来,有人想了一阵才能想起来,但是有的人想多久都想不出来,直到某天他突然被一个相似的场景刺激了一下,突然就想到了答案。由此可见,我们的记忆是不靠谱的。它会不断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受我们内心的情绪的影响,记忆会变得更加有利于我们。

心理学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即“证人的记忆”。所谓证人,就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心理学:你一直坚信的很可能是假的,你的记忆骗了你


电影《误杀》中,男主角就是利用了“证人的记忆”这一效应,设计了目击者的记忆,让5个人同时为他提供了不在场证明,这些人都确信杀人案发生时主人公就在自己的视线中,

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证人的记忆”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他们让被试者观看一个简短的录象,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被试者回答一些有关录像里内容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内容是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


心理学:你一直坚信的很可能是假的,你的记忆骗了你


最后,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在进行记忆重组,所以不要通过别人的嘴去了解别人,也不要凭自己的感觉就去否定一个人,多方面的考量,或许我们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心高   被试者   再认   记忆   精确性   证词   自知之明   证人   测验   心理学   效应   信心   东西   发现   知识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