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余生,静而不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即逝!人这一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恍惚之间,已过半生。生命,只有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争,是人生至境。活得越糊涂的人,越需要用争执不休、较劲不止,来掩盖无能的底色,相反,心灵通透的人,与世无争,却能活出内在的丰富。听到过最霸气的话,是杨绛先生说的:“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位活了105岁的老人,静而不争,顺其自然。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模样,认真的年轻,优雅的老去。现实生活中有时生活会让人感到心力交瘁,其实原因不在生活本身,而在于自己的心。

往后余生,静而不争

看到这样一段话写的挺好的:“和名利争,欲望就会膨胀;和命争,平添负累;和亲人争,势必疏远,得不偿失;和爱人争,只能让生活多了琐碎,少了宁静;和朋友争,只能让感情越来越淡,渐渐疏离。”人这短短的一生,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去争的呢?争完以后才会发现得不偿失!与其让自己后悔,让自己得不偿失,不如静下心来,做自己,做自己想做和喜欢的事情,做一个平和安静与世无争的自己。人生就这一次,也是很短暂的,所以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自己爱的和关心的人身上,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往后余生,静而不争

林语堂曾说过说,“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生活就是这样,如果太较真,太在乎输赢,只会让自己变的沉重苦闷,也会让生活失去很多乐趣,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争赢了理,输了心情和感情!我第一次懂这个道理是和我先生的相处生活中,我先生跟我说的。其实我和我先生的生活是平淡的,是财米油盐酱醋茶,是一地鸡毛,尤其女儿刚出生那两年,他的工作不是很顺利,我又因为照顾两个孩子,而辞去了工作。那段时间经济压力很大,再加上生完女儿后,可能有产后抑郁,总是看什么都不顺眼,争争吵吵无数次。有一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就跟平常聊天一样,先生无意的一句话就让我很生气,(具体说的什么已经记不太清楚了),我就跟他大声理论起来,他也不示弱,也开始理论起来,最后被王先生说的我哑口无言,心中有万般委屈,,完全不顾孩子,因为我们的声音太大了,把孩子吓的哇哇哭,我更气不打一出来,对孩子嚷嚷,我先生见状,一把把孩子抱过去,搂着一个,抱着一个。而我当时眼泪不争气的留下来,哭的很伤心!先生安抚好孩子,然后收拾碗筷,而我坐沙发上一直在翻旧账,一边说一边哭,先生他一生不坑的干家务。最后我没话说了,也累了,就坐那儿发呆。然后先生忙完以后,走到我的跟前,问我说哭好了没?说完了吗?我不愿搭理他,他又自顾自,说:“以后还是不要吵架吧,尤其夫妻间,经常吵的话,感情都没了。”他又说“哪有什么输赢,等争赢了,感情却没有了。”他说他以后不会再跟我争的,会尽量让着我,说着就把我搂进怀里。

往后余生,静而不争

我想到那两年真的是争吵不断,从那次以后才好一点,先生不那么较真,我自然也不会再去非要争个输赢了,最近这两年,我们虽然经济条件依然不是很好,但我们过的很开心,争吵也少了很多,孩子在有爱,有温暖的环境下成长,自然也不会差了。其实很多家庭都存在和我类似的问题,就是两个要强的人在生活中非要争个输赢,最后如果不醒悟的话,最终会走向各奔东西的。这就是典型的争赢了理,输了心情和感情。其实夫妻间相处,没必要事事较真,事事非要争个输赢。不需要绝对的理性,夫妻之间不要讲道理,也不要争输赢,家是讲感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家人之间不争对错,否则争来了对错,失去了和睦。

往后余生,静而不争

寒山和舍得有一段经典问答:寒山问,“有人羞我,辱我,骂我,悔我,欺我,骗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舍得答,“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就短短的这些个字,里面包含了人生大智慧。以前看这段话,觉得拾得大师的话太过于软弱,现在人到中年了,越能感受到这段话的大智慧。内心的安宁,是需要岁月的磨砺和沉淀的。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也越来越成熟,平添了几分从容、淡然;生活的艰辛与磨砺,使我们不得不学会从容、学会释怀,从而使内心变得更加安宁,其实真正的富有,就是你内心的安宁,静而不争,也是一种达观的处事智慧。

往后余生,静而不争

人生路漫漫,愿我们每个人都懂的唯有内心安宁,才能静度此生,也愿我们都能做到余生,静而不争,从活得安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寒山   较真   与世无争   得不偿失   输赢   余生   对错   事事   安宁   从容   夫妻间   家人   内心   感情   孩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