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让人抓狂要管?如此成长契机,还是要沉心静气好好经营

养孩子,最惧怕和头疼的就是“叛逆期”,而这一代的孩子,似乎叛逆的更重了。

柴米不进油盐不思,说什么都顶嘴,干什么都不对,想什么都不知。遇到点问题,解决不好不是自己被怼气成内伤、就是孩子自残身心受创。

一个个扎心案例,让不少父母对“叛逆期”闻风丧胆、战战兢兢。

为何不管多么乖巧的孩子,会突然就裹挟着胡闹、暴躁、对抗、厌学、贪玩,不再听话呢?到底有没有办法能够破解呢?

孩子叛逆让人抓狂要管?如此成长契机,还是要沉心静气好好经营

叛逆期,迷之恐惧

叛逆期早知道:孩子必经的3个阶段

叛逆,指反叛的思想、行为等有悖于正常的规律,或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3个叛逆期,即是T2(可怕的两岁)的幼儿期叛逆、“七岁八岁狗都嫌、九岁还有大半年”的儿童期叛逆,以及让父母如坐针毡、闻风丧胆的青春期叛逆。

【第一个“叛逆期”:2-3岁幼儿期叛逆】

孩子初步建立自我意识,处于皮亚杰所说的道德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

这时候的孩子,眼里只有“我”的存在,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甚至是想到的,都是“我的”,他们不懂得“我”以外人的思想、表现与“我”有什么关联,所以当外界与“我”不一致时,对于情绪识别和表达能力不足的他们,就会表现出苦恼、打滚、大喊“不”等叛逆行为,传递“宝宝不高兴”的感受。

孩子叛逆让人抓狂要管?如此成长契机,还是要沉心静气好好经营

爱说“不”的幼儿叛逆期

【第二个“叛逆期”:7-9岁儿童期叛逆】

这个阶段的孩子,随着小学的逐渐适应,突然长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亲力亲为、引人注意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事。这些“独立”的火苗带来的内在力量的提升,让他们再次关注“我”的存在——追求平起平坐的尊重。

所以,对父母的安排和指挥,他们会进行底线试探式的“反抗”。加上这个阶段的身体技能和大脑均处在发育的活跃阶段,孩子体能饱满、好奇心重和探索欲强,所以会显得淘气,甚至是顽劣难以管教,以至于狗都嫌弃。

孩子叛逆让人抓狂要管?如此成长契机,还是要沉心静气好好经营

不愿“听”的儿童叛逆期

【第三个“叛逆期”:12-18岁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是人从孩子迈向成人的过度,从人类生存的本能来说,孩子渴望脱离依附、独立生活的强烈自我表现欲,是他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正常反应。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再像小时候一样粘人,而是喜欢追求“求异思维”。无论对方对错都喜欢通过标新立异引起别人注意。加上受激素变化的影响,他们更容易冲动。

所以,经常会和父母发生对抗或冲突。对他们来说,叛逆是“长大了”的感觉。

孩子叛逆让人抓狂要管?如此成长契机,还是要沉心静气好好经营

总反抗的青春叛逆期

了解了叛逆期的特征,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都会通过”叛逆“这种激烈、引人关注的形式,发出“我要”的信号。

为什么叛逆期的孩子很难养?

按说叛逆期的孩子主动发出"我要"信号,父母更好识别,但为何叛逆期的孩子却让我们感觉更加难养呢?

因为我们太在乎孩子。

教育意识的提高、科学教养的充盈、社会竞争的压力,让如今的父母更细致的关注孩子成长,追求完美的育儿理想,让我们时刻处在“焦虑”状态。

几岁前不能看电视、不能喝饮料吃零食、每天要读多久的书、晚上几点必须上床睡觉……在我们的脑子里,数不清的条例在排队进行。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成人坚持起来都不容易,于是我们不自觉地去控制局面、保证结果。

然而,成长不能一蹴而就,达成的结果也必然参差不齐。道理好懂,行为难控。出于责任感,我们会逼着自己坚持,而当孩子说“不”时,我们的目标感会指导我们做出排除万难的选择。

曾在悟空问答看到一个提问:“你如何驯服叛逆期的女儿或儿子。”

这样的父母,已经到了“捍卫目标”的阶段,"我要搞定你、赢了你、甚至是驯服你的想法“,让他们不自觉的去压制孩子,而忽略了其实问题只是观点不同,需要彼此磨合。

于是,叛逆期孩子的“我要”和父母的“应该”冲突激烈,事情解决变得棘手。

所以,太在乎,导致了没在乎。

孩子叛逆让人抓狂要管?如此成长契机,还是要沉心静气好好经营

明明是爱,却做成了不爱,这是最大的悲哀

孩子的叛逆期,也是父母的蜕变期

从2岁开始,孩子逐步走向独立——从行为、到思维、再到身心分离,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独立宣言。

“尝试”需要鼓励,“独立思考”需要清净,“自由和尊严”则需要放手。每个阶段不仅是孩子的成长,更是对父母教育的全新挑战,从心态到策略都需要更新,才能和孩子一起通过这场考试。

孩子叛逆让人抓狂要管?如此成长契机,还是要沉心静气好好经营

叛逆期,是父母和孩子同行的破茧成蝶

回归初心,与孩子携手通过叛逆期考核

著名教育人尹建莉老师曾说:所有的“叛逆”行为背后,一定隐藏着家长对孩子的不理解,以及遇到问题时简单、粗暴的管理,所谓中学生的“叛逆期”是对孩子的妖魔化。

尹建莉老师的这句话,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回归养育初心,还孩子一个正常的成长空间,才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面对纷繁的方法和紧张的环境,我们如何才能坚守初心呢?

其实,纷繁的方法来(术)都基于解决问题选取的基本道理(道)。正所谓"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我们只有以道统术,才能以术得道。

前些日子,曾和一位心理学老师交流此事,她笑了笑说,“孩子,叛逆也不叛逆。这事,好也不好。”细想一下真是这个道理。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情绪ABC理论指出:行为后果C的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而非激发事件A本身。

提前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做到尊重、倾听、支持,我们就不会觉得孩子叛逆,反之,叛逆就真如洪水猛兽。

所谓“叛逆期”的孩子,其实是我们遇到的洪水。堵是不行的,要充分接纳这个现状,给与疏导,方能平息。

孩子早恋,是常见的洪水。

记得小时候,家属院里有个女孩从小被父母严加管教,结果和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发生早恋,父母的打骂,不但没有阻止孩子走上“邪路”,还导致了女孩意外怀孕。

而前不久,同样因为父母管教过严而早恋的一个女孩,因为父母调整沟通方式、认可孩子的心理而舒缓了紧张的关系。最后,父母帮助孩子分辨了“迷恋”与“爱“,避免了更担心的事情发生,而女孩也得到了家庭的关爱、回归到正常的学业,结束了不合时宜的情感转移。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家庭,其实也是一个小国,作为家长,孩子是我们需要安定的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察觉孩子的疾苦。

《小欢喜》中,黄磊扮演的方圆,就是个很能体察民情的父亲。方一凡因快手视频走红和老师的建议,决定艺考。童文洁认为这是不理智而进行了阻止。一向唯老婆命是从的方圆,仅凭儿子"跳舞一两百就可以,做题百十遍也不行"的话,就感受到了不同孩子发展的区别,和文洁进行了深入恳谈,最终推动了儿子梦想的实现。

而英子妈妈宋倩,就是个完全的反例,为了健康,逼英子吃燕窝海参,为了学习,逼英子放弃爱好、放弃娱乐。宋倩的一次次的反对,是英子成绩下滑、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宋倩没有看到。而丁一的跳楼,也没有让宋倩醒悟,最终导致英子自杀。

当孩子让我们不舒服时,不要急于压制和反驳,而是让自己静下来,听一听孩子内心在喊要什么,而我们给他了什么。

孩子叛逆让人抓狂要管?如此成长契机,还是要沉心静气好好经营

察觉,观于眼,胜于心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说过,"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所以,孩子的叛逆,其实并非特殊时期副作用的产物,而是对过往阴影的投射。

因此,我们要改变孩子的重点是改变自己——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在问题发生前杜绝或是在问题发生时快速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每一次叛逆,都是成长的契机

有时候,无理哭闹是因为不知如何去表达;

有时候,沉迷游戏是为了救赎丧失的自信;

有时候,早恋是为了夺回自己失去的主权;

有时候,厌学是因为缺少喘息的空间。

叛逆期,既是身为父母要面临的挑战,也是孩子和我们共同成长的机会。

守住爱的初心,聆听孩子的内心,爱哭闹的孩子也可以和我们好好说话,沉迷游戏的孩子可以在运动场上重拾信心,早恋的孩子能够明白爱是责任不是冲动,厌学的孩子也能找回动力和目标。

孩子叛逆让人抓狂要管?如此成长契机,还是要沉心静气好好经营

有生长空间的种子,才有破土而出的机会

关注@娴聊成长,#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自己,成就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沉心静气   叛逆   方圆   儿童期   孩子   初心   厌学   早恋   青春期   契机   儿子   幼儿   父母   阶段   发生   老师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