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永不停歇,极简主义是读者,是他个人对“自己”的定义


说到访谈录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一件事情。因为这差不多和自传一样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但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访谈录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了解创作者的初心。在这本《雷蒙德.卡佛访谈录》中不仅清晰明确的刻画了他的创作理念及发展脉络,更最为真实的记录了他人生中一些重要的节点,更是首部被译成中文的卡佛访谈合集,记录了别处读不到,看不到的卡佛谈话。

提到卡佛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什么》,让我们不由得好奇这位笔下勾勒出诸多动人心弦故事的卡佛在现实生活中会拥有怎么样的爱情故事。

笔耕不辍,永不停歇,极简主义是读者,是他个人对“自己”的定义

而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在这本访谈录里,他用自己详实的经历试图摆脱所谓“极简主义”的标签,因为其实他的生活他的创作和所谓极简并没有特别大的关联。尽管他拥有诸多的粉丝,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也会和芸芸众生一样闲暇时去海边钓鱼、会早早的和自己的爱人私定终身、会没日没夜的打工挣取生活费、会再心情不好的时候喝酒、会遭遇毫无理由的退稿。他在访谈录中真实的分享了他接地气的生活,改变了大家印象中对于作家的普遍印象。

读过卡佛作品的读者会发现,其实卡佛一直在潜移默化间过着他自己笔下所描绘的小说人物所经历的生活,会让读者不由得进行猜想小说中的一些故事线是不是来源于他真实的生活。但通过这本访谈录我们可以证实他从不把自己的经历甚至是身边人的故事,照搬到小说里,这也是他创作最为神奇的一点。

笔耕不辍,永不停歇,极简主义是读者,是他个人对“自己”的定义


笔耕不辍,永不停歇,极简主义是读者,是他个人对“自己”的定义

在这本书里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卡佛分享的文学观。因尔他毫不吝啬的分享了他对于自己所钟爱所热爱的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福楼拜等人的赞美但同时他也对部分后现代主义者、解构主义者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与审视。

对于后现代主义的难以释怀或许正如他想极力摆脱“极简主义”的标签一样,他希望呈现更加具有立体感,更加真实感的作品。所以我们看到了《大教堂》《肥》《主意》等作品。把人性的真实与粗鄙借用小说呈现了出来。

笔耕不辍,永不停歇,极简主义是读者,是他个人对“自己”的定义


笔耕不辍,永不停歇,极简主义是读者,是他个人对“自己”的定义

写作对于卡佛来说是赖以谋生的技能,是他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摆脱生存困境的方法。他是一个家庭观念极重的人,所以我们能够在小说中看到他生活的面貌,却难以捕捉到关于他身边人的故事。对于读者来说,从卡佛的小说里捕捉到自己的身影,也是沉迷于卡佛故事里的根本缘由。

综合来讲,其实访谈本身也是一种技术。我们能够看到访谈录里所呈现的卡佛对于生活细枝末节的把控和处理,能够看到他融情于景的细致,能够看到他对于写作的热爱和坚持,这也正是一本访谈录带给读者,给予粉丝最大的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福楼拜   海明威   主义   读者   初心   笔下   主义者   定义   粉丝   身边   真实   标签   发现   故事   作品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