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是圣诞老人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每到了圣诞节,有一个经典的问题就是:该不该告诉孩子/该怎么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

妈妈你是圣诞老人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很多儿童心理专家都认为,当孩子们开始怀疑圣诞老人的设定不合常规时,你就可以和孩子好好讨论这个问题了。更重要的是,不要忽略孩子的疑惑,和ta讨论,“你觉得圣诞老公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引导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为什么《奇葩说》中傅首尔呼吁大家: 对我们孩子的智力,有一些基本的信心好不好?现在的孩子用得着你告诉他童话是假的吗?

周国平在《宝贝,宝贝》中说:圣诞老人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它带给孩子们的不只是惊喜和欢乐,更是健康的价值观,所传播的是出自喜欢而非出自利益的心愿,梦想的力量和梦想成真的喜悦,以及对爱和善良的坚定信念。


现在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其实比大人想象中的要强很多,所以不妨和他像个“成人”一样,来探讨“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这个问题。


妈妈你是圣诞老人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比起直接告诉孩子真相

我更想他自己寻找答案


其实家长们可以不用直接告诉孩子真相,而会随着孩子年龄的日渐增长,设置一些劣迹的信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比如把包装纸放置在孩子能看见的位置,或者在车库里落下了脱下来的圣诞老人服等等。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逻辑思维的急速发展,他们会善于发掘各种质疑圣诞老人存在的蛛丝马迹,并会因为通过侦探式地找到了真相而欢欣鼓舞。


妈妈你是圣诞老人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还因为感觉破坏他从小到大深信不疑的一个梦想是一件略显残酷的事。因此也更愿意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儿子想了想说:“我觉得不可能是你。我们每年圣诞节都去滑雪,出门前圣诞树下都没有礼物,等我们回家时礼物却在那里了。每次都是我和妹妹先冲回家,你不可能那么快可以把礼物放在圣诞树下。”


我心里偷乐,孩子们始终没发觉,出行前当他们兴奋地爬上车时,最后负责锁门的爸爸会从储物柜里拿出早已藏好的礼物放在圣诞树下。


“那圣诞老人应该就是真的咯?”我说。


“但是!为什么圣诞老人要住在北极那么冷的地方?为什么我们看不见他?还有,他怎么能在一个晚上准备了那么多包装好的礼物,还能送给全世界的孩子?”


“而且,他为什么要爬烟囱进去别人的家,如果有的孩子家里没有烟囱那他怎么进去?你说你小时候他也给你送礼物,但为什么过去了那么多年,他还没有死?……”


儿子越说越激动,恨不得马上把圣诞老人逮出来质问一番。女儿在旁边眨巴着眼睛看着他。


妈妈你是圣诞老人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我不想对儿子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一方面因为有对圣诞老人充满信任与期待的五岁的女儿在旁边,我不想破坏女儿对圣诞老人的想象;另一方面我希望仍能保留儿子对美好的向往,让他能自己怀着爱与盼望找到自己的答案。


“亲爱的,你的问题问得太好了!你真的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孩子。


知道吗?你的这些问题妈妈也曾经想了很久,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了圣诞老人,那我们的圣诞节会变得多么没意思啊。


你们每年做圣诞饼干放在壁炉旁边,就是为了在圣诞夜留给辛苦送礼物的圣诞老人吃,你们是那样的懂得爱他与关心他,就跟他爱你们一样。


你们每年给他写信,告诉他你们这一年来是一个多么棒的孩子,并告诉他你们一直想要的礼物。


如果没有圣诞老人,你们这些心里话就没有人能听见,那圣诞节会变得多么孤单。


你们每年都帮忙为家里装饰好圣诞树,还给房子装上了彩灯,妹妹每天为圣诞花浇水松土,你们还说‘我们家布置得那么漂亮,圣诞老人来了看见了一定会很开心’。


你们每年在教会的圣诞鞋盒活动中,往鞋盒里装满了文具和玩具,寄给非洲的孩子,祝福他们也有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孩子们,有时候我觉得,你们就是圣诞老人,因为你们跟他一样充满爱。


你们盼着圣诞节快点到来,与全世界的孩子们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


我觉得你们爱圣诞老人比他爱你们更多,因为你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做一个好孩子,去爱你身边的一切人和事,去帮助他人。


不管圣诞老人是谁,妈妈都为你们感到非常自豪!而你们想要的礼物,也是你们通过一年的努力所获得的,只是这礼物通过圣诞老人来送给你们,而不是通过其他人。”


妈妈你是圣诞老人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妈妈你是圣诞老人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妈妈,圣诞老人为什么可以飞?


女儿听后非常高兴,在旁边蹦蹦跳跳,然后跑到零食柜去找糖果。


“可是妈妈,我还是觉得很奇怪,圣诞老人为什么可以飞,世界上也没有人会飞啊。”儿子仍然困惑于他认知里不可能存在的现象。


“我觉得,圣诞老人是不是真的会飞不重要,或许他并不是真的会飞,没有人见过圣诞老人,我们在书里读到的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都只是故事而已。”


至于圣诞老人为什么能一夜之间把礼物送到全世界小朋友的手上,也许圣诞老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世界各地都有圣诞老人,负责不同区域不同家庭的礼物发放。


就好像你为非洲的孩子们做的圣诞鞋盒,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非洲的某个孩子,忽然间收到一个叫约翰的孩子送的礼物,他一定会高兴坏了。


他不知道这个约翰是谁,住在哪里,不知道约翰是不是会飞,或许他会觉得约翰是一个长着翅膀的天使,每年都给他送圣诞礼物。但我和你都知道,这个很有爱心的约翰是谁对吗?“


“他没有翅膀也不会飞,他只是一个有爱心喜欢帮助别人的普通孩子。


因此,这个圣诞老人,也许是爱斯基摩人,也许是我们这个小城市里的一个负责发送礼物的老人,也许是你身边的任何一个爱你的人。


总之,他一定是一个非常爱你非常为你自豪的人。”


妈妈你是圣诞老人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儿子跑到书桌旁,开始给圣诞老人写信。他如往年般向圣诞老人讨要三份礼物,同时又很贪心地问圣诞老人能不能送一些额外的礼物,把他想要的东西都列了一个清单。


最后,他不忘把他心里疑惑的问题也一一列在信中,希望得到圣诞老人的解答。


看到他的问题后面没有问“你是不是我妈妈?”这个问题,我会心一笑。最后他小心翼翼地放进信封里,贴上邮票。


当然,无论哪个孩子,或早或迟,都总有一天会知道,圣诞老人并不真正存在,只是一个童话。但是,既然善的种子已经播下,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硬要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那不一定使孩子成长,可能是他被迫屈服于你,他变得“社会”了。


告不告诉,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

如果你一定要做那个为孩子“揭示真实”的人,也一定要先考虑孩子的年龄和心智发展阶段。

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经典实验:给婴儿一个可爱的玩具,他们会伸手去够它。但当大人在他们抓住玩具前用一块布盖住玩具,他们就会停止抓取,似乎玩具不再存在一样。


根据皮亚杰的发现,婴儿对他们感知范围之外的任何东西,没有任何意识。成人知道玩具只是被盖起来了,“客体是永存的”,但孩子并不知道。


其实,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就是一步步扩大的,从自己,到抚养他长大的人,到幼儿园,慢慢到整个世界,关键是:七岁以下的大部分孩子,分不清虚构和现实。

你带着孩子去影院看迪士尼的童话故事,但孩子并没有分清现实和虚构的能力,所以,他们会真实地为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担心、着急和高兴。如果告诉孩子:“不用害怕,这些都是假的”,反而超出了孩子本身的理解能力。

今年《狮子王》上映,带着孩子去看,当老狮子王掉下峡谷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小女生“哇”一下哭了。


妈妈你是圣诞老人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 图片来源:《狮子王》 孩子因为相信而“入戏”


孩子因为相信而“入戏”那一刻,孩子们真的在为老狮子王紧张和担心,孩子的心那么善良。如果此时,你跟孩子说:“不要担心,这都是假的”。表面上,你在帮助孩子,其实你却扼杀了孩子更丰富的感受力,甚至否定了孩子当下的情绪。


孩子也许分不清圣诞老人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但对真善美的感知却是真的。我们小时候也听过很多故事或童话,已经记不清哪一天我们发现“童话是假的”了,这件事就随着我们智能的提高,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并没有人在我们耳边大声疾呼:“童话是假的,醒过来!”


话说回来,孩子可能只有7年的时间相信童话,如果要告诉真相,难道你不能等一等吗?如果你愿意等一等,你就会发现:孩子自己了解到了真相——也根本不需要你去主动告诉他。


突破次元壁,看到童话的本质

孩子了解到“圣诞老人是假的”这个真相以后,会嘲笑自己以前傻吗?会因此而受创伤吗?答案是:不会。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提前告诉孩子呢?

美好的品质已经融入孩子的内在。

孩子了解了真相,代表他成长了,但孩子只是放弃了童话的外壳,却不会忘记童话的内在精神,那些美好的品质:勇气、友好、相信爱情等等,已经融入到了孩子的内在。


而且,不用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还因为童话就是一个载体,小说、电视剧、电影,哪一样不是虚构的呢?其实,我们生活在社会上,很多事情不能用真假、对错、好坏来区分,否则当孩子说“我妈妈最美”的时候,你都不能高兴,而是要大声斥责他“不许说假话”!


给孩子讲故事的正是我们自己,我们不是读书机器,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给孩子讲故事。比如小红帽的故事里,那个坏人大灰狼,我们就可以把规则传递给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很危险”。比如白雪公主的故事,她总是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把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传递给孩子。

周国平还在《宝贝,宝贝》中记录了一个关于安徒生的故事:

有一次,安徒生住在一个守林人的家里,他到林中散步,看见那里草地上有许多蘑菇。于是,他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有糖果、蜡花、缎带等,然后重返草地,分放在蘑菇下面。翌日早晨,他带守林人的女儿去林中,这个七岁的小女孩在不同蘑菇下发现了意外的小礼物,眼中闪现莫大的惊喜。安徒生告诉她,这些东西都是地下的精灵藏在这里的。
一个神父听了叙述,愤怒地责备道:“你欺骗了天真的孩子。”安徒生答道:“不,这不是欺骗。她会终身不忘这件事。我敢说,她的心,不会像没有体验过这个奇妙的事情的人那样容易变得冷酷无情。”是的,
一个相信童话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话的年龄,仍是更容易相信善良和拒绝冷酷的。


用美好的童话让孩子感受到精神的流淌,比简单地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有意义多了。


妈妈你是圣诞老人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孩子的圣诞“角色扮演”


曾经有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一名九岁的小男孩约瑟夫在圣诞节当天发现了车库内藏着的圣诞老人服装,他开始怀疑平安夜晚上看见的花园里逃跑的圣诞老人是自己的爸爸假扮的,于是他拿着衣服去找爸爸。


爸爸承认了一切,并告诉约瑟夫说,他是因为爱他才每年假扮圣诞老人给他们送礼物,圣诞老人就是世界上最爱他的人,世界上最爱他的人就是他的爸爸妈妈。


约瑟夫被爸爸感动了,然后忽然想起了什么,迅速把圣诞老人的服装藏起来,说:“快!快藏起来,别让弟弟和妹妹看见!”


妈妈你是圣诞老人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在美国,很多父母不会直接告诉孩子圣诞老人是否存在,他们在孩子八九岁后仍然会尽力隐瞒真相,或者含糊其辞。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己心里会很坦荡,他们即便心里知道这是父母的小把戏,但他们仍然会继续写信继续跟父母玩这个游戏,让父母觉得他们仍然相信圣诞老人。


这便变成了一场角色扮演的游戏,孩子可能会把给圣诞老人的信塞到爸妈手里,故作严肃地说:“嘿!老妈,这是我给圣诞老人的信,你记得告诉他不要用去年的礼物纸了,我去年已经在车库找到那卷礼物纸了。”


然后双方默契地哈哈大笑。这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增强了亲子之间的链接,也是乐观幽默的一种生活态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孩子仍然乐意继续角色扮演的原因。


一位好友的儿子已经10岁,他圣诞节前如常给圣诞老人写信,交给妈妈时他说:“妈妈,我愿意选择继续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因为这感觉太美妙!”然后他拥抱了妈妈。


孩子们都睡着后,妈妈拆开信封读了儿子的信,为他所保留的对爱与美好的期盼感到非常高兴。她知道儿子的问题不需要标准的答案,因为他会自己去寻找,并会扮演好他那能让自己哈哈大笑的角色。


最后,祝大家圣诞快乐!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圣诞老人   约瑟夫   安徒生   约翰   答案   妈妈   圣诞   圣诞节   真相   爸爸   儿子   礼物   童话   玩具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