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以后,要不要给孩子报班?答案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三岁以后,孩子上了幼儿园,很多家长开始考虑,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


三岁以后,要不要给孩子报班?答案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考虑这个问题前,首先我们要明确,给孩子报班的目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学前的孩子,报兴趣班,家长无非考虑这三点:


第一,更好地发现并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

第二,提升孩子的底层能力,比如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等。

第三,看到别人家孩子都在学,被内卷。


三岁以后,要不要给孩子报班?答案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第三点不在今天的讨论范畴,是家长自身的问题。


那么前面两点,想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提升底层能力,无论是家长在家陪孩子玩,带他出去玩,还是去课外班,我认为都是可以的。


无论在哪里,家长一定要遵从一个原则,两个要点。


一个原则是,6岁之前的孩子,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一定是「玩中学」,而不是一板一眼地抽象讲解。这一点,不用多解释,相信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


三岁以后,要不要给孩子报班?答案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下面我详细说下,两个要点。


1、尊重孩子的节奏


人类幼崽和动物不同,他们的成长是带着很强的节奏感的,他们一出生就自带自我发展的欲求,每个孩子都在根据自己的节奏成长。


好的教育就是顺应孩子自身的发展节奏,家长在合适的时间给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但不要过度干涉。


三岁以后,要不要给孩子报班?答案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比如很多父母希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希望孩子能自主阅读,热爱阅读。但却没有遵从孩子自己的节奏。


小J四岁半,每天都很期待睡前的亲子阅读时光,最近爸爸发现他的阅读热情明显减退,跑来向我抱怨,聊完才发现,爸爸希望孩子快点识字,进入自主阅读阶段,这个想法虽好,却破坏了孩子的内在发展节奏。


三岁以后,要不要给孩子报班?答案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虽然有的孩子四岁半已经能自主阅读了,但孩子之间个体差异是很大的。


明显小J的大脑还处在形象思维发达时期,需要通过图画传送的信息,去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和情绪,发展审美力,激发想象力……家长却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走,破坏了孩子的发展需要,导致小J失去阅读兴趣。


生活中,这样忽视孩子的生长节律,破坏孩子内在发展规律的事情很多。作为人类,我们却并不了解”人类幼崽“这个物种。


三岁以后,要不要给孩子报班?答案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推荐家长看这几本书,你会更了解你的孩子。《捕捉儿童敏感期》,《给孩子自由》,《童年的秘密》。


2、让孩子永远走在“舒适区边缘”


《认知觉醒》这本书中提到过一个概念,“好的成长是始终走在舒适区边缘的。”


用在孩子教育上也非常实用。无论让孩子学什么,都需要根据他现有的能力水平,帮他找到够一够就能达成的目标。


因为太简单的目标,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无聊的情绪,也不利于孩子能力的提升。


太困难的目标,会让学习者很痛苦,从而选择放弃,甚至排斥,以后再也不想学这个了。


三岁以后,要不要给孩子报班?答案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比如练琴这件事,如果让孩子弹一首曲子,他会觉得很困难,就会产生排斥心理。但如果我们帮孩子拆解任务,今天只练一小段,这一小段对孩子有点难,但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够攻克。这样孩子更容易产生成就感,更期待下一次的练习,


所以无论我们是在家和孩子玩游戏,还是给他选择兴趣班,都要遵从这个原则。


三岁以后,要不要给孩子报班?答案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当然兴趣班不太好把控,老师都是根据班里平均水平上课,很难照顾到每个孩子。所以还是需要家长多关注孩子,帮助孩子按照自己的水平进行练习。


综上,教育无论选择哪种形式,只要我们足够了解我们的孩子,按照他们自身的节奏去发展,并帮助他做好目标管理。兴趣培养也好,能力提升也罢,都不是一件难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底层   要点   节奏   边缘   舒适   情绪   合适   困难   自主   家长   兴趣   人类   答案   目标   能力   简单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