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来越“逆叛”,作为父母你该怎么做?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3个小故事,从故事里体会到什么是家庭教育,父母该怎么面对?

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妈妈在幼儿园门口等待放学的孩子,当看见满身污泥的孩子走过来时,她呢特别生气,不分青红皂白,立马开启“唠叨”模式:

快说完的时候,学校的电视上开始播放一个叫做“今日好学生”的小视频,主角正是她的孩子。

原来,孩子之所以浑身泥巴,是为了帮助推车摔在泥巴里的园丁爷爷。

知道真相的妈妈,觉得很意外:“我没想到是这样”、“我以为他又调皮了呢”,她为孩子的举动感动骄傲的同时又很内疚,不该不问清楚就说孩子。

现实生活中,孩子犯错时,有的父母也会和上面故事中的妈妈一样,不明真相劈头盖脸乱指责一通。

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给每个人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巴,就是要求人们多听,少说话。”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善于倾听是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最佳方式。

好的父母,要不多说,会倾听,让孩子有解释、证明自己的机会。

孩子越来越“逆叛”,作为父母你该怎么做?

下面是第二个故事

说的是在餐馆里发生的事,两位妈妈和孩子吃饭的情景。

“吃饭注意,小心别弄到衣服上了……”

“不准喝饮料,饮料是垃圾食品……”

“孩子不能站在椅子上,这样不礼貌……”

“宝贝,不能拿手吃,这样不卫生,……”

可女孩像没听见一样,继续我素我行,接下来可想而知,妈妈用筷子打了孩子的然后,孩子在那哭。

一顿饭工夫,就见那位妈妈从头到尾都在忙着唠叨孩子

而另一边的妈妈和同样是幼儿园的女儿从头到尾都是安安静静地吃饭。

妈妈按照孩子的意愿点了儿童牛排,孩子不会用刀叉,拿刀叉乱打乱敲,妈妈赶妈妈贴着孩子坐着,握着孩子的手,手把手教着孩子怎么使用刀叉 ,一次不会,就两次,两次不会,就三次,直到孩子学会……

孩子认真地模仿着妈妈切着牛排,开心地的吃着,整顿饭看起来其乐融融。

同样是吃饭,一边是鸡飞狗跳,一边是其乐融融。

很多父母和第一个妈妈一样,会说,我天天说孩子也是为他好啊,俗话说言传身教吗!我想说,你这种唠叨式的言传恰恰理解错了成语的真正含义。我特地查了一下资料。

言传身教摘自《后汉书·列传》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

原意是:用自身行动教育人,别人就服从;用语言来教育人,别人就会争辩是非。

古人的意思很清楚,告诉我们用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

好的父母,不多说,多做 ,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孩子越来越“逆叛”,作为父母你该怎么做?

第三个故事在书上看见

讲得是美国著名学者斯特娜夫人教育自己女儿的故事。

一天,女儿问母亲:“我想去朋友家玩一会,可以吗?”

母亲回答说:“可以,但必须在12点半以前回来。你知道我们下午还要一起去看电影,而且一直打扰别人也是不礼貌的。”

可约定时间都过了20分钟,也没见女儿,母亲安静地等着,半个小时后,女儿回来了。看见晚回的女儿,母亲并没有发火,只是告诉她:“今天时间来不及了,电影是看不成了”, “这真遗憾!”

女儿很难过没有看上心仪已久的电影,但深深地记住了这个教训,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失言过。

面对孩子的过错,斯特娜夫人没有长篇大论,只用耐心和等待让女儿明白:如果早听母亲的话,就不会错过一部好电影。

马克思说,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好的父母,话都不多,等结果,用事实告诉孩子犯错的成本。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身为家长总是害怕孩子变成熊孩子,所以总是急着插手去指责孩子的过错。

却不知,当孩子心理上构筑起抗唠叨的“防火墙”,再好的道理也难穿透。

心理学有个现象叫做“超限效应”,它是指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就属于超限效应的典型表现。

父母的唠叨事实上带有对孩子的指责和不信任,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不满都直接发泄出来,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巨大心理压力,长久下去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而对青春期孩子来说,自己已经足够懂事了,有些话没有必要不停唠叨,但是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的翻旧账,时时刻刻提醒他曾经做过的错事,会让他们恼羞成怒,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专门和父母对着干。长期在父母的唠叨教育中长大, 孩子会有一种错觉,不管做什么都会有家长提醒,认不认真无所谓,破罐子破摔,从而缺少责任感和独立意识,难获得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

另外总是唠叨,亲子沟通出现问题,孩子可能在唠叨中沉默,变得越来越孤僻自闭,或者越来越逆反,和家长对着干,同时孩子和别人交流也容易情绪化,没有耐心,影响他的社交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

意思是谁都知道爱孩子,但用什么方式去爱孩子才是最难做到的。

如果你觉得孩子越来越“逆叛”,听不进你“金玉良言式”的大道理:

不妨多听,让孩子知道你是明事理的父母;

不妨多做,让孩子知道什么才是正确得体;

不妨稍等,让孩子知道犯错是要付出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后汉书   父母   孩子   言传身教   刀叉   其乐融融   泥巴   牛排   摔跤   家长   女儿   母亲   妈妈   时间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