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孩子为何溺亡在浅水区?谁是孩子“水上安全”的第一保护人?

7月3日,在江西赣州的一个水上乐园,一个9岁的小孩溺亡,事发在浅水区,水深1米-1.1米。每年暑假总有这种孩子溺亡的新闻,让人痛心不已。

9岁孩子为何溺亡在浅水区?谁是孩子“水上安全”的第一保护人?

9岁的孩子平均身高在1.30米。按照常人思维,既然站起来脑袋都在水面上了,怎么会溺亡呢?

很多时候,人在水里想好好站起来,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人满为患的泳池或者水上乐园,稍微一点外力的碰撞,都能让人马上失去重心。在水里跌倒想爬起来,并不是很容易,在人员密集的水里更是困难。如果是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跌倒,大多数会呛水,很多时候呛进去的几口水可能是致命的。

针对可怕的“干性溺水”,倒背“控水”没有用,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9岁孩子为何溺亡在浅水区?谁是孩子“水上安全”的第一保护人?

有一溺水叫“干性溺水”。干性溺水是吸入的水进入气管,为了不让肺部进水,嗓子眼就关闭了,于是导致无法呼吸。症状刚开始出现时,无呼吸状态会持续8-10分钟左右,在此期间若采取恰当的措施,那么近90%的人都可以恢复。相反,如果超过最佳抢救时间的话,情况就会恶化。

“干性溺水”的恐怖之处在于哪怕只有一小杯水,都有可能发生。虽说在所有溺水身亡事件中,发生“干性溺水”的概率仅百分之一,但在孩童中,概率呈上升趋势。

干性溺水多发生于游泳初学者,尤其是小朋友。有时候,孩子会在不知不觉间呛了水到肺里,但一开始是不会有任何的异常,但慢慢的,肺功能会受到影响,随后会出现乏力、嗓子痛、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送他们到医院治疗,否则孩子可能会口吐白沫死亡。

9岁孩子为何溺亡在浅水区?谁是孩子“水上安全”的第一保护人?

从急救的角度,和普通溺水不同的是,干性溺水不适合“控水”救助,而是应该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施救。需要先进行人工呼吸,打开气道,之后胸外按压。而如果溺水者没了心跳则要先实施胸外按压。但最关键的还是要送到医院,不要错过孩子最重要的黄金拯救时间。

孩子都学会了了,是不是就不会发生溺水呢?

很多家长看了孩子溺水的新闻,就觉得马上得给孩子报个游泳班,让他们赶紧学会游泳,这样遇到紧急情况就可以自救了。

如果孩子会游泳,在水里的紧急情况下肯定不会太慌乱,肯定是有利于自救的。可是,有句俗语“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很多溺亡的人恰恰都是游泳技术很好的人。

9岁孩子为何溺亡在浅水区?谁是孩子“水上安全”的第一保护人?

有件我终身难忘的事,我曾经的高中体育老师,一个从省游泳队退役的游泳运动员,就淹死在老家县城外的河里。那河不深,一般水深到成年人的膝盖,水很清澈,夏天人们喜欢到河里洗澡。后来,因为建筑业的兴起,挖沙的到河床上挖沙子,挖沙后的河床形成很多“暗洞”。据说,我的老师就是因为洗澡玩水时不小心游到暗洞附近,被暗洞的漩涡卷入,而没了的。

这件事给县城很多家庭敲响警钟。一到暑假,孩子家长们都会再三嘱咐不要再去河里洗澡玩水。可是每年都有悲剧发生,令人悲痛的是,出事的都是大点的男孩子,他们大多都会游泳,胆子大。

以至于现在,老家的教育部们在暑假会组织放假的老师,轮流到易出事的河边轮值蹲守,抓学生下水洗澡。

9岁孩子为何溺亡在浅水区?谁是孩子“水上安全”的第一保护人?

我们在游泳池里学的游泳技术,应对自然界多变的水环境,肯定的不够的。

有次在海南三亚,亚龙湾的海边浴场。我仗着从小就会游泳,就试着往海深处游了一会,结果一个浪头打来,直接把我拍到水底,还没等我爬出来,又一个浪又把我压下去,喝了不少带沙子的海水后,被旁边的大叔给拖了起来。等站稳了才发现海水还没到胸。回想被海浪拍到水里的情景,感觉自己除了会四肢乱舞,完全忘记了各种游泳技巧。唯一有点用的是,因为会换气,自动在水里变成用嘴呼吸,生生吞进很多水,倒是没有从鼻子里呛水。还好是在官方圈定好的海边浴场,要是出了那个圈,估计人就交代在那里了。

9岁孩子为何溺亡在浅水区?谁是孩子“水上安全”的第一保护人?

还有一次是大学游泳课,同学们学了一年了,都学会了。大家纷纷从深水区进入,结果我就遇到旁边同学大喊“腿抽筋了”。她是个海边长大的,从小就会游泳。我离她最近,就去救她,结果她一把抓住我,就把我往水里按,还好游泳池最深也就四米,蹬到池底,靠反作用力,把自己弹出水面,大叫“救命”。这才在几个男生的帮助下,被拖出泳池。

后来,体育老师告诉我们。人进入水里 很容易抽筋,尤其是在夏天,外边温度很高,而水温比较底的时候更容易发生。一旦抽筋了,人就很容易沉下去。很多会游泳的人被淹死,往往是因为抽筋,肢体没法动了。

夏天天气那么热,而河流,水库水温往往比较低,很多胆大的男孩喜欢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万一抽筋,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人类,理应对水有万分敬畏之心。作为家长,不管孩子会不会游泳,都要提高警惕,带孩子玩水时,万分注意。

如今的水上乐园,人很多,往往为了制造刺激,增设很多人工浪涌。即使是浅水区,浪涌过来,大人都未必站得稳,更何况是体重身高都不足的孩子。

9岁孩子为何溺亡在浅水区?谁是孩子“水上安全”的第一保护人?

上海的玛雅水上乐园算是国内比较先进的水上乐园了。1米4以下孩子进入强制穿救生衣,但那个救生衣因为长期反复利用,很多搭扣已经损坏。每个人的体型不一样,穿跟自己体型尺寸不搭的救生衣,往往是起不到保护作用的。

给那些要带孩子玩水上乐园的家长提个建议,玩之前给孩子买套与身高体重匹配的正规救生衣,某宝上也不贵,干净安全,毕竟那么贵的门票都花了,这点小钱不要省。

9岁孩子为何溺亡在浅水区?谁是孩子“水上安全”的第一保护人?

不要以为孩子会游泳,乐园又有救生员,就放心让半大的孩子自己到水里去玩。泳池里的那些技术,不说你家娃掌握了多少,就算技术很厉害了,到自然水环境里,依然是小白一个。水上乐园往往喜欢模拟自然水环境搞人工浪涌,这个也比游泳池复杂多了。还有,人那么多,救生员哪有精力每个人都注意到,他们的注意力一般都在深水区。

9岁孩子为何溺亡在浅水区?谁是孩子“水上安全”的第一保护人?

所以,孩子在浅水区出事一点也不奇怪。作为家长,啥时候都要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浅水   浪涌   干性   孩子   救生员   保护人   救生衣   人工呼吸   浴场   泳池   河里   水上   水环境   游泳   家长   发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