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节奏论文: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重要元素。节奏和音调的结合构成了独特的音乐旋律。在音乐教学中,教幼儿们掌握音乐节奏是根本和基础所在。

面对幼儿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音乐的特点,让幼儿们充分享受音乐,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使幼儿快乐地参与音乐的演唱和表演,增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增强幼儿的节奏感。

幼儿园音乐节奏论文: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节奏;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学习的前提。幼儿们会根据音乐节奏不由自主地进行动作,并深刻体会到音乐的内涵和情感,使幼儿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应组织并开展科学的音乐律动教学,以此来加强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实现对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一、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的意义

在音乐教学中,幼儿通常会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有强烈而直接的体验,并伴随着身体的节奏,从而产生表达情感的冲动,他们的表达意愿和表达方式将更加活跃。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伴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感受音乐的基本元素,以准确地区分音乐的强度、音高、演奏速度和音乐段落的划分,对音乐产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热情。

在对儿童的音乐教育过程中,重视儿童的音乐节奏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听觉能力,使他们能够更专心地聆听,体验和理解,从而调动他们的自主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协调他们的应对能力。协调儿童的运动技能是所有感官教育的最终目标。

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并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元素。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幼儿园音乐节奏论文: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二、幼儿音乐节奏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的训练策略

1.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让幼儿体验并与音乐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是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园开展针对儿童的教育工作时,有必要建立一个以音乐游戏和师生互动为主要手段的“沉浸式”教室,增强幼儿对课程内容的体验,使幼儿享受美好的时光,在音乐氛围中学习和互动。

例如:在教歌曲“寻找朋友”时,根据歌曲的歌词可以将所有幼儿组织成一个圆圈。播放音乐时,请一圈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唱“敬礼,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时,请幼儿们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周围的幼儿们致敬,互相握手,最后拥抱。

通过这种与音乐紧密结合的游戏,让幼儿们移动起来,使用肢体语言来解释歌曲的内容并充分参与音乐。


2.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体验

为了让幼儿掌握音乐的节奏,教师必须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强节奏、快节奏的音乐,让幼儿体验音乐的节奏和类型。

例如,教师可以将小鸡的声音、闹钟的滴答声和日常生活中的小雨结合起来,以便幼儿们可以感知不同的音乐节奏。

同时,门铃的叮当声和小军鼓声音的变化可以被用来让幼儿们感知音乐变化的节奏。

通过这些生活中的音乐教材,幼儿们可以体验音乐节奏的奇妙,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他们积极探索周围音乐的节奏。

幼儿园音乐节奏论文: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3.结合动量和节奏,深刻理解音乐的力量

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节奏,观察幼儿在音乐中的演奏,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空间,并通过自己的经历引导幼儿感受和表达音乐。

例如,“快乐的小老鼠”是Strauss创建的小华尔兹。整首歌曲的A部分从弱变为强,而音乐的B部分则以典型的强和弱节奏为特征,旋律非常生动活泼。

在特定的节奏训练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们结合身体动作来感知音乐的力量。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教师可以使用故事介绍活动来创建各种场景,例如老鼠外出、散步、跳舞和吃饭。

通过欣赏,幼儿模仿了小老鼠的各种动作,并在音乐中自由表达。针对A段从弱到强的特征,教师可以让幼儿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反映,例如音乐中的“小老鼠安静地离开……越来越快”。

这样,幼儿们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让幼儿利用肢体动作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并在音乐学习中保持较高的情绪。

在欣赏B段音乐时,掌握重录是音乐活动的重点。教师可以使用视觉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困难。

例如,让幼儿模仿小老鼠吃食物的行为,或吃苹果,面包等,这些动作有助于幼儿准确地掌握节奏。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感知声音节奏,并且可以借助身体动作来体验、感受到音乐的美。

幼儿园音乐节奏论文: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4.利用情境来创造游戏以促进节奏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的一部分,但音乐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由发音、语调和语调等元素组成。但是,这些元素已通过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发展为具有音乐特征,情感表达和交流的交通工具。在语言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使用幼儿自己的名字、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植物、玩具、小动物等进行节奏背诵训练。

教师总结出幼儿想出的单词,但他们都负责打两次节奏,并将幼儿分成几组进行有节奏的朗读。

还可以利用幼儿对小动物的热爱来实地模仿接力赛。如,说小动物的名字以歌声的形式出现,让幼儿们有节奏地模仿它们。

例如,教师:小兔子在走路吗?

生:弹跳;

教师:鸭子走路?

生:左右摇;

教师:小蜗牛走路吗?

生:慢慢地;

教师:小猫走路?

生:安静。

通过这种形式,它不仅实现了儿童节奏感的培养,而且促进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园音乐节奏论文: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5.注意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节奏感是无形的和无形的。教师应该通过外部表演来帮助幼儿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具体来说,教师应利用动作来表达音乐的节奏,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节奏感,让幼儿参与节奏感,并鼓励他们对音乐的节奏有更透彻的理解。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在球拍游戏中,教师可以播放有节奏的音乐。

节奏快时,教师带领幼儿快速弹跳球;节奏慢时,让幼儿慢慢弹跳球。这样,幼儿可以清楚地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幼儿们练习舞蹈来感受节奏,并教给他们一些节奏感很强且易于学习的舞蹈,例如“小苹果”和“骑马舞”。

让幼儿们随着音乐跳舞,并使他们在跳舞的过程中把握节奏、享受音乐的魅力。此外,全面的感官游戏可以使幼儿一起移动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从而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幼儿园音乐节奏论文: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6.敲击乐器可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音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练习音乐,因为就幼儿们的思维特点而言,不需要掌握高技能和高难度技能的乐器,反而特别的,诸如撞鼓、铃鼓、木制鱼、弦铃等打击乐器是易于操作且易于儿童掌握的,它可以使幼儿以愉悦的节奏学习音乐。

敲击是指儿童不断在乐器上敲击,从而敲击动作与声音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的力量和节奏拍打不同的声音,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并根据经验、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敲击力和敲击节奏。

经过反复练习,幼儿们会发现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同一乐器的打击节奏、打击力度的不同,声音也会不同。

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情况进行想象,例如:在生活中的多雨场景中应演奏哪种乐器的大雨声?小鱼应该用什么乐器和“迪达迪”弹奏什么强度的乐器?

幼儿们找到相应的乐器,在实验中找到力量后教师创作并演唱歌曲,在雨声中让幼儿演奏乐器。

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对乐器演奏的兴趣以及对乐器演奏技巧的初步锻炼。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敲打节奏的歌声相比,它可以给有童谣和歌声的幼儿带来新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幼儿们在攻击过程中将逐渐关注同伴的活动,并在整体上进行协调。

幼儿园音乐节奏论文:论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掌握幼儿的音乐经验,结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组织开展音乐敲击游戏、舞蹈活动,增强幼儿园音乐课程的趣味性和节奏感。

而且,在引导幼儿唱歌时,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和节奏的感知,而且要注意幼儿唱歌时语言节奏与音乐旋律的符合程度,开展更多的练习和更多的歌唱训练,这将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语言节奏感,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唱歌时协调语言和音乐节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康敏.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幼儿音乐律动教学探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7(04):50-52.

[2]刘颖.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J].戏剧之家,2017(01):222.

[3]王丹.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教育价值[J].才智,2014(29):17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节奏感   幼儿园   节奏   幼儿   音乐   乐器   老鼠   元素   兴趣   身体   声音   动作   语言   儿童   教师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