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的应用策略

论文投稿期刊推荐 || 论文写作选题指导 || 论文发表细节咨询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的应用策略


摘要:我国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日渐重视,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的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应试”,而更多的是作为一门入门学科、基础学科,一门强化和锻炼学生思维和创造的学科,但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采用书本教学、试题教学方面,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和传统。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的应用策略


所以其教学老师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如何教好小学数学,如在教学课堂中通过数学故事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故事;教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为未来学习初中、高中数学打下基础、培养兴趣,还能在其他科目方面发挥作用,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科目。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课堂中灵活采用数学故事进行教学,避免让小学生在最初接触到数学的时候就感到很枯燥、很困难。

且更加重要的是打破“应试数学”这一单一的教学目的,而更多的集中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的应用策略

1.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科目属于每项考试的必考科目,而频繁的试卷使得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与此同时,我国数学教学方面也缺乏日常性、应用性,教学方式相对死板。

根据笔者在网络搜集的相关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将近30%-40%左右的小学生并不喜欢上数学课、对数学课兴趣一般,归纳其原因主要包括几点。

一是课程内容相对于语文、英语、体育等课程比较无聊,小学生注意力和集中力有限,课程到一半就感到厌倦,或者回家后就忘记今天学习了什么。

二是课程中需要背诵一些公式和口诀,例如:九九乘法表等,及其容易背混、感觉非常难等。

三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讲述、写黑板、做试题的时间太长了,课程安排比较单一和枯燥。

四是教师和家长经常需要通过作业、考试来检查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害怕学不好,因此对数学越来越失去兴趣和热情。

以上几点都是我国目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难点和问题,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和现状,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如何丰富教学方式,灵活应用数学故事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的应用策略

2.教学中数学故事应用的几点策略

2.1利用互联网技术播放数学故事

小学数学的教学难度,在于教师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激发和创新学生的数学思维。

受教学内容和目的所限,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相较于其他课程,相对单一、缺乏新意,主要通过教师口述、板书,学生练习习题等方式传授知识。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小学数学科目,教师也可以通过采用互联网技术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穿插播放动画、视频等数学故事,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表达和阐述,也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具象化理解。

比如对于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理解方面、数字加减、乘除方面,都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数学小故事来展示。

利用互联网技术播放数学故事,可以带动学生带入生活、自主思考,同时教师也应当多挖掘更加有趣味性的、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比如做数字加减接龙游戏、物品置换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通过游戏方式练习加减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的应用策略

2.2用数字故事讲解基本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对数学基本知识的介绍,但绝大多数都是以语言文本为主,再辅以一些插图的方式。

但是并非与小学生的文化审美十分契合,小学生对学习基本知识的课程常常会缺失学习的兴趣。

但是教师如能够充分地挖掘基本知识的来由及背后的历史故事,利用这些数字故事对这些基础数学知识点展开讲解,如对加号、减号、乘号等字符演变的数字历史、故事等进行介绍。

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小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的兴趣,还能缓解枯燥的学习氛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习压力。与此同时对于实践性教学中,还能够提升了这些知识点的趣味度,

比如,在介绍“买东西问题”、“植树问题”、“图形组合问题”、“摆火柴问题”、“流水问题”等等,都可以基于数学故事方式开展。

通过这些问题的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面,比如在做到“流水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够了解到在实际情况中会有逆水情况会受到水速的影响;

同时通过“植树问题”,“图形组合问题”,“摆火柴问题”等,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动手剪图形、用火柴摆拼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的应用策略

2.3用数学故事激发创新能力

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试题和试卷,也不是为了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教师更加应当把关注度放在鼓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思考,激发和创新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像小学数学里面的“鸡兔同笼”的题目其实是在锻炼小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的课外延伸,所以很多人认为研究“鸡兔同笼”对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超纲的,但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

但是可以通过数学故事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试题:已知共有鸡和兔30只,共有80只脚,问鸡和兔共有多少只?

假设,有个训练员把这些题目中的鸡和兔都训练好了,训练员吹一声口哨,所有的鸡和兔都抬起一只脚,此时剩余50只脚(80-30=50),训练员再吹一声口哨,所有的鸡和兔又抬起一只脚,此时剩余20只脚(50-30=20)。

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延生思维想到,鸡只有2只脚,在2只脚都抬起的情况下,只能一屁股坐地上;而兔子有4只脚,在2只脚都抬起的情况下,还有2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20/2=10只,鸡有30-10=20只。

虽然这是一种利用数学故事和实际生活的灵活解题法,但是其实这就充分地展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无限可能性,灵活利用数学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打破“应试数学”的教育模式,它实际上充满着无限多种可能,富含着很多的想象空间。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的应用策略

3.结语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入门,对于教学方式的灵活开展就显得尤为关键,良好扎实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

因此坚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充分发掘数学故事的应用,对于优化和改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是具有很大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潘黎黎.浅析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3):138-139.

[3]刘溪坤.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21):1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数学   目的   故事   基本知识   科目   小学生   试题   图形   灵活   思维   兴趣   策略   课程   数学教师   教师   数字   小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