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个案分析论文:接纳自我,乐观自信——学习焦虑德育个案

接纳自我,乐观自信——小学高年级女生面对学习焦虑的德育个案

小学德育个案分析论文:接纳自我,乐观自信——学习焦虑德育个案

一、个案背景

进入五年级以来,班主任发现班上许多同学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个别同学还出现了“逆袭”情况——以往成绩中等的同学突然登上了班级光荣榜,并且还经常收获“表扬信”。

但出乎意料的是,数学老师向班主任反映A同学上数学课的精神越来越难以集中,还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数学成绩出现“滑坡现象”。

为此,班主任在自己的英语课堂上格外关注了A同学,但发现她的课堂表现与往常并无异样,每次的英语提问基本能够对答如流。

班主任对数学老师提出的A同学“学习滑坡”问题心生奇怪。于是,一天放学以后,值日工作的最后班主任与A同学,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交流。


二、原因分析

班主任耐心地与A同学进行了近半个小时的谈话。

事后,班主任根据与学生的对话进行具体分析,大致得出以下原因造成A同学的心理困扰和行为表现:


学习上出现偏科情况和畏难情绪

从班主任对A同学的课堂表现观察以及与其对话可知,A同学学习英语时“春风得意”,但在数学课上就“精神恍惚” ,说明A同学很明显地偏向英语科学习,而对数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

A同学甚至认为“数学很难,很多地方听不懂”,“忍不住发困”是对数学逐渐产生畏难情绪以及抵触的表现。


(二)面对挫折,产生焦虑情绪,继而选择逃避

“一个人是否体验到挫折,与他的抱负水平有关”。从谈话分析可知,A同学非常在意自己的成绩,想从数学课上获取高分。

但事与愿违造成一种心理落差,其面对数学学习渐渐产生焦虑情绪,数学课上频繁打瞌睡的表现可能就是学生逃避问题的结果。


(三)热切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却缺乏和他们的沟通交流

一般来说,学生对老师存在敬畏的同时也热切期盼得到老师的鼓励与支持。

A同学相当在意数学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从谈话中可以推测她盼望得到数学老师的关注和鼓励,然而目前她认为自己并未受到数学老师的关注,还错误归结为是因为自己笨。

再加上家长对她数学天分的否定,进一步加深了A同学在数学学习上的自我怀疑。

错误归因及自我怀疑导致本人畏惧向数学老师提出问题,错过与老师沟通交流、解决困难的机会。


(四)未能接纳自己,缺乏乐观自信

从谈话可知,A同学在数学学习上遭遇过挫折,认为“从来没有人说过我有学习数学的天分”,“数学太难了,我太难了”,都是缺乏乐观自信的表现。

久而久之,A同学可能会更加逃避学习数学。


三、教育指导

根据对A同学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的分析,班主任采取了以下方法对A同学进行教育指导。


(一)请知心姐姐(心理健康课老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例如,知心姐姐会对A同学进行情绪辅导,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调整心态,平稳情绪。

知心姐姐还会教她接纳自我,即要接纳自己满意的状况,也要接受自己现状的不足,譬如接受自己在数学学习上没有惊人的天赋,应该加倍地努力。

引导A同学正视自我,不只是接受现在,也接受自己不如意的过去,能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数学考试失败是很平常的,直面才能吸取教训以便走得更好,而不是在失败中懊恼不已,甚至借助打瞌睡来逃避问题。


(二)学业上进行个别辅导。

班主任向数学老师反映A同学的心理状况,建议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后对其进行个别辅导,满足其被关注的需要和尊重需求,减少其心理上的落差,并对A同学学习的潜能时刻给予肯定。

同时建议数学老师帮助A同学学习解决数学难题,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少偏科情况。


(三)对其实施家访。

家访的目的在于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然后倾听孩子诉说她的不安与焦虑,让家长了解到父母对孩子的鼓励与支持可以转化为动力。

父母应当多给予孩子乐观正面的看法,而不是轻易否定孩子的能力。

同时,家长需要为孩子制造舒适、积极的学习心理环境,从而从改变外在因素方面上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四)开展以“乐观看待挫折,积极应对挑战”为中心的主题班会课。

在班会课上引导同学们对自己遭遇过的挫折及克服过的困难进行小组讨论及分享,让同学们意识到遭遇挫折是平常事。

然后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考试只反映一个学生在所学科目上存在的不足,并不能决定其学习能力的高低,要用积极的、平常的、进取的心态克服学习上带来的挑战。

从而让A同学意识到自己面对挫折或挑战时并非是孤单的,而是可以与人分享、正面应对的。


(五)家校合作,有目的地锻炼A同学的抗压和受挫能力。

从A同学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可知,A同学缺乏自信,抗压能力及受挫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应适当地增加心理素质锻炼,例如多参加班集体活动,并且在当中承担一些重要任务;

又例如在家庭生活中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习独立。另外,家校经常沟通交流,充分表达对A同学的关心。


四、指导成果

经过家校有效沟通和辅导,A同学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数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上课打瞌睡的频率从频繁变成偶尔以致极少。

其遇到不懂的题目能够主动与科任老师沟通交流,几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波动不大,并且能够从考试当中肯定自己的努力的同时学会反思自身的不足。

另一方面,A同学在班集体活动中渐渐敢于担当,自信心增强,组长工作能够认真完成。其家长也反映A同学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进步。


五、个案反思

作为班主任,笔者在这个德育案例指导中领悟颇多,并作以下反思:


(一)积极主动与拍档沟通交流

作为班主任要及时与拍档老师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参与解决任课老师在班级教学上遇到的问题。

所以,作为青年班主任,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与身边合作伙伴沟通,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意识到教学工作以外与学生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一对一的平等谈话,学生才会坦言相告其在学习上遭遇的困难。

体贴关怀的用语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老师应该严慈相济,与学生建立良好互信的师生关系,避免学生对老师严厉的形象产生误解。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此个案指导,我发现学习或考试能否引起学生的焦虑,以及焦虑的程度如何,与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有直接关系。

另外,通过知心姐姐对A同学的心理疏导工作,我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对指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的重要性。每个学生的德育个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分析、处理。


(四)家校合作,争取家长的支持与改变

家庭的关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为了改变A同学从妈妈那里对自身学习能力的错误认识,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提出了家访的要求。

在家访过程中,老师向家长反映了A同学的学习焦虑与受挫能力有待提高等意见,并建议家长多从正面方向引导孩子思考和成长,避免消极的思维模式。

从指导成果看,A同学不再认为数学成绩差是自己没能力、没天分造成的。

其反映如今能经常得到家长的鼓励。可见,家长的正面教育在配合着学校的指导进行。


总的来说,通过这个德育案例,我认为在小学生的德育建设中,培养学生接纳自身,乐观自信,融入集体,减少焦虑的品质,以及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马丁·塞利格曼. 教出乐观的孩子[M]. 李雯.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8.

[2]吴发科,郑奕耀. 心理健康普及读本[M]. 张忠远.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40-50.

[3]丁琦.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194-196.

[4]郭庆书. 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 黔西南日报,2019-12-24(007).

[5]陈花.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20(01):9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个案   德育   焦虑   乐观   家访   班主任   挫折   数学老师   自信   家长   自我   能力   同学   老师   数学   孩子   小学   论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