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论文:用教具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

利用教具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

农村小学德育论文:用教具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重点内容。对于音乐课程,老师在授课时在传授音乐乐理知识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德育教育的渗透,实现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之路。

本文从小学生音乐教学中教具的使用为切入点,分析如何在音乐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普及,以此寻找最好的办法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观念;教具;渗透策略


前言:

学校作为教育界的第一战线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传播现场。

当下根据中央的最新文件指示,重视德育教育刻不容缓,这也是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创新讲课方法和授课思路,不再是完全以课本知识为主导,要发展德育体美劳五育相结合。

因此,对于音乐课程而言,如何利用教具发挥课堂作用,加强德育的渗透是当下要研究的课题。


一、背景分析

如今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来讲,存在着老式传统教育模式并存的状态。

比如,在课堂上依然是“老师教唱,学生跟唱”这种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无异于填鸭模式教学,学生没有理解歌曲的涵义,也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对音乐没有激发出兴趣,难以真正的投入进理解音乐意义的事业。

这种课堂模式效率低,见效慢,对学生来讲就像是老师的独角戏。

由此可见,教育方法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吸收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在新课改进程的作用下,学校的老师们也在与时俱进积极地响应这项政策,努力进行课改,也不断地向先进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吸取成功的经验。

但是理想和实践总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当回到自己的课堂实地授课时,还是会出现固定思维的干扰,依然是存在课堂枯燥无味,乏味的状态,针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往往差强人意,与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

最大的弊端是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的参与程度低,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但社会的进步不能停止,对课堂的发展不能止步不前,因此,本文对教具的利用展开讨论,就如何发挥小学音乐课堂的德育渗透展开深入研究。

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课堂活力,注重音乐的体验感受,不断提高德育渗透。


二、教学的现状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更充足的资金投入到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用具的采购中。

但是并不是这些环境的改善就可以带来教学效果的提高,老师的认识程度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对于老师来讲,必须要提高对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很多教师认为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无非就是熟悉乐理知识、唱歌、跳舞为主,陶冶学生的音乐细胞为辅,在这其中严重缺乏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因此,纠正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重中之重,重新审视自我授课模式,积极探索音乐教育中对德育的渗透,要把此项工作当成重点目标来完成。


三、研究方法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师生积极参与,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即向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调查,了解德育渗透的情况,了解教学中教具的应用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工作提供充实的资料。

文献资料法,即到图书馆和网络上查阅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关理论和经验,用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目标渗透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找准渗透点,利用教具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四、实施的有效措施

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快捷,对于音乐教学来讲,各种教具的使用不但能提高课堂效率,也是老师授课更轻松,学生听课更便捷。

一是录音机的使用。

音乐课堂当然是以音乐的传播为主,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创造一个音乐的环境。

也给同学带来听觉盛宴,把德育教育融入音乐之中,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录音机的使用是音乐课最基本的教学用具,它的优点是价格低、使用率高、体积小方便携带,操作简单易上手。

根据课本上的歌曲,播放配套的音乐磁带,用音乐的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这些正能量的歌曲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曲目时,这首歌曲学生们都有深刻的生活感受,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对妈妈热烈的爱,容易在学唱时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课堂上,先通过录音机播放,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从而通过自己对妈妈的爱来瞎想作者的创作初衷。

这种美好的情景体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这是一种美好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更是对父母子女之间的爱的一种憧憬与怀念。


二是通过钢琴的使用。

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很常见的,对于歌曲的演奏,钢琴能表达出很多种感情,可以普遍应用。

例如在学习《国歌》时,词的意思先教给学生,理解歌词大意是重点,对于时代的大体情况也是便于学生理解歌曲的一种方式。

最后在教唱环节,用钢琴伴奏,更能凸显出歌曲的豪壮之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之不易。

让学生们体会爱国之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


三是图画的运用。

音乐思维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具体的一种学科。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种抽象思维的学科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种问题,老师通常会把这种抽象思维化作具体的图画来讲解。

小学生是低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抽象不具体的事物难以掌握,这是用直观的图形来转换学习是一种好办法。

可以给学生一种心理和视觉的冲击,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力,取得更大的成果。


图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将枯燥、乏味的简谱转化成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氛围中感受和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乐趣。

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可先把兔子与乌龟赛跑的彩色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

然后要求学生听到兔子的音乐时就学兔子跳,听到乌龟的音乐时就低头做乌龟爬。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做事专心认真的精神大有帮助。


四是自制教具的运用。

在学习教具不断被补充的前提下,也有一些教学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因此,自己制作教具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一方面可以补充教具的不足,更好地给学生带来上课体验,提高授课质量

。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己制作用具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

比如,利用可以发出声响的硬物,制作成一面小鼓,利用筷子和废布条,制作鼓棒等。


五是多媒体设备的使用。

多媒体是近些年引进学校的高科技设备,包含声音、画面于一体的设备,更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欣赏和学习音乐知识。

在欣赏红歌时,由于小学生距离抗战革命时期比较遥远,很难理解红歌的内涵,通过对影像的观看,可以深刻的理解抗战革命的事迹,从而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容。

有利于德育知识的吸收,更有利于对学生红色革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语

音乐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操和思想感情的最佳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是培养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新课改的进行中,老师任务很重,更要充分利用教具的价值,把握教学的重点,着重提高教学质量,这样能直观地体现音乐的内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以乐育人 润物无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黄春杏. 北方音乐. 2020(20)
  2. 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 周雪. 北方音乐. 2016(15)
  3.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J]. 张珊珊. 华夏教师. 2017(05)
  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J]. 张丽斌.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01)
  5. 小学音乐教学德育功能的渗透路径研究[J]. 丁磊. 科技资讯. 2020(3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教具   德育   小学   音乐   录音机   小学生   课堂   德育教育   农村   老师   教师   学校   方法   知识   学生   德育论文   歌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