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羌活的应用鉴别


独活,羌活的应用鉴别


独活,羌活的应用鉴别:


独活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羌活,二者原为一物。到宋朝的《药性本草》才把羌活别列一条,阐述了二者的区别,认为芸香之气浓郁者为羌活,但在功用方面并未明确分割。


羌活一年四季均可用于风寒感冒之症。在《本草逢原》里,还说其为“却乱反正之主帅,非时感冒之仙药”。但羌活气味雄烈,主入膀胱,发散解表力强,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善治上部风邪,故在上在表的风湿痹痛多用。


直到清初,《本草求真》记载:“羌之气清,行气而发散营卫之邪。独之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羌有发表之功(表之表)。独有助表之力(表之里)。羌行上焦而上理,(上属气,故云羌活入气)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下属血,故云独活入血),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二活虽属治风,而用各有别,不可不细审耳。”


独活,羌活的应用鉴别



独活气味较淡,性质也较和缓,主入肾,偏下行入里,长于祛腰膝筋骨间风湿,善治在下在里之风湿痹痛,且祛风湿力强,是治风湿痹痛之常用要药,但解表之力不如羌活。


元代李东垣云:“羌独活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但羌活入足太阳,上头下足,可治周身肢节之痛。而独活偏入足少阴,以治腰腿痛为主。综合二药的功效,可概括为:羌活治上,独活治下;羌活走太阳,独活走少阴;羌活治浮风,独活治伏风;羌活除大之风,独活除细络之风。二药合用,一上一下,外通足太阳膀胱,内达足少阴肾,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疗痹止痛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羌活   独活   足少阴肾经   本草   芸香   骨节   颈项   清初   药性   元代   风寒   风头   气味   风湿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