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到声音,却听不懂说的是什么?

我能听见讲话,但不知道在讲什么?

这是很多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常常抱怨的一句话,即使是在他们正确选配了助听器以后也这样,这是为什么?

听得到声音,却听不懂说的是什么?

听得到声音,却听不懂说的是什么?

与正常听力者相比,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不仅存在着音量减轻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频率失真(频率分辨率差)的问题。

换句话说,我们用一般讲话音量交谈,听力正常者交谈起来毫无障碍,而听阈为60分贝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则可能听不清,有些发音轻的单词也许根本听不见。

虽然戴上了助听器,所有的声音都能听见,但是,患者还是不可能把每个字都听得清楚,尤其是在噪声环境中。

听得到声音,却听不懂说的是什么?

助听器佩戴图

这是因为,虽然经过助听器的正确补偿,但患者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时间解析能力差;频率解析能力差;内在的降噪能力差。

能看清的东西一定看到了,而能看到的东西不一定能看清;同理,能听清的声音一定是听到了,而能听到的声音不一定能听清。

听到,是听觉系统的基本功能,而听清则是更高级功能。只要有信号传到听觉中枢,我们就“听到”了但要听清,还必须具备听觉分辨能力。哪些因素决定了我们能否听清?

听得到声音,却听不懂说的是什么?

嘈杂的环境

在过于嘈杂的环境中,由于声信号本身变得含混不清,正常听力的人也无法听清;信号声过小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

比如,电视机声音太小,我们正常听力者也同样听不清。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

内耳具备声信号分析能力。内耳受到损伤后,听觉分析能力就会明显下降。但由于我们的听觉分辨能力有足够的余地,不必100%地听清楚也能保证我们听懂。

因此,不太严重的内耳损伤还不至于使患者完全丧失听觉分辨能力。

听得到声音,却听不懂说的是什么?

助听器佩戴图

听觉中枢具备更重要的声信号分析能力。听觉中枢受损,听觉分辨能力会更差。有一种因中枢障碍导致的耳聋,称为中枢聋。

典型的中枢聋患者完全可以听到声音,甚至是极细小的声音,但他们听不懂、听不清。

显然,听不到肯定会听不清;但即使听到了,由于内耳、听中枢分析能力下降,也依旧会听不清。而且,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推理:内耳和(或)听中枢的损伤,是导致听不清的主要原因。

遗憾的是,大多数神经性耳聋患者,其内耳、听觉中枢都有损伤,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不少神经性耳聋患者都会抱怨听得到却听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内耳   声音   助听器   中枢   听觉   音量   嘈杂   损伤   听力   能力差   频率   患者   信号   能力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