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7年,我发现让娃成为“开心果”很重要

当妈后,你觉得累吗?


可能很多人都会说,这不废话吗?那个能量无限的小魔怪,简直折腾死我了,我虽然累到崩溃却还是很快乐(我情愿上班搬砖也不想带娃)!


哈哈哈,自己生的娃,含着泪也要带好。不过,我们可以想想办法,把这个累人的过程尽量变得快乐一点嘛。比如——让娃儿变成你的开心果!这个主意,怎么样?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将姐姐和弟弟培养得差不多了。现在,他们可是我们家的幽默担当哦,经常妙语连珠,把家人逗得忍俊不禁。随便举个例子:


全家一起吃饭,大人们聊到生宝宝的话题时,弟弟抢着发话:“外婆生了妈妈,妈妈生了姐姐和我,那我以后可以再生个妹妹...…”


我忍不住纠正:“Barron,男生是不能生小北鼻的哦!”


结果你猜弟弟什么反应?他立马回了一句:“Oh no……那为什么我的肚皮这么肥呢?”


当妈7年,我发现让娃成为“开心果”很重要


笑死我了,服了you!


这样的日常笑话集锦,在我家不要太多!姐弟俩简直就是天生的段子手,是上天派来逗我发笑的谐星吧?他们的笑话一个接一个,还都挺受欢迎的。好啦,皱纹都要被他们笑出来了~


越发深刻地觉得,一个幽默的孩子,实在是太讨喜了!因此,趁早培养孩子的幽默感,真的很有必要哦。


当妈7年,我发现让娃成为“开心果”很重要


01


什么是幽默?在我看来,幽默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用有趣、积极、包容的方式来看待生活,而不是拧巴而死板地跟世界对抗。


你发现没?在我们生活当中,最受欢迎的那几个,往往都是这样的人。


印象中,读书时代所有的校园风云人物、职场上人缘最好的员工、社群里的一呼百应的意见领袖,都像感染力十足的太阳,自带着幽默的属性。


的确,幽默的人就像磁场,走到哪里都充满吸引力,有着一群忠实的粉丝。


我最喜欢的脱口秀演员之一就是华裔表演者黄西(Joe Wong)。他的经历相当传奇,毕业于中科院和莱斯大学,本身是个研究肿瘤细胞的生化博士,却偏偏对喜剧表现情有独钟。机缘巧合之下,他参加波士顿国际喜剧节并进入决赛,从此声名大噪。


当妈7年,我发现让娃成为“开心果”很重要


想想看,他其实远谈不上帅气,甚至有些其貌不扬:瘦小、龅牙、小眼睛,还戴着一副很厚的眼镜。但长相平平无奇的他,灵魂却超级有魅力,机智、睿智、段子信手拈来,只要往那儿一站,还没开口就让你想发笑!


有人说,黄西“以一人之力打破了呆板、木讷、沉默的华男stereotype”。他站上人生C位靠的是什么?毫无疑问——那份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幽默!


其实,像黄西这样充满幽默感的人,想不被喜欢都难。尤其是在美国这种崇尚幽默的国家,民众大多诙谐机智、外向热情,总爱随时随地开开小玩笑。


也正因如此,美国人对于孩子幽默感的培养可是相当重视的。很多家长认为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好性格,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一种难得的生活态度,是对个人魅力的顶级褒奖。


的确,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幽默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比如奥地利有学者曾发现:“有趣的人,尤其是享受黑色幽默的人,相比缺乏幽默感的人,语言与非语言智力更高,而情绪受扰以及侵略性产生的几率则更低。”


当妈7年,我发现让娃成为“开心果”很重要


而哈佛大学的《幸福公开课》中,同样列举了幽默的至少三个好处:


√只要是一点点的幽默,就能提高我们的免疫系统;

√幽默可以减轻慢性疲劳、疼痛与疾病;

√幽默能缓解心理压力,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


想想也好理解。幽默感的展现涉及到了反应能力、情绪认知、知识储备、抗挫力等多个方面。因此如果一个孩子幽默感十足,那就意味着他的智商、情商、逆商都不会太差哦。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还用担心无法立足于社会吗?当然不会啦,他们的人生简直不要太赚!


当妈7年,我发现让娃成为“开心果”很重要


02


说起来,人的幽默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根据认知心理学家McGhee(1979)、Jalongo(1985)等人的理论,儿童幽默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0-1岁)


婴儿是通过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动作来感知这个世界,因此这个阶段他们最容易因为行为和动作本身而觉得可笑。


当我们冲婴儿期的宝宝做鬼脸、发出夸张的声音、或者对他们挠痒痒时,他们会以咯咯大笑作为回应。这实际上是幽默感的萌芽。


第二阶段(1-2岁)


在这个阶段,宝贝开始对幽默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比如,他们会把脚伸进衬衫袖子里,把这件衬衫称为鞋子,然后乐得哈哈大笑。尝试幻想与假装,觉得以某物替换他物很好玩,越荒诞的不一致就越喜欢,是这个年龄宝宝的幽默感特征。


当妈7年,我发现让娃成为“开心果”很重要


第三阶段(2-3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进一步发展,并且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因此,这时候宝贝的幽默感更多的跟词汇笑话有关。


比如,娃会指着眼睛说是鼻子,指着鼻子说是眼睛;或者,他把爸爸叫作妈妈,把妈妈叫作小兔子,把宝宝叫作小猪佩奇。这种张冠李戴的游戏,在孩子看来十分有趣。


与此同时,那些跟身体有关的糗事,比如放屁啦、扭扭腰啦、摔倒啦等等,也特别容易引发这个年纪孩子的笑点哦。


第四阶段(3-5岁)


这时候,宝贝的认知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理解各种文字游戏,甚至会自己DIY一些幽默的灵感。比如,把球加上耳朵鼻子等五官,让大象坐在树上……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这样违背常理的小case,能让他们觉得好好笑。也就是说,对物体的特性加以曲解,是这阶段孩子们的幽默方式。


当妈7年,我发现让娃成为“开心果”很重要


第五阶段(6-9岁)


等到孩子读小学低年级以后,便会对双关语、谜语或其他文字游戏感兴趣。此时,他们已具备理解词汇和句子双重含义的能力,认识到单一情境有多重含义。因此他们能够欣赏笑话、玩一字多意的文字游戏、热衷于脑筋急转弯——


“什么东西有四条腿却不会走路?”

“桌子!”


嗯,就是类似这种。


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幽默表现方式已经跟大人接近了。他们觉得好玩的事,我们往往也会觉得很好笑哦。


第六阶段(10-13岁)


小学高年级与青少年初期,是儿童幽默感发展的最终阶段。这时候,孩子的幽默感更具原创性、自发性与善意,并且能够欣赏并创作趣闻轶事和机智话语。


介绍完这几个阶段,大家发现没有,孩子对于幽默的理解和运用,其实跟他们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所以,顺应宝贝的成长,根据年龄科学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正是培养幽默感的关键哦。


当妈7年,我发现让娃成为“开心果”很重要


03


好啦,看到这里,那么问题就来了——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哈哈,知道大家都对方法论特别关注。所以在这里,我就结合自己的养育经历,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实操经验。


1. 拥有广泛的知识面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是不是总会惊叹,幽默的人怎么能如此机智,任何梗都接的住、任何笑点都能创造?


事实上,看起来的信手拈来,背后无不是强大的知识储备在兜底。肚子里没点料可做不到哦。


姐姐和弟弟在看了动画片《辛普森一家》之后,对里面客串的霍金很是崇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私底下可是个特别幽默的人,他说过一句经典的话:


“我虽然没得过诺贝尔奖。但我还是比同事都要成功——因为我上过《辛普森一家》,也客串过《星际迷航》。”


而这份幽默,事实上跟知识量关系密切。正因为有广泛阅读,保持新知识的不断汲取,并对所有领域都永葆好奇,才成就了霍金。


所以,要想让孩子成为幽默的人,首先他们的思想就不能贫瘠。多读书、多发展兴趣爱好、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是很重要的一环。


当妈7年,我发现让娃成为“开心果”很重要


2. 营造幽默的家庭氛围


可以说,姐弟俩的幽默细胞在很大程度上随我。哈哈哈,不是自夸,因为在家我会带头搞笑、主动自嘲、有意识地创造幽默场景。


记得汪曾祺老先生曾说:“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


是啊,有这样一个没大没小的妈,还怕咱娃不有趣吗?(此处应有笑哭脸~)


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是怎样的人。所以对待幽默,我们不妨也主动点,用鼓励、支持与配合来为孩子营造一个有趣的家庭氛围。


在我家,有一个保持了好几年的习惯——每周都会安排一次show time,每位家庭成员都要上台表演。自从有心培养两个宝贝的幽默感以后,我便增加了说谜语和讲笑话的内容,还会针对某件事或某个情节让孩子们编一句搞笑的话。


别说,效果还真挺显著的。姐姐和弟弟的搞笑水平,真的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哦,哈哈!


当妈7年,我发现让娃成为“开心果”很重要


3. 让孩子学会自嘲


那天,弟弟在轮滑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磕破了一点皮。本以为他会哭鼻子,没想到这个风一样的小男纸居然做个鬼脸便爬了起来:“幸亏我肉多,不太疼。”我不禁在心里为他点赞。


有句话说得好:“笑对不完美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不完美不当一回事。”


所以让孩子学会用自嘲的方式反击生活磨砺,是幽默的至高境界哦。


当妈7年,我发现让娃成为“开心果”很重要


04


大文豪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


对孩子来说,这是能让他们受益终生的宝贵品质。


而对老母亲来讲,养育的千辛万苦中,能加入逗我们开心的那一点甜,也是极好的调节与慰藉。


所以,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一个幽默的孩子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霍金   开心果   文字游戏   机智   幽默感   认知   弟弟   有趣   姐姐   阶段   妈妈   幽默   宝宝   宝贝   孩子   笑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