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储殷的一段视频,引发热议。

视频中储殷老师表示,家长一定要竭尽全力送孩子去重点中学读书,学业压力只会持续两三年,但上重点大学的可能性很高。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与储殷老师对话的考研名师张雪峰老师表示反对:教育的主体是孩子,我们应该考虑孩子是否快乐。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储殷老师进一步反问,提出:孩子不能决定自己的利益,也不会为了长远价值牺牲眼前的快乐,家长如果在这个阶段放手,以后可能会后悔。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评论区也是十分的热闹: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视频来自腾讯新闻的综艺《你说的都不对》,这一期的主题是#要不要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单就问题而言,答案显而易见:
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父母们都在坚决贯彻执行周恩来总理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向往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是人之常情,但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值得商榷。


视频中,储殷老师的答案是,家长一定要竭尽全力送孩子去重点中学:

“普通学校,你(考)上大学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孩子)他压力大了两三年,在重点中学(考)上重点大学的可能性有多高?”


“压力大了两三年”看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还有点耳熟吧?储殷老师甚至说: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流着泪说,爸爸我再学习会疯的,我们所有人都会让他辍学对不对?”

评论区中不乏与储殷老师持相同观点的人,近20万的点赞也证明了这一点: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所以在储殷老师和这派家长心里,“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压力,舍弃童真,投身题海,拿不到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誓不罢休……

可这种教育,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吗?

我知道数学的答案,却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中爆红的黑马李雪琴,从小生活在妈妈的焦虑和压力下,从不允许自己考第二名。

来自东北小城的她一路过关斩将,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

这似乎是“最好的教育”带来了最好的结局,然而大三那年她患上了抑郁症——高压式教育的恶果开始体现。

大学毕业,李雪琴选择去国外留学深造,身处异乡加重了她的孤独感,研究生没毕业就休学回国创业。内心积压的情绪无处释放,去年九月,她在手腕上划了三道口子,所幸自杀未遂。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图源李雪琴微博


李雪琴的经历不是个例。知乎有个问题是#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确诊为抑郁症(包括双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只有28个回答,最短的只是来问问可以吃什么药,但问题的浏览量,已经达到13万次。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北大心理咨询中心徐凯文副主任曾发表演讲,提出“空心病”一词,指出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

拿到北大、清华录取通知书的孩子,可以说是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赢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小就是最好、最乖的学生,却在国内顶尖的学府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按照别人的逻辑活着,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令人细思极恐的是,空心病不是只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的。


北京一所著名中学的两位校长曾在采访中表示,被牢牢盯着长大的孩子,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气质,教师内部戏称为:没有热爱的勤奋,没有灵魂的卓越。

在上大学之前,他们所有的生活就是被妈妈盯着学习,他们所有的目标都是要成为学霸,考上名校,以至于他们没有自己的热爱,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一定要实现的愿望,也感受不到人生的意义。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明明父母们已经把孩子们送进了著名高中、顶尖学府,说好的“压力只大两三年”,怎么就落得抑郁、自杀的结局?难道这就是储殷老师所说的“最好的教育”?


你爱的是那张100分考卷,不是我

“爸爸妈妈,我半期考试没考好,我对不起你们,我已经走了,不要找我……”这是四川一名12岁的小女孩留给父母最后的话。焦急的父母苦苦寻找3天后,邻居在离家不远的水库中发现孩子尸体。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家长们以成绩为第一导向,孩子考好了就喜笑颜开大肆奖赏,考不好就声色俱厉甚至拳脚相加。孩子得不到无条件的爱,会觉得父母不是爱我,是爱我的好成绩:

考得好,我就是好孩子,父母长辈都喜欢,大家都会表扬我;


一旦考不好,我就是一无是处的“垃圾”,活着做别人的累赘,不如死掉……


就在去年这个时候,江苏扬州一名17岁少年跳河自杀。遗书中说自己从全年级40名一路下滑到200多名,学习压力实在太大。离家前甚至把作业、书本放在盆里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妈妈抱着孩子的照片泣不成声,却一切都晚了。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反应,会让孩子越发计较分数,他开始患得患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这自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在家长和孩子的一次次“交手”中,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更可怕的是,父母耳提面命,并不会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孩子坐在书桌前好像是头悬梁锥刺股,本质上仍然是非自发性学习,即便孩子自己主动翻开课本,那也是因为因为他知道这样做会获得父母的认可。


去年十月,深圳一所中学的校运会开幕式上,一群初二孩子高喊: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台上台下笑成一片,这背后,却是让人叹息的现状:我学习是给我妈学的。

学习宛若一件天大不痛快的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孩子不讨厌学习,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熟悉学堂的读者一定知道大灰狼总编,他称自己14岁的女儿不不为“人生导师”。

女儿不不自幼在大灰狼夫妇的无痕引导下,爱上了阅读,哪天晚上没读上两三个小时,就根本不会睡觉。

小学四五年级时,不不每年阅读量已经达到惊人的200本书,1000万字,经常和大灰狼讨论福尔摩斯、张居正、朱元璋。

但那时,不不的课业成绩很是一般,也不去补习班,甚至期末考试前一晚还在读课外书。

大灰狼想了想,决定不管:

“我尊重她的选择,无论这个选择我喜不喜欢。”


“如果此时阻止她阅读,那我又何必在不不刚出生时就全面引导她爱上阅读呢?”


“考试成绩有那么重要吗?我当过学霸也做过学渣,此刻拥有的一切却不是由哪一场考试来决定的。”


“去补习班的孩子有几个真心实意?屁股在教室里,心却在游戏机里,这不是让孩子更讨厌学习吗?”


大灰狼坚信“教育不是把桶装满,而是把火点燃”,也始终不催促、不逼迫。升入初中,“人生导师”开始逆袭——

儿时海量的阅读使得她的理解力、思维力、判断力卓著,不讨厌学习使得她学习效率超高,父母的尊重使得她形成了强大的内驱力,自己喊出“我要当学霸”。

一年时间变成全班第一,再一年,就变成了全年级第一。前段时间更是顺利完成全英文答辩,一举拿下学校唯一的一等奖学金。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图源大灰狼总编朋友圈

耀眼的成绩不是孩子突然开窍,而是大灰狼夫妻扛住了老师的施压、朋友们的互相攀比,甚至全社会的急躁,遵循教育的规律与常识,给了不不一个宽松的环境,护住了她求知的欣喜。

那个小学时上课开小差、不好好写作业、成绩也一般般的后进生小不不,终于等到了合适的春天,还有温柔的风。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图源大灰狼总编朋友圈


事实证明,一时落后无伤大雅,我们这一生,是场漫长的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尹建莉老师写的《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也在不不身上得到了验证。不不的“长大才胜出”甚至比父母预期的来得还快。


这种“胜出”不光是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她现在已经全面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学习的能力,和强大的自驱力。


父母已经完全不为她的未来担忧。

综艺《亲爱的小课桌》中,小学霸盛云翼也是如此,小小年纪就知道学习是为了日后更长远的人生目标: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别人妈妈一个寒假给孩子额外布置了376张试卷,而盛云翼的妈妈不仅很少插手学校作业,对待各种昂贵的兴趣班更坦然表示“喜欢就行了”,并没有执着于考证、加分等。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看似“放养”政策下的盛云翼,总是最先完成作业不说,还时常自己主动找课外书来读。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观察员高秋梓不明白:“他怎么写作业这么开心?”

因为盛云翼的父母真正用对了力。

充分尊重孩子,不以分数的多寡决定爱的薄厚,因而盛云翼才能毫无压力地享受学习。

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趋向自我完善的。

是习惯采取高压式方式对待孩子的家长、老师,在一次次不当的引导中,倒了孩子学习的胃口,坏了他们求知的乐趣。

表面上看是孩子成绩下降,写作业磨磨蹭蹭,但根源上,孩子已经开始抗拒学习。

此时父母们本应该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思考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然而大部分父母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见成绩下降就更严苛地要求孩子再多做一张卷子,多背十个单词,学习兴趣彻底被消耗干净。

尹建莉老师有一句话是父母做错了不如不做,因为错误的教育行为会立即伤害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什么都不做,任由孩子自己探索,反而是一种保护和成全。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如果我可以选,我会做得更好

世事吊诡,那些看起来佛系、“不负责任”的父母,往往能培养出人人称羡的好孩子。

而那些不停提出要求的家长,反而孩子既拿不到考试的高分,也拿不到人生的高分。

他们总是觉得,如果不要求孩子考第一,孩子自己就不想考第一,就像储殷老师在视频中所表达的观点——孩子不能决定自己的利益,总会为了眼前的快乐放弃长远价值。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里写到,要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

孩子不是傻瓜,如果他自己的选择导致了不好的结果,他自然会知道,事实会教育他;而家长强行干涉,那孩子永远不会形成独立的判断力,永远不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储殷老师的观点背后,是成人对儿童居高临下的不信任。

由于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父母始终在理直气壮地替孩子做决定,使孩子永远处于“要我做”而非“我要做”的状态,破坏了孩子的自主性。

为“别人”做事,自然提不起精神头。

除此之外,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还能避免孩子在完成短期目标(例如考上了大学)后,内心产生空虚感、无意义感。因为他始终追逐的都是自己想要的,他不是个考试的工具,每个时间节点,他都离梦想更近一步。

成就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产生健康积极的情绪,又会继续激励孩子向前,如此往复,良性循环形成了。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事实证明,“爱与自由”的教育,可以使孩子优秀的外在表现与健康的内在人格兼得。


正如尹建莉老师在她新书《教育的常识》中所说:

一个在自由和肯定中长大的孩子,他从生活环境中获得了解放和自信。他内在的生命力量良好生长,使他有力量把握自己,获得了支配自己的自由。这样的孩子恰恰表现出自觉——让自己和生活环境达成会有一种和解或和谐。

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灵魂,才是孩子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立足的根本。是“满分”人生的保障,也是教育的真正目标。

把目光放长远,给孩子空间,时间自然会带来好消息。

而你,只管享受与孩子温馨明媚的每一刻。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作业   大灰狼   总编   竭尽全力   长远   家长   父母   意义   压力   成绩   妈妈   老师   孩子   人生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