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格的父母——就要忍住唠叨(上)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沃桑健康科技是针对注意力不集中、发育迟缓、计算困难、阅读困难、书写困难、自闭症和阿兹伯格的孩子进行大脑干预辅导和训练的一家专业机构。

欢迎那些做过干预,但是不见成效或失败了的家长带着您的孩子来到沃桑,家长不弃,沃桑治愈!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忍不住想唠叨孩子的父母,要小心!

做合格的父母——就要忍住唠叨(上)

讲个故事给大家听: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老和尚讲什么?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老和尚讲什么?…………

我想这个故事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当时都觉得很有意思,一遍一遍地讲,周而复始,那又有谁总愿意听重复的故事呢?

有这样一张漫画,上面写着,上课听懂了吗?考试考几分?不要玩游戏了,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作业写完了吗?……

我想几乎所有的妈妈都说过这样的话,有的甚至是每天要说上几十遍,大家肯定会说:“一遍一遍地唠叨,都是负责的妈妈。”

然而,这样唠叨却不能取得一丁点的成效。

做合格的父母——就要忍住唠叨(上)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在心理学上属于一个心理现象。

有一次,马克•吐温去听一位牧师的募捐演讲,起初,马克•吐温感觉这位牧师讲得非常精彩,打算捐出身上所有的钱;可是十分钟之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打算只捐些零钱;然而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一直继续着他的演讲,唾沫横飞。这时候马克•吐温厌恶至极,立即改变初衷,决定一分钱也不捐赠。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由于气愤至极,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没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牧师冗长的演讲竟能将本来准备慷慨解囊的大作家变成小偷,为什么马克•吐温不去捐款,反而拿走了钱呢?

结局看似荒诞,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却更值得我们同味。

做合格的父母——就要忍住唠叨(上)

分析其中原因,心理学上把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就叫做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就会事与愿违,就像马克•吐温一样,不仅没捐钱,反而从盘子里偷走了两元钱一样。

超限现象有个流程图,孩子犯错遭到批评时,内心会产生内疚,可能已经接受了正确的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教,使孩子极不耐烦,其厌烦心理就会呈几何倍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

这种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常常会发生。

比如每个孩子都有考试考不好的时候,比如不用心、马虎,这时候父母会三番五次对这件事情做出同样的批评。有的家长甚至不就事论事,还把孩子以前犯的许许多多的错误,一件一件地说出来,使得孩子从内疚、不安发展到不耐烦。

做合格的父母——就要忍住唠叨(上)

最普遍的超限效应的教育现象,就是刚才说的“唠叨”。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给小学生和中学生做过一个量化实验,让孩子们写出最不喜欢家长的哪些行为?

结果出现频率最高的答案是什么,给大家留一个悬念,下篇文章为大家揭晓答案。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自闭症   庙里   牧师   马克   这个故事   遍地   内疚   成效   效应   合格   困难   家长   父母   现象   孩子   心理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