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父母情商低会给后代带来多大的影响?”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引起了上万人的关注和近百万的浏览量,是什么样得问题会引起那么大的共鸣呢?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其中,有一位答主:@嶝林洋的回答,实属让人觉得太扎心!

他说到自己与父母交流时,并不是就事论事,理性平静地讨论事情。

而是,父母只顾着自己输出想法和评价,极少考虑子女的心情、本意、承受能力。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嶝林洋还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他与父母之间交流对话,相信不止他和父母谈话是如此,或多或少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虽然不能说很相似,但这样对话日复一日地发生着,久而久之,产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除非必要交际会避免与父母交流;

尽量报喜不报忧,但往往什么都不想谈及;


即便心里有不快和委屈,但宁愿憋在肚里.....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最后,@嶝林洋还说到:

父母尽职尽责地抚养了我,但是,他们日复一日无意中的言语损耗,在我童年和少年的内心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形空洞。


我在成长中付出巨大的代价发现了这个空洞,但是只要这个空洞不填满,我在接下来的人生就要花费同样巨大的精力去避开这个空洞,而且一不留神仍会掉进去。


@嶝林洋的回答触动了无数有过相同遭遇人的反馈,认为自己父母的言行谈吐、情商低的表现,真得会对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负面影响。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这让莱宝想起2018年的年初,有一篇《北大男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还写万字控诉,竟因为……》的文章。

文章长达一万五千字,每一行字充斥着负面词汇,控诉父母“罪行”。

高考理科“状元”、北大本科、留美硕士王猛(化名),他将这一切的根源都归结于父母的“过度关爱”。

其中,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导致了他性格上“内向,敏感,不善交际”,这让他错过了最佳能力培养时间。

“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


高中毕业前,所有的社交圈子几乎都在生活的大院里。

以为考上北大就能远离家乡,逃离父母的“控制”。

但是,依然没有逃离父母的“管控安排”。

“在离开前,家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电话,请她之后多多照顾”。


毕业之后,经历了几年工作不顺,王猛借着英语优势决定出国读研。

然而父母的“关爱”如影随行,随后就给他找了一位“老朋友”照顾他。

诸如此类的“控制与关爱”,让他一度想要尽快彻底地逃离这个“家”。

2012年前后,王猛将这封《决裂信》发出。

他拉黑了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彻底与这个“家”告别了。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王猛的这封“决裂”信或许是真实案例,也可能如网友所说是写手所编造都故事。

但是,以上两种不同的亲子之间的相处经历都是给当下的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正面管教:亲子沟通》。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总是说的多听得少,却总希望孩子听话,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真正双向的亲子沟通,需要父母具备说话的艺术,同时也懂得倾听的学问,给与孩子更多说话的机会。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亲子沟通:仔细聆听


倾听是绝大部分成年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更别说是孩子了。

我们常常只有感觉到自己被倾听时,才愿意敞开心扉继续说下去。

而不是“倾听”时,对方习惯用敷衍、否定、评论、安慰、提建议等行为来“听”你的事情。

倾听别人时,需要放下已有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的感受,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亲子沟通:认同感受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不管自己的哪种情绪都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就会自由的做自己,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如果孩子还小,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把他的情绪说出来,紧接着给孩子一些时间,相信他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正确地看待自己,正确地面对失败,发展起面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心,认同孩子的感受是父母和孩子无障碍沟通的开始。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低情商”父母:只要他们一开口,细思极恐

亲子沟通:引导思考

当孩子的成绩考得不理想时,不可急着批评和指责孩子,或是直接说出答案或结论,而是应该耐心和孩子沟通,让他思考出应对的结果。

即使完全不符合父母所期望的答案,也绝对不可以彻底否定孩子的主张,而是应该重复之前所提的“聆听”到“认同感受”的步骤。

《正面管教》之谓正面,在于教我们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养孩子,讲述家庭教育的细节和执行。

掌握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育儿理念和工具,秉承和善而坚定的态度,与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希望各位家长们都能够正视家庭教育,认真对待孩子成长中的每分每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家庭教育   情商   人时   父母   和善   空洞   亲子   北大   坚定   情绪   想法   反馈   说话   事情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