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最近,知乎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热门问题:

妈妈让孩子洗碗抵饭钱,孩子认为家里应该对他免费,不能收饭钱。

孩子和妈妈吵起来了,如何处理?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答主@不知晓的第一句开头,真是简单有精辟:

这就是典型的貌似懂一点,但是又不全懂的教育方式。

尤其是最后一句话:义务的东西就是义务,和感情分开。

这也意味着孩子做家务本身是一件好事,能培养孩子的行动力和责任心。

但用“零花钱”、“饭钱”等方式让孩子做家务,只会形成把家务当成赚钱的手段。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在《家有儿女》第一部48集中,妈妈刘梅,每个月都会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但孩子们对妈妈刘梅,零用钱分配的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些许怨言。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爸爸夏东海知道后,主动请缨解决这个问题。

他决定实施一套全新零用钱分配方法——家务卡,鼓励孩子们做家务,即做家务积分,月初换零用钱。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但这一次的有偿活动结果却是一团糟。

孩子们为了得到家务卡,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把衣柜的衣服全部被搬去反复洗......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很快几百张家务卡,一下子就被孩子们给获取了,

爸爸夏东海意识到做家务换取零花钱的做法不对时,刘星和小雪立刻宣布不做了。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做家务能获得报酬这件事,副作用在于破坏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扼杀孩子主动做家务的积极性。

题主也是在破坏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但方法却是让孩子洗碗抵饭钱,并非意识这是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

至于孩子认为家里应该对他免费,不能收饭钱,孩子的说法也并不是完全错误的,孩子同样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是可以享受家庭福利的。

但是,他却忘记了承担责任也是理所应当的,这里也不用那么刻意精确地划分“你的”“我的”,关键是家庭整体的参与、主动的付出和奉献。

钱其实是中性的,它本身就是培养孩子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教育工具,关于做家务要不要给钱,建议是判断是不是孩子的责任。

比如帮爸爸洗车、帮爷爷奶奶修剪草坪、帮妈妈跑腿等等,它们都提到了同一个关键字—“帮”,那么给零花钱不为过。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Facebook看到一位妈妈分享儿子做家务的奖励机制,有点意思。

说儿子在家完成一定家务,就会得到付费鼓励。

如清理猫砂、喂养动物和回收垃圾等杂务,每两周能得到26澳元(124元人民币)。

如果完成一些额外的工作,比如洗车或洗完一筐衣服,可以另外得到10澳元(47元人民币)。

这是她给儿子做的任务表,钉在地板上,激励儿子积极做家务。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不少网友质疑这个方法,问奏效吗?

她表示很有效,并且达到了自己用家务激励让孩子学会理财的目的:“他每两周花16澳元,就可以省下10澳元,到目前为止,他已经从Xbox买了两款游戏。”

对于这个效果,网友态度不一:

有人认为,妈妈频繁地给出了太多的钱,她应该期望儿子免费做这些家务。

有人认为,她是在帮助儿子养成好的储蓄习惯。


怎么说呢,如果只从妈妈的目的出发——让儿子学会用钱,这个方法没有错。

不过把家务活和付费绑定在一块,产生的“化学反应”,似乎有那么点不对劲。

那么,家长们到底该不该给孩子钱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呢?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金钱不能成为孩子做家务的诱饵。

当孩子稍大一些,家长就不要再包揽所有家务,而应该适当让孩子参与做些家事,比如收拾房间、浇花、倒垃圾、择菜、洗碗等。

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知道,做家务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如果孩子已经有了这些基本的认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能再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就可以得到零花钱。

孩子帮忙做家务,家长当然可以给一定酬劳,但这种教育必须得法,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她给零花钱的方式是简单又随意的,完全用利益去驱动孩子的行为。

家长和孩子毕竟不是雇佣关系,让孩子有偿做家务有很多门道在里面。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让孩子体会劳动被认可的喜悦。

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父母要细心观察,了解孩子心态的变化。

其中,家长必须对下面三个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一是孩子是否对自己劳动的成果产生了自豪感;

二是他是否认真在做事,是为了帮助父母,还是为了钱应付了事?

三是父母的喜悦和感谢是否传达到位。

因为对孩子来说,为父母分担辛苦是一种天然的动力,即使不付钱,只要有父母的感谢和尊重,他们依然会感觉到幸福。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家长只有了解这一积极动机,才是真的了解孩子,才能真正使用好这种有益的教育方法。

只要孩子做家务时总是喜滋滋的,干完活总忙不迭请家长欣赏他的劳动果实,家长就不必担心孩子是被钱所驱动的,这说明他们真心从干家务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自我的价值。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鼓励孩子做家务还有很多办法。

家长可通过引导的方式培养孩子做家务。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应为孩子树立榜样,干家务时可教育孩子劳动是美德,在自己干家务时可抓住机会让孩子一起劳动,让他感到做家务的快乐。

孩子在参与家务后更多的以口头表扬为主,其实孩子能得到家长的赞扬与肯定已经很满意了。

当孩子帮大人做完事,说一句“孩子你真棒”,或许他就会很高兴,找到成就感。

另外要培养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如日常的房间整理、洗自己衣物等。


孩子劳动的成就感源于金钱?很多家长都用错方法了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可在孩子做了一些家务后,给他们一点鼓励,如奖励小礼物,或带孩子出去玩。

或用累计奖章的方式,做完一天的家务就给一个奖章或者一朵小红花,累计一定数量的奖章后就可以换取奖品。

同时,玩游戏、讲故事等也都是鼓励孩子做家务很好的形式。

金钱只是引导手段,让孩子感受劳动的成就感,把做家务养成自觉习惯才是家长引导的方向。

所以家长要把握好尺度,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与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家长   孩子   方法   饭钱   零用钱   奖章   零花钱   责任心   成就感   家务   澳元   金钱   儿子   父母   妈妈   方式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