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把家庭关系搞好的帝王不是好帝王

一说到秦始皇,我们可能会联想到这样:英俊帅气的嬴政。

秦始皇:不把家庭关系搞好的帝王不是好帝王

《秦时明月丽人心》剧照

这样:霸气侧漏的嬴政。

秦始皇:不把家庭关系搞好的帝王不是好帝王

《英雄》剧照


或者是这样:阴郁俊美的少年嬴政。

秦始皇:不把家庭关系搞好的帝王不是好帝王

《秦始皇》剧照

嬴政虽然早已消逝在历史中,但是一直活在课本里,电视剧里,和日常的聊天中。我们对秦始皇太熟悉了,从小时候就听说的焚书坑儒,听过荆轲刺秦王,还有秦王和吕不韦之间不得不说的爱恨情仇。

那么日本人眼中的秦始皇是怎样的呢?今天发现一个特别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日本老头,他叫陈舜臣,祖籍台湾,但是出生于日本。他写了一本书叫做《秦始皇:大秦帝国启示录》,去网上搜了一下,发现他不仅研究秦始皇,还研究了三藏法师,写关于中国的历史和人物前后100多本。

言归正传,日本人陈舜臣眼中的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呢?

秦始皇:不把家庭关系搞好的帝王不是好帝王

一. 不搞好家庭关系的帝王不是好帝王

关于秦始皇的出身,历史上颇有争议,有的人说,秦始皇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但是不管是不是,秦始皇的原生家庭对秦始皇成为帝王,影响还是很大的。

这得要从秦始皇的父亲子楚说起,子楚的父亲叫安国君,在秦昭襄王去世后登上王位,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子楚的母亲叫夏姬,因为不得宠,连带着儿子也被送到了赵国当质子。安国君当时最宠爱的女子叫华阳夫人,但是很不凑巧,华阳夫人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当时吕不韦在赵国听说了作为质子的子楚,觉得自己挖到宝了,和子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子楚被打动,吕不韦就开始了商业运作。一方面他筹措资金,到秦国权贵面前游说,说子楚非常优秀,另外一方面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游说华阳夫人,把子楚收作养子。

子楚看上了吕不韦的一个爱妾,吕不韦只好忍痛割爱,后来爱妾生下了一个男孩,叫做政。后来安国君去世,子楚继位,但是继位时间很短,13岁的嬴政成为秦国国君。

嬴政登记之后,他的生母成为了太后,但是歌姬出身的她,没有顾忌帝王身份的嬴政,据说不仅和吕不韦藕断丝连,还接受了吕不韦送进后宫的一个宦官,整个后宫被搞的乌烟瘴气。

嬴政并没有放纵自己的母亲,他非常果断的诛杀了宦官,还把母亲赶出了咸阳,幽禁了起来。而企图操纵朝政的吕不韦后来也服毒自杀了。

不受宠的父亲,作风不正的母亲,13岁就登基的嬴政,在处理原生家庭关系的手段上,可谓是快刀斩乱麻,非常果断。陈舜臣在书中这样评价他:

刚刚登基的他还是个少年……谜一般的身世,纷乱的家事,能感受到他把所有的事都放在心里,在一旁冷眼旁观。

家和万事兴,看来,不搞好家庭关系的帝王,不是好帝王啊。

秦始皇:不把家庭关系搞好的帝王不是好帝王

二. 成王败寇,被后人误解好冤枉

因为秦国用铁腕手段,征服了六国,后来又修筑长城和阿旁宫,帝王陵墓,劳民伤财。所以后世的人都非常痛恨秦始皇,所以在秦二世被杀后,后人对秦始皇的很多事情,在创作过程中,都有一些杜撰的成分。这大概就是成王败寇吧,谁活着,谁赢了,谁就有话语权。

关于对秦始皇的误解,一方面是他的出身。很多人认为秦始皇其实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但是陈舜臣通过对史料的研究,认为这是无稽之谈,虽然《史记》中的《吕不韦列传》就是这么写的,但是陈舜臣认为秦国是非常重视血统的,且嬴政登记时才13岁,又受到老臣的拥护和辅佐。所以这种说话,很可能是痛恨秦国的后世人有意诱导的。

其次,关于秦始皇一直被人诟病的焚书坑儒。真相是什么呢?关于焚书,当时在宫廷中,有不少人认为分封制更有利于治理国家,李斯认为不能再任由这样的想法蔓延,于是向秦始皇提议焚书。所谓的书,在当时其实都是竹简,除了焚烧经书外,还有各国的一些史书。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对于人们思想和情感上的控制和禁锢过程。

至于坑儒,很多人认为是活埋儒生,其实并不是这样,当时秦始皇特别信任方士,希望能够长生不老,当时有两个人,一个叫侯生,一个叫卢生,他们不仅拿了钱不办事,还说秦始皇的坏话,秦始皇大怒,抓了包括方士在内将近460人。但是后世的人,就把方士替换成了儒生,变成了秦始皇的罪名。

除此之外,还有秦始皇到底传位给给谁,到底是公子扶苏,还是胡亥,是否是胡亥伙同赵高掉包了圣旨。这些都成了不解之谜。

只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出身不明,焚书坑儒,秦始皇背了这么长时间的锅,真的好冤枉啊!

秦始皇:不把家庭关系搞好的帝王不是好帝王

三. 矛盾又统一的秦始皇

拥有集权的帝王,偶尔搞搞双标,真的是太正常不过了,秦始皇也是如此。在秦始皇的身上,就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我们上文说过,秦始皇在13岁时,能够快刀斩乱麻,把原生家庭乌烟瘴气的事情处理的果断决绝。但是非常讽刺的是,秦始皇在处理自己的家事时,却栽了一个大跟头。他的两个儿子,扶苏才能出众,胡亥平庸蠢笨。但是秦始皇却把扶苏发配到遥远的边疆,最后胡亥继位,导致了秦王朝的短命。

除此之外,秦始皇在登基后,曾经下令关闭灵星祠,认为其什么作用都没有,这时候他还是理性客观的。但是因为谶纬之书上的一句“亡秦者胡也”,他派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后期他迷信长生不老,派徐福东渡。

秦始皇的诸多行为,都呈现矛盾的一面。但是从骨子里来说,这种矛盾又是统一的,他说一不二,崇尚霸道,也只有这样的独行的思想和强硬的手段,才能真正做到统一天下。

秦始皇:不把家庭关系搞好的帝王不是好帝王

四.秦始皇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秦王朝存在的时间,其实很短,但是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影响。依靠着中央集权和严苛法律,秦始皇办成了很多大事,比如说修筑长城,秦始皇将此前六国修筑的长城进行了连接,并且延伸至更北的北方,他下令修筑郑国渠,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统一度量衡,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但是这些都算不得最大的功绩,秦始皇最大的功绩,就在于统一天下,并且将这种观念,植入到人们的脑海中。此前,人们是没有大一统的思想的,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来中国几经分裂,但是又恢复统一,不得不说,统一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此外,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也被后代沿用,不同的是,后代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宗室贵族都分配到了地方,确保安全和稳定。

秦始皇在陈舜臣的眼中,不再是神,而是一个普通人。他有血有肉,性格立体。秦国之所以为秦国,秦始皇之所以秦始皇,和时代脱离不了关系,可以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就了时事。

陈舜臣被称为最会讲中国历史的日本作家,日本文学界称赞他说:“读中国历史要看陈舜臣。”可见陈舜臣对中国历史的热爱,以及研究之深。

读完这本书,我在想,中国历史的魅力无穷,吸引着不同国度的人来研究,来创作。也正是这些热爱中国文化的学者们的耕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不断地传播,影响着更多的人。

秦始皇:不把家庭关系搞好的帝王不是好帝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国君   秦国   秦王   帝王   生下   爱妾   焚书坑儒   方士   长城   功绩   日本   出身   夫人   矛盾   儿子   关系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