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我们都知道在爱情中,放手有时候可比拥有更艰难和珍贵。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约635年-约68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作品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等存世。

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后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他擅长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爱情都是摆脱不了人生轨迹的掣肘和命运的捉弄的,那种无牵无挂,没有其他事物和人干扰的爱情是很难得的。

卢照邻在任益州都尉时,他遇见了一位姑娘。

人世间的相遇,都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缘分。卢照邻遇见了她,她的眼睛一定是充满着光的,清新脱俗的脸庞,如同蜀地不染尘嚣,美丽灵秀的青山。

这位姑娘的容颜没有出现在卢照邻的诗词当中,想必在卢照邻看来,任何诗词,任何话语都是无法形容这位女子的美丽与独特魅力的。

这位姑娘一定是深爱着卢照邻的,因为在两人未完婚时,她就怀了卢照邻的孩子。在那个封建礼教极其严酷的时代,这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要被家族处以极刑,被人戳脊梁骨的。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但是爱情的力量就是这么的强大,它能让人生出对世俗反抗的勇气,不顾一切。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以前有多爱,现在就有多恨。

卢照邻为了和她幸福美好的未来,也为了让她遇见更好的自己,他决定去长安参加典选,功成名就了就回来娶她。

可读书人皆是负心人,她一直没有等到她的情郎,等到孩子已经会叫一声爸爸,等到风言风语已经堆成一座大山,等到眼里的光消散一空,等啊等。

等到孩子夭折,等到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等到因爱生恨。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郭氏女子偶然结识骆宾王,将自己的故事告诉了骆宾王,侠骨柔情的骆宾王十分生气,愤然写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痛斥卢照邻的薄情寡义,始乱终弃。

可事实却不是这样,昔日的翩翩君子现在早已是重病缠身,寸步千里,无法行走。

典选失败,父亲离世,染上风疾,身无分文,这样的他不仅无法去见自己心心念念的姑娘,也没有了勇气去见自己心爱的姑娘。

他怕自己的枯槁模样会吓到她,他怕自己会拖累她,他怕自己会让她在朋友面前丢脸,他怕自己会失去在她心中最好的样子。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有一种爱叫作放手,拿得起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按理说放下应该是更容易的。

可是放下实在是非不能实不愿,但是放下对她的未来要比拿起更好一些,所以就放手了,就能放下了。

爱情的世界里,大抵是如此的,用放弃成全所爱之人的幸福,用自己的退出让更好的人来爱她,让自己成为一位负心人。

读书人皆是负心人,但“道是无情却有情”,如果不能做自己爱人的太阳,让自己的温暖洒进爱人的心田,那就做一轮远远的月亮,在不知名的黑夜,为自己的爱人照亮未知的路。

真正地喜欢一个人,一辈子是不够的。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就像卢照邻自己躺进自己修建的坟墓中,于死前写下:

忽忆扬州扬子津,遥思蜀道蜀桥人。

鸳鸯渚兮罗绮月,茱萸湾兮杨柳春。

蜀道蜀桥人,除了她还有谁?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涿州市   益州   鸳鸯   扬子   骈文   初唐   负心人   蜀道   读书人   诗词   勇气   爱人   姑娘   孩子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