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怀揣目标的孩子,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黛安娜·塔文纳在《准备》一书中说:想让孩子被好大学录取,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培养他们的目标感,只要准备好了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孩子只有确定了目标,才有努力拼搏的动力,才不会在前行中迷失方向。

心中怀揣目标的孩子,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没有目标的孩子,终将沦为平庸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有一个扎心的答案是:没有目标。

没有明确目标和生活态度的人最是容易平庸,即使很优秀,结局也是平庸。目标不一定要远大,但持之以恒总会在目标方向上有所收获,于是与众不同,不再平庸。

深以为然。

如果一个孩子失去目标,等于放任了自己,他的人生终将沦为平庸。

前段时间,朋友说她一个堂弟又炒老板鱿鱼了。

这不是他第一次失业了,每份工作他不是迟到就是早退,甚至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也是今日推明日拖。

他总抱怨这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问他喜欢什么,他却说不出来,对未来也没有什么规划,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结果,他每份工作都没做长就辞职走人了,最终什么也没做成。从此以后,他不再工作,就在家通宵打游戏,整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本来很有前途的大学生,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其实,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他没有自己的目标。

目标关乎孩子的未来,从小有自己的目标不仅能让孩子学到知识,更能让他们将来能成为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有句谚语说的好:“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只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孩子没有目标,就像航海者没有罗盘,很容易迷路。迷路的孩子,对未来就会很迷茫。

孩子没有目标,孩子便失去了拼搏的能力,没了走下去的动力。

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选择随波逐流,盲目地做着眼前的事,从此过上平庸的人生。

心中怀揣目标的孩子,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心中怀揣目标,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很多孩子从小就失去了目标,长大也不知道何去何从,一辈子都处于迷茫之中。

心中有目标的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直按照自己的目标走下去,最终赢在了起跑线。

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676分考上北大。

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女孩竟然选择了冷门的考古专业。但是钟芳蓉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她的目标就是成为像樊锦诗那样的人。

心中怀揣目标的孩子,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她为了像樊锦诗一样优秀,每天努力地学习文化和考古类的知识。最后,她成功考取了北大,选择了心仪的考古专业。

对于自己立志为保护文物和考古献身的理想不仅更近了一步,还对未来有了更多更明确的目标。

因为有目标,所以她努力学习。因为有目标,所以她不停向前。如果是目标成就了她的现在,那么今后的目标,也将会成就她的未来。

很欣赏博恩·崔西的话: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加上足够的行动力,成功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心存梦想,以梦想为目标,才会让人付出热情和努力。

只有拥有热情和付出努力,才能抵达你想去的地方。

对于孩子的成长,除了给他们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目标。而时刻怀揣目标,才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入口。

心中怀揣目标的孩子,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如何引导孩子设定目标?

有人说: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从而实现目标。


1.开拓孩子的视野,从兴趣中确定孩子的目标

为了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在兴趣中确立目标,父母可以带孩子走出去见世面。

宽广的视野,不仅影响孩子思维和价值观的确立,还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目标。

知乎上,有网友分享了朋友的经历,朋友经常带着孩子出去旅行。

有一次从南极归来,孩子开始关注探险、环保,着手创作中英文的南极探险小说。

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开帆船再回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南极。

儿子说:“我要做自己的船长,发现自己的大陆。”

听起来很幼稚的想法,却是孩子树立目标的启蒙。

龙应台认为:“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孩子在玩中会表现出对某些事物的喜欢,从而有了比较具体的目标。

好的父母,会带孩子出去见世面,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确定自己的目标。


心中怀揣目标的孩子,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2.支持孩子的目标

罗曼罗兰小时候很喜欢音乐,立志成为一个音乐家。同时,母亲也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于是开始带他接触钢琴。

为了学到知识,母亲带着他四处找好的老师,并刻苦练习。

为了感受音乐的气氛,让他去听科洛纳、巴德鲁、拉穆勒等音乐家的演出。

在学习期间,罗曼罗兰的母亲一直陪着他,指引他方向,给予他支持。

后来,罗曼罗兰的琴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多前沿资讯。

虽然后来罗曼罗兰没有成为音乐家而是当了一名作家,但是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音乐小说。
教育学家苏格拉底告诉我们: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父母的支持,足以让孩子的内心燃起熊熊烈火。

孩子的最初动力来自父母,父母的支持会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有了强大的后盾,孩子便有了追求目标的底气。即使遇到挫折,也有勇气去对抗。

所以,每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父母在默默地支持。他们愿意做孩子背后的启明星,照亮孩子前进的路。


心中怀揣目标的孩子,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3. 鼓励孩子不断坚持,努力实现目标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半途效应”:

当人们追求一个目标做到一半时,常常会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甚至质疑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个,这时候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就很容易导致半途而废。

很多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遇到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放弃。

在短片《再努力一点点》中,有一个很喜欢足球的小男孩。

虽然个头不高,协调性不好,在训练中也有伤痛,但妈妈却鼓励孩子坚持。

在孩子在不懈的努力下,一次次地突破自己。他不仅体能练得越来越好,头球技术也越来越熟练,甚至能完成高难度的头球。

在一次班级比赛中,距离比赛结束还有一分钟的时候,男孩用头球帮助本队扳平了比分。

心中怀揣目标的孩子,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妈妈的鼓励和男孩的坚持,最终让目标得以实现。

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说:“如果一个人朝着他梦想的方向奋勇自信地前进,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尽力奉献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那么事业也会成功。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持久性的过程,日复一日的练习才是成功的保障。

让孩子为目标而努力,才不会让他们的一生碌碌无为。

心中怀揣目标的孩子,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路

卡耐基在《未知》里有一句话:朝着一定目标走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目标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没有目标的孩子终将平庸。

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要朝哪走,不知道如何选择。

聪明的父母懂得告诉孩子: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但他们能做的是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

有了目标的指引,孩子才更愿意克服各种困难,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


撰稿:天涯海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南极   目标   孩子   头球   音乐家   平庸   父母   兴趣   心中   方向   努力   未来   动力   梦想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