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少年嘴写2万字剧本:成就一个孩子的,是坚持不放弃的力量

甘肃庆阳,15岁的脑瘫少年梁健,从没上过学,认字是家人教的,每周五会有聋哑学校的老师来给他上课。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没上过学,四肢不便的孩子,却坚持学会用嘴唇和下巴敲击键盘,在电脑上打字,用两个月时间,艰难地写下2万字的微电影剧本。

脑瘫少年嘴写2万字剧本:成就一个孩子的,是坚持不放弃的力量

他的剧本《回家的孩子》,讲述了一个残疾孩子战胜病魔、学会站立的故事。

他说,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像电影结局一样站起来。

网友们留言夸他身残志不坚,勇气可嘉。

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坚持,他才能够写出2万字的微电影,也才能够如此的优秀。

脑瘫少年嘴写2万字剧本:成就一个孩子的,是坚持不放弃的力量

塞缪尔·约翰生说: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未来真正能够成就一个孩子的,是坚持不放弃的力量。


坚持,才能离梦想更近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分享儿子几年来坚持学画画的经历。

孩子5岁开始学画画,学了半年后仍然画得很糟糕,用大人眼光看简直就是涂鸦。

后来有一天儿子对她说,他画了一个故事。

她以为是多么复杂的东西,原来就只是几个裂开的小圆圈,儿子说这是即将孵出小恐龙的恐龙蛋。

为了让孩子离自己的梦想更近,她引导孩子去坚持,于是借机问儿子,是否可以做到每天画一个故事给他们看,他同意了。

一个承诺,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却需要无数的时间、精力去坚持才能兑现。

就这样坚持三年半下来,画了889张画,平均每月22张。

让人想不到的是,四年后儿子就有作品获奖了。

脑瘫少年嘴写2万字剧本:成就一个孩子的,是坚持不放弃的力量

开始做一件事情,也许会很糟糕,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感受到,那种不断进步的力量,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而每一个华丽的逆袭,都少不了日复一日的坚持。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也是如此。

1986年,塔拉出生在美国一个山区废料场,直到17岁前从未上过学,没接受过任何学校教育,甚至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17岁后,她想逃离大山,希望能通过自学考上大学,去看外面的世界。

她不认识数学符号,不会解方程式,但她没有放弃,每天早上6点起来学习,利用所有干活的间隙偷偷自学。

有时候她花三个小时才能解出一道题,答案还是错的,但她从不气馁。为了学习,她开几个小时车去向别人请教,她也不嫌辛苦。

第一次考试她没有通过,但这并不能打消她想走出大山的念头;第二次考试,她终于通过了,她被美国的杨百翰大学录取了。

在追梦的路上,即使遭遇失败、打击,她也不会停止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脑瘫少年嘴写2万字剧本:成就一个孩子的,是坚持不放弃的力量

《活法》中说:没有梦想的人,就无法获得成功,但无论多么伟大的梦想,都是一步步、一天天的积累才能实现。

很多事情,不是没有机会,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我们和梦想之间,差了一个坚持。只要心中有梦,脚踏实地坚持梦想,它终有一天会实现。

脑瘫少年嘴写2万字剧本:成就一个孩子的,是坚持不放弃的力量

别让半途而废,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莎士比亚曾说过,凡事需尽力而为,半途而废者永无成就。

很多人在某些事情上,只有三分钟热度,常常会半途而废,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半途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目标行为进行放弃。

也就是说,人们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到达中止期时,就会出现一个极其脆弱的区域,这时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而导致人们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半途而废的事情,为什么没坚持下来?

有一位网友分享了他从小到大的经历:

4岁开学钢琴,学了7年,最后觉得没兴趣就放弃了。

小学的时候拼变形金刚,后来觉得越来越难就放弃了。

初中对数学感兴趣,学习了抽象代数、范畴论后又失去信心放弃了。

高中毕业后报班学素描,最后也没去学。

后来成人了,太胖要减肥,减了半年太痛苦了也放弃了。

习惯性的一遇到困难就放弃,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件能从头坚持到尾的事情。

对这位网友的经历深表遗憾。

脑瘫少年嘴写2万字剧本:成就一个孩子的,是坚持不放弃的力量

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再坚持一下,也许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但遗憾的是,很多人输在了“半途而废”上。

如果孩子做事常常中途放弃,就会错过本来可以得到的东西,也无法体验到,坚持后收获成果的喜悦,做事半途而废,只会成为孩子在成长的路上的绊脚石。

孩子做事习惯了半途而废,未来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也会无法坚持,而是习惯逃避、放弃,最终一事无成。

脑瘫少年嘴写2万字剧本:成就一个孩子的,是坚持不放弃的力量

越懂得坚持的人越优秀

美国心理学家Angela Lee Duckworth对宾夕法尼亚大学,139名优秀大学生进行跟踪研究。

研究发现,这个群体的坚持程度比其他学生更高,且坚持程度与GPA基本成正比,从整体上来说,越懂得坚持的人,学业成绩越优秀。

她说那些优秀的人都是:“向着长期的目标,持续地保有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脑瘫少年嘴写2万字剧本:成就一个孩子的,是坚持不放弃的力量

毫无疑问,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想让孩子更优秀,培养孩子“坚持”的品质就是必修技。

引导孩子学会坚持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始。

(1)遇到困难,鼓励孩子不放弃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往往会逃避,甚至放弃,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鼓励,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让孩子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并坚持下去。

杨迪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在演艺这条路上他也曾迷茫,想要逃避、放弃。

但父母一直鼓励他不要放弃,父母对他的教育一直是鼓励的方式,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很优秀,他也因此增加了信心,就越发地想去做。

最终杨迪坚持了下来,才成就了今天的他。

脑瘫少年嘴写2万字剧本:成就一个孩子的,是坚持不放弃的力量

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得到父母的鼓励,父母的支持和肯定,会给他们源源不断的信心和坚持下去动力。

(2)让孩子尝到坚持的好处

在成功教育研究中,有这样一个“体验成功”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孩子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满足他们对成功的需求。

心理学家说,“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念和力量。”

所以,父母要在生活、学习中,给孩子制造一些成功的体验,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和成就感时给予鼓励。

孩子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做一些事后,就会更加相信自己,而激起他坚持下去的意念和动力。

(3)父母平时不轻言放弃,给孩子做好榜样

台湾心灵作家黄淑文说: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他们所看见的人。

所以,父母平时不要轻言放弃,即使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一次不行就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成功,给孩子树立坚持的榜样。

泰国公益短片《豆芽引发的梦想》中的妈妈,就是这样给孩子做榜样。

脑瘫少年嘴写2万字剧本:成就一个孩子的,是坚持不放弃的力量

小女孩和妈妈一起种豆芽,第一次没有经验,刚发芽就被太阳晒死。

妈妈说:“没关系,再试试。”又种第二次。因为没有定期浇水,结果又枯死了。

第三次,妈妈用塑料瓶做成滴漏,挂在豆芽上方,让土壤保持水份,这一次豆芽终于成功生长了。

列夫·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投射在孩子身上,进而对孩子的人生产生影响,想让孩子学会坚持,

父母就要做好榜样,平时做事就要坚持、不轻言放弃,孩子以后遇到困难也就不会轻易放弃。


撰稿:大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力量   孩子   半途   绊脚石   半途而废   豆芽   榜样   剧本   信心   儿子   成就   事情   父母   目标   少年   妈妈   优秀   梦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