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会跟孩子“诉苦”

“再苦再累,父母都不要对孩子诉苦!”看到有专家这样呼吁。理由是父母诉苦,会让孩子心理错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辛苦是自己造成的,从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但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我明明就是很辛苦,难道还要在孩子面前,装作很轻松的样子吗?

其实,也不必。

一切情绪都需要被表达,关键是用对方法。

父母掌握正确的“诉苦”方法,才能既不给孩子压力,又让他体会到生活不易。


让孩子懂得你辛苦,要先让他理解你的工作


朋友的儿子上一年级,一天问他:爸爸你是做什么的?

他楞了下,才明白孩子是问他的工作。

他这才想起,虽然常跟孩子说上班很累,但从没给他解释过自己工作。

朋友是设计师,便跟孩子说:爸爸是做设计的,就是给一些东西,设计它的样子和图案。

儿子似懂非懂,又问他,每天都做什么事呢?

朋友说,每天在电脑上画图、写字,还有开会、打电话。

有时候出差,也是拿着图,去找别的同事叔叔,看谁画的好。

然后他在地图上,还指出几个常出差的地方。

儿子这才点了点头。

聪明的父母,会跟孩子“诉苦”

朋友发现,自从这次后,他跟儿子的沟通,顺畅了很多。

他说上班辛苦,儿子还会问他画了几张图。

他把口中的辛苦,变成画过几张图、开了几次会、出差了多远时,“诉苦”也成了轻松的表达。

他不再强要儿子体谅,儿子已经理解了他。

我们都不喜欢听空洞的说教,孩子也是一样。

当我们说着很辛苦、很累的时候,他们其实是没有概念的。

而把辛苦二字,变成一个个孩子能理解的事情时,他们就对父母的劳累有了认识。

我们也不需要对辛不辛苦再做评价,因为已经给了孩子,最真实的表达。


有时我们的辛苦,也需要让孩子看见


有首流行歌里,唱到:

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

不止是爱,有时我们的辛苦,也需要让孩子看见。

知乎有个问题:你什么时候,开始理解了父母的不易?

有个网友回答:一直都理解,因为从小看在眼里。

他小时候,父亲因为工作,长期在外地驻扎。

母亲是理货员,时常把他带在身边。

聪明的父母,会跟孩子“诉苦”

他看着母亲,提货、理货,挥汗如雨。

有次,还晕倒在楼梯上。

下班后,母亲带着疲倦的面容,还挤出一个微笑给他时,他特别想抱抱她。

正因为亲眼看到了母亲的辛苦,才更懂得体谅她的不易。

有位妈妈分享了让女儿跟着爸爸工作一天的经历。

爸爸做模具设计,在家工作。

女儿觉得,爸爸都不用出门上班,在家还可以看电视,很轻松。

一天,妈妈要求女儿跟着爸爸的作息,记录爸爸在一天工作中,打了多少个电话。

女儿就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9点半,数着爸爸的电话,画下一个个“正”字。

晚饭时,女儿对妈妈说:爸爸的工作好辛苦,要是我,肯定早累趴下了。

然后对爸爸说,以后再不乱花钱了。

聪明的父母,会跟孩子“诉苦”


仅仅一次的观察,爸爸的辛苦,在女儿眼里,就不再是空话。

当亲眼看到,最爱的那个人在忙碌的时候,已经不需要任何诉苦的表达。

很多时候,我们告诉孩子,你的任务是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

可渐渐的,什么都不管的孩子,没了生活体验。

父母再说什么,都成了对牛弹琴。

这时需要的,就是带孩子上一次班,或让他观察和经历你的一天。

你的辛苦,让孩子看见和经历了,才会有最真实的认同感。


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与跟孩子说着辛苦相比,更重要的,是父母应对辛苦的行为和态度。

今年9月份,“我不是寒门贵子”的清华学子何润琪,刷上热搜。

聪明的父母,会跟孩子“诉苦”

何润琪,家在农村。

父亲在工地打工,维持一家生计,母亲在他高一时去世。

今年高考,他以707分的成绩,夺得湖南省文科状元。

面对媒体“寒门贵子”的赞誉,他说:

“如果父母,能满足你衣食住行及求学的基本需求,那不必把自己定义为寒门,并以此给自己的发展设限。我也不认为考上清华就是贵子,我只是个普通的学子。”

三观之正,表达不卑不亢,让人惊叹。

人们好奇,什么样的家庭,能教出这样的孩子?

其实,何润琪的优秀,都藏在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里。

父亲何则明,小时候家里穷,没有继续上学。

他当过木匠、打铁匠、电工,现在是一名钢筋工。

但不论生活多么艰苦,他都没有放弃学习的习惯。

他爱好读书,常带着何润琪去书店。

父子俩一起读书,还互相讨论。

他也爱好音乐,自学口琴和二胡。常在辛苦打工之余,拉着二胡乐曲。

在他的影响下,何润琪不仅会吹口琴,还自学了吉他,对画画、游泳都很感兴趣。

聪明的父母,会跟孩子“诉苦”

何润琪很小就跟着母亲下地干活。

在母亲的引导下,洗衣、做饭、各种农活,他样样精通。

母亲对生活从不抱怨,她教育何润琪说:

要爱每一份劳作,劳作时,不要先想到它的痛苦。

学习上,父母也不要求他必须考多少分、第几名。

而是反复强调“态度”,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就不会差。

父母没有给何润琪富足的生活,但给了他,热爱学习的习惯,和如何应对苦难。

从何润琪身上,我们看到那些优秀的孩子,不需要家财万贯。

父母正确的态度,已让他们足够富足。

聪明的父母,会跟孩子“诉苦”


宋庆龄曾说:“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

当我们下班就刷着手机,能指望孩子会自觉好好学习?

当我们对辛苦只剩抱怨,还妄想孩子能勇敢面对苦难?

对生活,若我们已放弃挣扎,那对孩子要努力的要求,一定是个笑话。

对辛苦,只有正确表达、勇敢面对,孩子才会带着父母的期盼,展翅高飞。


撰稿:东边日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父母   孩子   寒门   口琴   贵子   清华   辛苦   聪明   爸爸   儿子   父亲   态度   母亲   女儿   朋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