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玩耍方式,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信息化时代,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开始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们抱怨,自己的孩子非常爱玩手机,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虽然约定了时间让孩子玩一会,可是很多时候,约定的时间到了,小孩却不愿停下来……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玩耍方式,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最近来我家做客的小侄女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才6岁的年纪,竟然养成了每天手机不离手的习惯。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她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是爷爷奶奶带着她生活,为了方便她跟父母联系,给她准备了手机,结果自从学会了用手机,每天看动画片、刷短视频,手机玩的非常溜。当爷爷奶奶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她已经形成了习惯。一旦习惯形成,玩手机成瘾,再去管教、限制孩子玩手机就非常不容易了,因为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二十一天,但改掉一个坏习惯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难于习惯的养成。

讲到这里,我们先来说一说为什么孩子经常使用电子产品是一种坏习惯。虽然有很多教育专家建议0-3岁幼儿不要接触电子设备,3-6岁儿童限制使用电子产品,但是也有很多家长不以为然。这些家长中一部分人会觉得让孩子早接触电子产品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以利用电子产品去引导孩子学习,自己也能省下很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不用一直陪伴孩子;而另一些父母可能本身其实很重视强调家长陪伴孩子,他们支持使用电子产品是因为他们觉得“iPad等电子产品本身不会伤害孩子,只有不负责的家长才会伤害孩子”。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玩耍方式,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可是事实却不是如此,研究发现,过多使用iPad等电子产品对儿童发育的损害是非常确定的,其损害不仅仅涉及视力、脊椎,更能影响到脑神经发育。除了这些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对孩子的社会交往及意志品质培养上的不利之处。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当孩子过多的使用电子产品,玩耍方式以看动画片、刷视频为主时,那么相应的与同伴的玩耍时间、户外游戏的时间就会相应的减少。同伴间的互动交往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时间过少,孩子可能在语言方面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入学之后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可能不能很快的融入集体之中,游离于集体之外,表现出比较孤僻的特点等。

知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小朋友应该多在户外活动,与他们的玩伴一起玩耍,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为什么?事实上,玩耍能帮助孩子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当孩子们玩耍时,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BDNF的营养素帮助神经元生长。所以我们虽然不能否定电子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对小孩有好处,但对年幼的他们来说,弊大于利。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玩耍方式,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那么,当孩子面对电子产品的诱惑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一是帮助孩子发展一些兴趣爱好,最简单的是找到一个孩子喜欢的事,玩积木也好、运动也好,或做饭,当孩子对某种食物感兴趣的时候,就会主动的去做。这样,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就会逐渐被转移,避免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二是父母做好榜样,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用电子产品去娱乐,多陪孩子做一些户外的游戏。很多孩子看到大人经常玩手机,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那自己也可以这样做。所以家长陪孩子做一起其他的事情,给孩子看到大人不玩手机后的各种可能性。相比于语言的说服力,大人亲手做点什么,一点点的尝试和努力也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天能养成的,孩子的教育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家长要以身作则,把教育的机会融入到日常的生活相处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孩子   神经元   同伴   电子产品   大脑   大人   户外   小孩   家长   集体   事情   父母   习惯   方式   时间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