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熬夜打游戏,宅到胖成200斤的男孩子,如何考上了美国名校

一到放暑假,父母就容易焦虑。最近遇到好几个妈妈,都说自家儿子一放假就开启了ipad/手机模式,从早玩到晚,除了吃饭,就是玩手机。

有个妈妈甚至讲,自己晚上3点,起来上厕所。想看看儿子房间会不会空调温度开得太低,怕孩子冻感冒了。

结果一推门,发现儿子正蒙着毯子打游戏打得不亦乐乎,连她进来了都不知道。

一想到儿子马上就升初二了,还这么不知上进。初中一共三年,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

人家孩子都在努力学习,天天刷题,自家傻小子竟然还沉溺于游戏,她就觉得高中和大学希望渺茫。

她这种情况还不是个例,每个年龄段的男孩子都有这种情况。尤其是上了初中的青春期半大小伙子,人高马大,嘴唇都有小绒毛了,为娘的打又打不过,说又说不听,就连斗智斗勇都斗不过儿子。

有个网友妈妈说为了担心孩子上网,专门让队友在路由器上动了手脚,限制儿子ipad上网。结果当天就被儿子破解了。

初中熬夜打游戏,宅到胖成200斤的男孩子,如何考上了美国名校

魔法手段不行,她又采取了物理手段,把路由器放在包里带走。以为这下能消停了。结果第二天队友就说又看到儿子游戏在线了。她偷偷杀回去,才发现儿子竟然用压岁钱买了个新的路由器,比家里原来那个还好。

这小孩为了能玩游戏,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你说有这种智商,和处理问题雷厉风行的这股劲儿,怎么也得拿到本科学历才匹配吧。

很多妈妈也在问,对于沉溺游戏的孩子,怎么才能让他醒悟,人生不是只有游戏,现在的一时快活,可能今后付出数倍的努力都弥补不了。

这个事情不好说,每个孩子启动内驱力的点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经过一个暑假打工,明白了人间疾苦,转头读书就刻苦努力了。

有的孩子粉上了偶像,为了去大城市生活,更加接近偶像,也开始努力了。

还有的孩子谈个恋爱,为了能配得上对方,也会奋发图强。

一切皆有可能,只不过静待花开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父母就淡定不起来。

周围都是宝马奔驰,只有自家小拖拉机慢吞吞往前挪,谁看了能不心急?

我最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例子,特意拿来给孩子喜欢打游戏,又控制不住自己的家长分享。

例子中的娃,也是在初中就沉迷于游戏,每天玩到凌晨三点。

初中熬夜打游戏,宅到胖成200斤的男孩子,如何考上了美国名校

相对于天生学霸,和一路被“鸡”上来的娃,这种例子更有探讨的价值。

故事的主人公叫刘栋,目前已被有“公立常青藤”之称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录取。

虽然不能和哈耶普斯麻这样的顶尖名校相比,但是要知道,这娃在众人眼里,一度几乎彻底“废”了,能有这个成绩,已经很好了。

刘栋在上初一的时候,成了一名“网瘾少年”。他上瘾的程度,可比上面那些孩子厉害多了。

他每天放学回来,作业也不写,直接钻进屋里打游戏,一打打到凌晨三四点,然后哈欠连天地去上学。周末常常玩通宵。基本上就是那么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状态,饿了就点外卖吃,一度胖到了快200斤。

加上青春叛逆期来袭,内分泌又失调,刘栋不但作息紊乱,生活颓废,脾气还很不好。

那段时间,恰好他父亲工作也忙,偶尔回家,看到刘栋这个样子就很生气,父子俩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后来有一次吵得实在太厉害,两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冷战。有一年多的时间,刘栋没跟父亲说过一句话。

是从什么时候起,发生了转变的呢?

刘栋升到了初三,看到周围同学都在为升学而忙碌,只有自己,三年了一直在打游戏,毫无进益。加上人胖,学习差,脾气又暴躁,刘栋的人际关系也亮起了红灯,原先的朋友们一个个离他而去。

这对于青春期的小孩来说,比一年不跟父亲说话更令他难受。

刘栋开始反思,自己的未来难道就这样了么。

他开始失眠,每天早上四点就起床,耳机里放着“听书”节目,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溜达,一直溜达到7点,他再回家吃早饭,然后上学。

刘栋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他只看到城市一点点苏醒,天未亮,早餐摊子就支起来了,早起的人们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初中熬夜打游戏,宅到胖成200斤的男孩子,如何考上了美国名校

就像早晨的太阳,无论如何都要升起一样,刘栋的内驱力觉醒了。

他想要去更好的地方,成为更好的自己。

刘栋是国际学校的学生,从初三上半学期开始,他每天都在刷题。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刘栋的成绩稳定到了年级前十。

最终刘栋考上了WLSA复旦附中国际部。这个学校算是一个蛮有争议的学校,名头虽然响亮,但是跟复旦附中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密,不过这个学校交流活动比较多,还算是不错的国际学校高中部。

高一升高二的那个暑假,刘栋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加夏校。

国外学校是一年三学期,暑假可以修课,但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夏季修课,因为课程时间相对比较紧,学费也不打折。于是学校会适当把课程开放给没有学籍的交换生。

刘栋看上了伯克利的“公共健康微生物学”,这门课是该校大三的课程。作为高中生的刘栋,读这门课会很吃力。刘栋主动找到教授,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争取到了旁听的资格。

事实证明,这门课也确实很难,这种课程一般需要很多前置课程的知识做铺垫。两个月时间,刘栋每天都废寝忘食地泡在图书馆学习,有问题就写邮件问教授。

最终他拿到了A的好成绩。也为他后来申请到密歇根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栋的“逆袭”,也算给了父母一点“启示”吧!

第一,在青春叛逆期,父母不能持续性施压,这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

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撕扯。即便没有外力的作用,孩子的内心也可能已经是一片惊涛骇浪。

此时父母再施加压力只会让孩子的情况变得更糟。他还要分出精力去应付父母,等于同时开辟了两个战场。

很多青春期抑郁的孩子,就是被父母“打败了”,失去了重新战斗的力量。

刘栋的父亲一开始跟他争吵,并没有帮助儿子变得更好。反而他后来和儿子的冷战给了儿子反思的空间,刘栋把和父亲对抗的力量抽出来,整理自己的内心,最终他才走了出来。

初中熬夜打游戏,宅到胖成200斤的男孩子,如何考上了美国名校

当然,这对父母来说也许是不可接受的。学业压力已经这么大了,怎么能坐视孩子玩游戏呢?

不过暑假毕竟有那么长,跟孩子约定一周或者两周不加限制地玩,之后就收心认真读书。说不定比跟孩子天天扯皮、吵架效果要更好一些。

内驱力,就像化茧成蝶,由内而生的力量叫做成长,由外向内的力量叫做压力。

第二,看书和接地气永远是催生孩子内驱力的法宝。

刘栋的改变,主要来自于“听书”以及接地气地观察人生百态。

现在的孩子,终日努力,为“分”奔忙,结果就是很容易造成“短视”。他们的眼睛里只有分数,天天为一分两分患得患失,在这种状态下,怎么能产生内驱力呢?

内驱力是“我要做什么”以及“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哪有人的理想会是“我要成为一个分数高的人”。

哪怕学习压力再大,也要留给孩子一点读书的时间(听书也行)。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机会思考人生。

也要让孩子到处走走,去接接地气,让他们知道教室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真实的人生是怎么样的。而不是让他们从一个象牙塔,奔波到另一个象牙塔。只知道知识而不懂生活。

留点时间给孩子增加眼界,属于磨刀不费砍柴功。

第三,通过努力获得成就,能让孩子更加自信。

很多学霸一路走来都是学霸,就是因为从小学习领先,他们通过这种领先体会到了自信。

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就的自信,对于半路逆袭的孩子来讲,尤为重要。

刘栋第一次产生自信,在于他通过努力考进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第一次了解到,努力是真的有效。

但是他真正夯实自己的自信,则发生在他去伯克利读夏校。高一就可以把大三的学分修到A,试问拥有这样的底气,什么样的大学他不能去读呢?

以上三点,可供青春期父母参考。

青春期最麻烦的一点,大概就在于父母既不能太使劲,不然会把孩子往反方向推。

也不能不使劲,因为留给孩子的时间并不多,太放任自流,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不过假如一定要二选一,还是后者略好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密歇根   复旦   美国   青春期   名校   男孩子   暑假   自信   儿子   父亲   父母   初中   压力   力量   努力   课程   孩子   时间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