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这年头,过敏性疾病满天飞,让“过敏”这词妇孺皆知。

以至于病人进诊室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我这个是不是过敏?”

过敏原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海鲜过敏、喝酒过敏、用药过敏、化妆品过敏、花粉过敏、日光过敏、冷过敏、热过敏、运动过敏、精神过敏……甚至打个苗都可能过敏性休克!


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柳絮会过敏吗?


其实这中间有许多并非正儿八经的过敏,而是长得很像的“假过敏”。

就像《过敏是免疫力差所致?天大的误会还有很多》中所言,过敏是一种异常免疫反应,请大家重点关注“免疫”这个重要的词,为了更好地避免坏免疫(过敏或变态反应)的困扰,我们再来扒一扒这些不美丽的误会!


一、荨麻疹未必是过敏所致


荨麻疹作为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会叨扰1/4左右的人。

为啥会痒,会红,会肿,全身反反复复起“风疹块”?

这不得不提到“组胺”这家伙,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它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局部水肿、支气管痉挛、胃酸分泌增多等,临床上对应着红斑、风团、瘙痒、气急、胸闷、腹部不适等症状。

经典的速发型过敏反应,正是通过一种叫IgE的免疫球蛋白,当它把作战信号传递给肥大细胞(组织中)、嗜碱性粒细胞(血液中)时,就会释放组胺等炎性物质,引起一系列表现。

所以治疗荨麻疹最常用的就是抗组胺药,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扑尔敏、非那根、苯海拉明等。其实这些药既不能阻止组胺产生,也不会破坏组胺,只是某些方面和组胺相似,就冒充组胺提前把它的受体给占了,让组胺到不了作战的据点,从而干不了坏事。


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急性荨麻疹


然而许多荨麻疹并非真的过敏所致,更不是食物过敏,所以盲目的忌口只会影响营养均衡,对预防荨麻疹没什么卵用。详见《皮肤病要“忌口”吗》一文。

比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多粘菌素、维生素B1等,本身就是组胺释放剂,不需要劳驾IgE这些免疫球蛋白的帮忙,可直接降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内的AMP含量,破坏膜的稳定性,释放组胺等化学介质,所以和免疫不沾边,更谈不上是“过敏”这种“异常免疫反应”。

以往放射科做增强CT等检查,为预测是否会发生造影剂过敏,会先做一个“碘过敏试验”,为啥现在越来越多医院都不做了?

因为碘造影剂引起的绝大多数是“类过敏反应”,又称假性过敏,就像上面讲到的这些药物一样,可以直接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而引起一系列反应,虽然临床表现和过敏很像,但并非免疫机制引起,所以做过敏试验没有意义。

和之前《头孢不再做皮试!》一文中所讲的没道理相仿,做出来阴性还是会发生过敏,做出来阳性未必真的会过敏,而且皮试本身就有风险,[晕]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开始,已经将碘造影剂过敏试验相关内容彻底删除。


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过敏症有真有假


物理因素甚至情绪,同样可以引起过敏样反应!


压迫、摩擦、振动、冷、热、水、日光、运动等物理因素,也可以引起某些特殊体质人群释放炎症介质,通过非免疫机制发生物理性荨麻疹

我们在皮肤搔抓后发生典型的Lewis三联反应,是轴突反射和微血管直接损伤后,发生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所致。

在做药物皮试时,皮试液浓度过高会引起皮肤非特异性刺激,操作者手法较重、注射量大及注入气泡等均可导致假阳性反应。

在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中,除了上面所讲的大Boss组胺,还可以有其他帮凶参与。

比如年轻人常见的胆碱能性荨麻疹,在遇热(运动、进食热食品、热空调)、情绪烦躁或饮酒后容易诱发,这类患者可能体内缺少分解乙酰胆碱的胆碱酯酶,当各种因素造成副交感神经系统胆碱能神经冲动,就出现皮损,属于非物理性荨麻疹。阿托品、654-II等抗胆碱药可以缓解症状,但要注意口干等副作用,赛庚啶等同时有抗组胺和抗胆碱作用,比单纯抗组胺药效果要好。

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或美女子)+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居然是胆碱能性荨麻疹的最好预防手段![笑哭]

好在大多数患者到一定年龄会自愈,我院的一位外科大主任就是如此,刚工作时手术室温度一高就头皮发麻背上如有针刺,慢慢熬成专家了,头顶日见稀疏,这病也不来招惹了。

也有些人肥大细胞(组胺的大本营)太丰富而招惹不起,泛发的如“色素性荨麻疹”,局限的称为“肥大细胞瘤”。曾经有位小孩脖子旁一片椭圆形的色斑,家长带着来激光,虽然也是灰不拉几的,但总觉得和咖啡斑等“胎记”不像,局部摩擦几分钟后,出现红斑和风团样隆起(Darier'征),还是一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幸亏没有轻易去激光“打黑”

但这同样不属于过敏范畴,用常规抗过敏药不能防止起风团反应,色甘酸钠、酮替芬、曲尼司特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功能,相对更合适。


食物、化妆品不耐受,依然不等于过敏!


就像有些人喝一点点酒就会脸红,甚至全身通红,只不过肝脏中先天缺乏一种叫“乙醛脱氢酶”的好东西,这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会引起血管扩张,和过敏没一点关系。

有些人吃了海鲜后红肿瘙痒,甚至头痛、恶心、腹痛、腹泻、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的确可能是过敏所致,但依然有一部分只是“组胺不耐受”,当消化道缺少二胺氧化酶(DAO)时,不能分解摄入的组胺,就会出现上述组胺中毒的症状。

有些含组胺或组氨酸特别高的海鱼尤其要当心,如鲭鱼、沙丁鱼、秋刀鱼、金枪鱼等,当死亡后由于细菌的入侵会产生更大量的组胺,这鲭鱼中毒还是个专用名词。

一些消化系统疾病菌群失调也会导致组胺不耐受,所以说人体是非常微妙的整体,某些局部的不平衡,会引起全身各处的异常。

对于组胺不耐受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并避免诱发因素,如前面讲的一些药物、食物,特别是不新鲜的罐头鱼等,一些发酵食物、香料和食品添加剂也要警惕。


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至于化妆品的不耐受,门诊上更是常见,许多患者分不清“过敏”和“敏感”的不同。

好在近年来许多皮肤专家对这两者的区别做了大量科普,一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童鞋不再把两者混淆。

再次强调过敏是一种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少数“过敏体质”的人免疫系统判断失误,将某些对多数人而言稀松平常的物质,锁定为攻击目标并造成战场一片狼藉,而这战场就是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自身组织,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严重的同归于尽。


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红肿瘙痒的过敏表现


所以真的对某样化妆品过敏也不用担心,及时停用并抗过敏治疗后会很快痊愈,通过细致观察及斑贴试验等可以寻找具体的过敏成分。


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红血丝、皮肤薄的敏感肌


如果是对大多数化妆品都不耐受,用了以后灼热、刺痛、泛红,瘙痒并不明显,那更可能是“敏感”而非“过敏”。有些是天生“脸皮薄”,或得了玫瑰痤疮等皮肤屏障受损的皮肤病,也有些是因为护肤不当,如过度清洁、去角质及长期使用偷偷添加强效激素的化妆品

一开始都觉得效果明显、皮肤透亮有光泽,时间长了发现皮肤越来越碰不起,局部血管神经好像时刻准备着,一点点轻微刺激就很兴奋,给你温暖+给颜色看。

所以对于号称“纯天然、不过敏”的产品一定要慎之又慎。

《护肤七大谣言下天山》、《护肤之“LESS IS MORE”》中都谈过这些护肤误区。

好了,太啰嗦讨人烦,关于护肤的话题永远讲不完,少折腾是基础

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以后再聊。


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最后再澄清一下前段时间纷纷扬扬的柳絮君,今年不讲清楚,明年还得背黑锅。

柳絮其实并非花粉,更不是柳树的花,而是柳树的种子,因为穿着毛茸茸的外衣而显得有点呆萌,靠风吹来繁衍后代。不幸的是和柏树、梧桐等强致敏树木花粉播散季节撞车,许多人在这个季节鼻子痒眼睛痒全身痒,眼泪鼻涕一大把,简直出不了门,称为过敏性鼻结膜炎或花粉症,这洋洋洒洒漫天飞舞的柳絮就成了替罪羊,而真正的凶手往往无声无息潜伏在暗处,详见《花粉过敏、水果过敏、蔬菜过敏的那些误会》。

所以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不简单。

人体就是这么奇妙,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探索,医学离完美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想当然、飘飘然都会不知所以然。


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姚庄茜泾塘旁的柳絮


课后拓展:

组胺除了在皮肤黏膜捣蛋,还存在于哪些重要脏器,有什么作用?

END


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朱敏刚

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皮肤科主任医师、浙江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2016年浙江省优秀皮肤科医师。从事皮肤病专业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除熟练掌握皮肤科常见病诊疗外,近年来对过敏性皮肤病和影响美容的面部皮肤病进行了重点关注和实践探索。

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感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会用我的专业知识尽力帮助您。科学护肤、合理用药,让我们一起用耐心、信任来促进健康、呵护美丽!

爱好:旅游、随手拍和一切美好的事物!


反反复复“过敏”,居然是“假过敏”

欢迎关注护肤在西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胆碱能   组胺   造影   胆碱   皮肤科   柳絮   荨麻疹   花粉   皮肤病   局部   免疫   患者   细胞   皮肤   化妆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