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理想,贴近现实生活


追求完美理想,贴近现实生活

《人生》作者:路 遥

解读:释 放

朱安以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与鲁迅相伴一生,确切地说:是伺候、陪伴婆婆一生。鲁迅最终超越封建思想的桎梏,和许广平结合。

朱安这个被封建社会思想束缚的女子,以她的善良与顺从,孤独一生。临死还在为鲁迅见证:其实先生照顾她周全,对她挺好的。与其说鲁迅为保朱安周全,才一生不写休书,不如说朱安用她的善良和自尊,不仅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而且成就了鲁迅辉煌的一生。

是的,封建思想的确令无数女子为情感所惑而无力取舍,宁可放弃自己也不抱怨。男人还存有一搏的勇气,而女人的善良终将使自己伤得无能为力。

那么,把男女关系处理的放荡不羁,如何收场?为了一己的前途,轻视女人对爱的付出,结果会如何?如何权衡利弊堂堂正正做个人?这本《人生》将通过作者塑造的人物高加林初入社会后,从事业,政治、个人生活中所遇、所闻、所思一步步详细地渗透出人性的善恶,世事的冷暖。

《人生》切实地反映出解放以来,农民的生活现状,并折射出民众之间存在的勾心斗角,必将被新时代政治推翻的现实。更从高加林与两个女人的交往中,引导男性在男女情感中,一旦投入就要学会勇于担当,承担责任,更体显出女人对男人爱的付出是如此的真诚、如此的伟大,告诫男人要好好疼爱自己的女人。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及作品:作者路遥,原名:王卫国,这部书发表于1982年,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路遥的作品除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外,还有小说《人生》《早晨从中午开始》等。路遥是农民的儿子,他的作品大都以反映农村生活为主,真实地还原农民生活的起起落落,大喜大悲。

下面我们可以从我提炼的三个方面对本书进行详细的了解:

一. 不正当的以权谋私,使高加林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有所追求,但不能忘本。

三. 贪婪的人性,使高家林为之奋斗的辉煌,瞬间化为泡影。

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书的有关人物:

高加林:本书主人公,意气奋发、满腔热血,但最终难逃人性泯灭的厄运。

高明楼:俗称“大能人”四大队书记,欺上压下,人称“乡霸”。

刘立本:俗称“二能人”只顾挣钱但思想落后,不支持女儿读书。

德顺爷爷:“光棍”一辈子农民,但善良耿直,自带光芒。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本书的第一个方面:

不正当的以权谋私,使高加林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高加林怎么也没有想到,高明楼让走后门才考上高中的儿子三星,顶下了他三年的教师职位。

他憎恨、埋怨世道的不公,他拼死命的干活来抵抗,来释放他内心的压力。父亲让母亲蒸来一篮馒头,让高加林变卖补贴家用。为了不令父母失望,虚荣心极强的高加林宁愿躲在县文化馆看书,来掩饰他内心的空虚与怕遇到熟人的窘迫。

可刘立本那没念过一天书的二女儿刘巧珍,这时已备好了一卷馍钱,为她梦寐以求的心上人解了围。终于他俩不会有身份高低之分,刘巧珍以农家姑娘独有的善良和热情,大胆地帮助高加林走出事业的底谷,重新热爱自己,热爱养育他的土地。

为了爱,刘巧珍不顾众人嘲笑当众刷牙,做知识份子才做的事,不顾父亲辱骂、欧打遭受的精神、皮肉之苦去爱高加林,因为爱能感化一切。

当然,损人利己之事随处可见:工龄五年的小李老师终于从县城调回了市区,这在外人看来小李工作安稳了下来,不用来回长途奔波省心不少。但对小李来说,却如灾难的开始。

小李老师的工作从不被新主任认可,以权谋私的主任在不缺老师的情况下,以临聘的方式引荐他老婆艺术班的一名毕业求职老师就业,为了给她老婆艺术班培养人才,他不仅把调到市区快一年的小李老师现用的,教学设备齐全的大教室分给临聘老师,还组织分班,让临聘老师调走大部分优秀学生。

既便如此,主任还对小李老师百般刁难,这种鲜明的对比,曾令小李老师抓狂,关键主任和校长很铁,校长一手遮天。

但事实胜于雄辩,小李老师终于凭借她多年过硬的教学模式,硬是将应届升学率提升为90%,不仅主任认孬,更让知情老师对小李刮目相看。

而主任的不良举动颇多已在教育局备案。

虽然世道的不公让高加林颓废不前,但爱的魅力可以如此强大,它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灵魂,把他从将死的泥潭中拉出来,并且生机勃勃。是的,虽然我们每干成一件事情,都必须有所付出,但如果我们认真地,专注地去干好一件事情,有付出必有回报。

对,不正当的以权谋私,使高加林十几年的辛苦付诸东流,那我们接着了解第二个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有所追求,但不能忘本。

虽然有了刘巧珍的陪伴与鼓励,高加林躁动的心情,在这片生活了二十四年的土地上平息了下来。但高加林那颗不服输的心呼唤着他:你不属于这里。

高加林在这内心焦灼的时刻,退伍归来任县劳动局长的二叔的面子,给高加林撑起了一片蓝天。二叔耿直,而爱拍马屁、心里有鬼的马占胜,却早打点一切,为高加林开了去县委当通讯干事的后门。

这使高加林沉默下来的心又沸腾起来,他热爱写作,热爱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不顾个人安危,工作在抗洪第一线,真切地写作报导使高加林不仅瞬间成了县里的名人,而且也唤醒了高中同学广播员黄亚萍,那颗对高加林曾失望过的心。

如今,在如鱼得水的高加林看来,黄亚萍可以同他谈政治、谈世界海阔天空,而刘巧珍只会同他说些家常理短。他认为这个斗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姑娘,日后想必要托他后腿。为了自己的未来,他还是狠下心和曾不顾一切给予他生的希望的,善良的刘巧珍绝别。

对于这种薄情之人我们也可以看一实例:失恋自残的方军被善良的打工妹王丽救了下来,王丽为救方军日夜陪伴吊点滴、开导思想,最终方军放弃轻生念头,两人互生爱慕,结为夫妻。

二十几年来王丽始终恪守妇道,相夫教子、善良温婉,而丈夫方军在这个交通便利,网络覆盖的时代又在三年前和远嫁的女友混在了一起,隔三差五驱车前往几千里外相会,已求旧日之欢。

这对原生家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夫妻关系渐远,父女关系渐远,而且因为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中,也落下了黑喑的阴影。

一切因果皆有缘,高加林在众人的吹棒下,在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下,为实现自己所谓的理想,同时践踏了刘巧珍真挚纯结的情感。的确,我们有追求美好幸福的权力,但这是建立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的情怀,而绝对不能忘本。

故事发展到这,己接近尾声,那么我们继续最后一个方面:

贪婪的人性,使高加林为之奋斗的辉煌,瞬间化为泡影。

由于高加林为了前程,对感情错误的认知,同学黄亚萍顶着外界薄情的压力,抛弃了为人和善,平日照顾她周全的男友克南。高加林的背叛,使刘巧珍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成了没人要的姑娘,整日以泪洗面。刘巧珍为了活得像个人一样,忍痛割爱嫁给了爱慕她已久的农民马栓。而高加林一路顺风顺水的事业也在黄亚萍男友妈的揭发下,又撤职做回了农民。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高加林站在桥头,跳河的心都有,虚荣心又使他羞愧的怕回归故里,怕见到乡亲。

实质上,乡亲们质朴的眼神、善解的安慰,使高加林如迷途的羔羊再次感动,弯下的腰顿时挺了些,可爱的过了门的刘巧珍又在四处奔走,为她曾爱的心上人,谋求属于读书人的一席之地。

憨厚淳朴的劳动人民永远是这样,只要你敬他们一尺,他们便还你一丈。来家做客,临走还给你带些自家都不舍得吃的土特产,生怕有失礼节。

而我们这位血气方刚的主人公高加林,曾是一身正气的农民的儿子,在他事业,政治,爱情等问题上,为了追求自己高尚的理想,用错误的判断力,扭曲的思想,最终把自己变成了自己都厌恶的,精神腐败、思想堕落的可憎之人。

是的,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前两天社区通知我去打预约好的新冠疫苗,中午一点五十我赶到时,人已排了二三十,庆幸自己还不算晚。

二点半后医务人员陆续到来,这会队伍已壮大到二百多人,接下来的一幕令人发指,先是队伍右边由矮胖红脸的女领导带领四五十号人蜂拥而至,号称单位的拥作一团,站在了进口扫码处。稍时,队伍左边又突现一拨所谓单位的大步队,随后他们堂而皇之地从后门进入。

这时,工作人员组织让队伍站成一排,当五月的斜阳照在队伍个个焦躁的脸上时,一个中年人慷慨发话:那些站在扫码处的一堆人,您是哪个单位的?大热天的,大家都在排队,你们的脸搁哪儿去了?工作人员请取消他们的注射资格。

那些试图又走后门的人,如热锅上的蚂蚁进退不是,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耗着。有些人趁人不注意退了,而大部分人又在发号牌时抢到了号。我当时到手的号码已是200号,而我之后的一百多号人,因那些缺少良知的人插队,而没发到指标叹气地离去。

我也因这次事件,排队五个多小时下来搞得血压骤升,三天来还未平稳。也许那些走后门的成年人,节约了一些时间,得到的是一次免费的针剂,而他们失掉的是永远的尊严。

就像作家柳青在本书中的一段提词令每个人终生受用: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侯。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好吧,以上就是本书的大致内容:

首先,我们接触到血气方刚的主人公高加林,三年的教师职位,被本村的“大能人”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去后,虽悲愤交加,垂头丧气地在黄土地上猛干蛮干以求释放,但聪慧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的热情,使他对人生重拾希望。

其次,我们领略了高加林在来之不易的事业颠峰期,人性秒变的全过程。

最后,我们看到高加林为一己之利,不仅伤害了爱她的两位姑娘,而且也因贪婪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高加林是彻彻底底又回到了这片,曾经令他不甘堕落的黄土地。但这次他是从内心的无知活成了自省,从对农民身份的歧视学会了尊重,踏踏实实,心服口服地回到了农村。

作者路遥以他40多年对农民生活的亲身了解,用简洁的陕西地方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当地农民的喜怒哀乐,儿女情长。

更通过高加林这一胸怀大志的知识青年,在仕途,爱途中观念错误的武断,造成自我意识的迷失,告诫世人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始终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在政治上,既要严以律己、更应秉公职守。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既要情投意合、相互尊重,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担当。

最近我在网课上听到王老师的一番话一生受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不缺少人才,像造假酒卖假药的哪个不聪明,哪个不是人才,我们家庭和社会缺少的是,有德行有涵养的人。国和家都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没有自律、合谐,国、家就将四分五裂。

光棍德顺爷爷的语重心长道出了人生真谛:他一生无妻无儿,但年年载树,把果子摘给孩子们吃,那就叫幸福吧。

这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黄土地的儿子,他用他质朴的语言,无私的奉献给世人们以榜样:他是农民的儿子,他不丢人。

恢宏的陕北信天游又在耳边响起,那些粗犷豪放的韵味,夹杂着农民的喜乐或思念飘向远方。

这本《人生》,作者路遥虽描写的是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从文字中无不渗透出,一个人在事业,政治、爱情中遇到的坎何与困境,更通过劳动人民的眼和口,教会我们一生如何为人处事,值得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三星   鲁迅   付诸东流   以权谋私   道口   善良   人性   儿子   主任   理想   农民   事业   思想   老师   人生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