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和孩子过一个有仪式感的节日吧

《小王子》中,小王子在驯养了狐狸后,狐狸对他说: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如何跟孩子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中秋节呢?

中秋|和孩子过一个有仪式感的节日吧

首先,我们先从中秋节的来历讲起。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其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这个节日的传说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深入了解,讲给孩子听。

中秋|和孩子过一个有仪式感的节日吧

第二,给孩子讲讲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中秋祭月仪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少数民族祭月的活动内容除了与汉族的中秋节相似外,还有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动,比如壮族的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节”。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如今,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姿多彩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中秋|和孩子过一个有仪式感的节日吧

拜祭月亮,我们可以跟孩子分享什么?

因为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拜祭月亮就是感念以月亮为代表的天与地。这就教育我们要心存一份感恩之心。

我们可以在赏月的时候,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给孩子讲讲中秋节的来历,月饼的来历,让中秋节过得有一种仪式感,让孩子明白中秋节这天与其他日子不同,赏月吃月饼这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这就是属于中秋节的仪式感。

第三,给孩子一个诗意的中秋

秋天、月亮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爱,跟大家分享几首中秋节的诗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背诗,画画,共同体味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和孩子过一个有仪式感的节日吧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你家怎么过中秋节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关注“果妈总是有办法”,原创作者果妈陈玲玲,以果妈亲子原创案例为核心,提供专业育儿知识和亲子指导,培养孩子独立、自由、有信念,让孩子自己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拜祭   月神   中秋   仪式   孩子   月亮   传统节日   小王子   月饼   中秋节   来历   习俗   狐狸   明月   节日   时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