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闯祸,除了报警给TA教训,家长们还能怎么做?

暑假期间,看到好多新闻,孩子被家长送进警察局,原因是什么呢?

在商场偷拿东西不认账;划伤路边的车子;不满因为玩游戏被家长在房间装监控;等等。(违背法律的伤害性事件除外。)


熊孩子闯祸,除了报警给TA教训,家长们还能怎么做?

这些事又让我回忆起之前来校区咨询的一个家庭:

初中的孩子就已经无法管教,好好说的时候一眼都不看父母。生气训他的时候,如果是妈妈,他就直接谩骂,如果是爸爸,他虽然不吭声但是会一脸不屑地翻白眼。


以前父母打他的时候,他会躺在地上大哭,拿头撞地板。有一次在他妈妈打他之后,他还和妈妈打了起来,于是爸爸回家之后报了警,希望给孩子一点教训。


在那之后,孩子开始和父母对打,因为个子比较高,妈妈经常被孩子打伤,每次打完后,孩子还会说:”你们再去报警啊!看看我一个未成年人,警察能拿我怎么样!......

如果把孩子和父母打架的视频贴到网上,下面很多的评论肯定是:“这个孩子应该狠狠教训一顿”或者“这个孩子肯定是小时候太惯着了,舍不得打”之类。


其实呢?

这个孩子从小经常挨打,小时候哭会被打被关厕所,吃饭摔了碗会被打,甚至家长觉得孩子应该喝水,给孩子喂水孩子不配合水洒了,都会被打嘴巴……


熊孩子闯祸,除了报警给TA教训,家长们还能怎么做?

这种养育模式下,可以不夸张地说,亲子关系已经被毁得面目全非了。

孩子成长的过程里,家长始终不学着了解孩子,改变自己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永远借助一招:打骂,希望让孩子害怕,从而服从,从而不做父母不希望做的事情。


这种方法,小时候看起来是”凑效”的,但是当打骂已经成为习惯,孩子不再害怕,哪怕父母的惩罚打骂不断升级都已被适应的时候,父母就会觉得”没辙”了。


于是他们需要寻求看起来更有震慑力的方式,所以有人因为孩子沉迷电子游戏带孩子去接受“电击疗法”,也有人因为孩子沉迷游戏报警……


熊孩子闯祸,除了报警给TA教训,家长们还能怎么做?

越来越有一种感觉:我们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都在时刻恐慌着孩子变成自己害怕的模样,而且总是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出现某种行为,就表示孩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很多父母在这种担心下,不是去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不是去跟随孩子的成长脚步动态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相反,只希望孩子时刻能服从自己,能听话能乖


而一旦孩子真的出现不当行为的时候,很多父母都是希望采用某种方式,一招致胜,希望孩子害怕得从此再也不敢了。当然这种“招数”,往往利用的是身体的疼痛或者心理上的羞辱


熊孩子闯祸,除了报警给TA教训,家长们还能怎么做?

有些极端的招数真的是有效的,但是父母自此不再是孩子可以信赖的人,而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成为了孩子总是想要防着和逃避的人,在孩子真的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会选择告诉父母,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

在孩子眼里,父母就像是不得不依赖存活,但是又恨不得能马上摆脱的“敌人”……


举个例子:

文章开头截图的新闻里,我们并不知道这对母女平时的亲子关系如何,单纯的一件事情,并不能看到全貌,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在巨大压力和焦虑下,做出不恰当决定的时候。

或许这位母亲和孩子平时的关系很好,但是当时那种大庭广众之下,社会压力之下,她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同样,那个孩子在当时那种场景下,或者因为担心承认的后果,而选择了矢口否认,希望尽快逃离……

你们有没有这种焦虑害怕时下意识矢口否认自己做错了某件事情的时候呢?


我就有过,虽然事情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我一直记得被揭穿时候的心情,我时刻提醒自己,做错的事情一旦意识到了,当时就要勇敢承认。因为那种明知自己错了,还勉强否认的感觉很不好,还不如直接接受惩罚。


熊孩子闯祸,除了报警给TA教训,家长们还能怎么做?

现在我们就事论事探讨下:相比较给与教训,我们是否有更值得深思的问题?除了报警,我们还能怎么做?


在当时的情景下


▶妈妈如果确定孩子拿了,是否可以先照价付钱,然后先带孩子离开?


▶如果妈妈不确定,能否带孩子到一个私密一点的角落,和孩子进行对话?对话完以后是不是可以一起去把钱补上?


▶店员非常肯定给妈妈打电话,是不是有具体的信息和证据?



脱离场景后


回到家里,妈妈需要就这件事情再和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孩子想要什么,为什么不想同妈妈说?


▶平时孩子的玩具购买,妈妈是什么样的态度?


▶孩子说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平时妈妈是如何和孩子就这个话题进行沟通的?


▶按照新闻所说,是之前曾经拿过,那孩子多出来的玩具,父母有没有印象?(我们在之前儿童性侵犯的文章里讲过,孩子莫名多出来的玩具和物体,家长要注意并了解来源。)


▶7岁的孩子是否合适独自一个人逛商场?是否安全?


▶7岁的孩子手里有没有零用钱?如果没有,是否考虑过孩子的需要?孩子关于金钱的需求和管理计划的教育和练习是否应该跟上了?


▶没有零用钱的孩子,独自在琳琅满目的玩具店里,是否能抵抗这种诱惑?我们是否高估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孩子知道,哪怕和妈妈说妈妈也不会买,但是他自己又没有零用钱支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方式可以让孩子达到目的?


熊孩子闯祸,除了报警给TA教训,家长们还能怎么做?


一个7岁的孩子,很多网友认为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变成小偷。


其实,我们很多人在儿时都有过偷拿东西,甚至偷拿父母钱包里钱的经历,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还是长成了诚实正直的人。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给了我们正确的教育,同时我们自己的自尊和道德意识的发展。


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从他律变成自律的过程,都是从不能很好控制冲动和情绪到更好管理的过程,都是从没有明确的道德感慢慢发展出不同等级道德感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经过一件事情一个瞬间就突然实现的,父母如果希望通过某一个“教训”就能很好完成本该逐步形成和建立的内容,大概率会失败,而且如果总是用这种模式来“教育”孩子,大概率会影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还有人说: “家长不报警,以后社会上其他人会报警。” 这种说法就完全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动态变化,而且默认孩子目前的问题只能通过“报警”来解决。


当孩子未成年的时候,保护、抚养、教育都应该是父母的责任。教育方法的学习,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离不开站在孩子的角度将心比心,而不是总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七岁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是帮助孩子以后能在社会上更好地适应和生活,希望他们能长成快乐真诚正直的人。这个年龄的孩子就必须要让他们去独自面对社会上的一切了吗?

我个人不赞成这么做,因为:父母的养育责任还没有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教训   孩子   道德感   矢口否认   对立面   零用钱   社会上   害怕   平时   家长   父母   玩具   过程   妈妈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